高曉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課外閱讀活動是擴大知識面、拓寬思維、提高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與手段,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促進各種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中小學圖書館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圖書館的教育職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利用書刊組織課外閱讀活動,以達到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據(jù)大量的調(diào)查來看,現(xiàn)在的學生對閱讀活動沒有積極性,關鍵在于對圖書沒有興趣。這就要求學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上起到一個橋梁作用,也就是說圖書管理員是一個好的引導員,把學生指導成為能在知識海洋盡情邀游?!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不閱讀怎能理解。所以要積極開展好課外閱讀活動。
一、培養(yǎng)濃厚的閱讀興趣
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從低年級階段開始,首先讓學生喜歡讀書。高爾基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培養(yǎng)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就是培養(yǎng)他們對圖書這種精神食糧的依賴性,只要他們對讀書有興趣,才能真正對每一篇作品的內(nèi)涵深刻理解。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時要注意兩點原則:
①讀書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只有適合孩子口味,一點一點能讀懂,才會對讀書感興趣;
②在閱讀過程,要經(jīng)常給孩子們鼓勵,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幫助,讓孩子們經(jīng)常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培養(yǎng)閱讀興趣的工作是長期不懈的,持久以恒的。當學生進入中高年級時,他們讀書的能力增強了,就可以根據(jù)一個讀書交流匯報會,交流讀書中的收獲和讀書方法,圖書館員要對他們的讀書熱情給予極大的鼓勵,及時點撥他們心中的迷茫,使學生們逐漸把讀書作為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以達到最佳的讀書狀態(tài)。
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習慣和興趣,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才能嘗到讀書的趣味。閱讀習慣是在長期的閱讀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形成的,每一個人只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終身受益。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以下幾個因素,①讀書要有恒心:一旦選擇好要讀的書,一定要堅持讀完,千萬不可淺嘗輒止,半途而廢。要養(yǎng)成選一本就讀完一本的好習慣。這也為將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毅力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②讀書要有毅力: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讀書的時間。不能因為懶惰找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脫讀書的時間。②要有計劃,有措施:根據(jù)自身的能力,制定好讀書計劃,開始要簡單易行,實行和完成比較容易,這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積累讀書的經(jīng)驗。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讀書的方法,如遇到生字要查字典;讀書時做好讀書筆記等等。
三、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
現(xiàn)在的書籍種類是極其豐富的,層出不窮,看得人眼花繚亂。但并不是每一本書的閱讀方法都是一樣的。曾國藩說過:“不同之書,區(qū)別對待。應讀之書宜緩、宜熟;應閱之書宜速、宜多。閱書如攻城,輕騎剽悍,所向無前?!边@段話告訴我們不同的書籍要不同對待,可讀與不可讀的書、需精讀與需略讀的閱讀方法都有區(qū)別的。所以,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圖書館員要適當?shù)亟探o他們一些讀書的方法。
①看目錄提要:拿到一本書,首先要看目錄提要,了解一下這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特點、寫作目的,還有讀者對象等等,看到目錄提要,才能決定要不要讀。
②精讀:這是我們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閱讀方法,就是把自己認為書籍中比較精彩的地方,再細細地讀一讀,逐詞逐句地深入研究,直到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③略讀:這是讓學生抓住所讀書的主要內(nèi)容,迅速、粗略地看一看。因為時間的關系,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一個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④瀏覽:這種方法常常用于閱讀報紙等新聞性較強的書刊,主要是瀏覽一下各種信息資料的大標題,如果需要研究,再細細地讀。
⑤寫好讀書筆記:“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前人總結出來的一條經(jīng)驗。寫好讀書筆記不僅能積累資料,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好方法,并且讀書筆記沒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多種多樣,易于掌握。如縮寫、讀后感、摘錄等。
當學生們對課外閱讀有了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能逐漸成為自覺行為。學生們不但能終生享用人類文化財富,又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因此,學校圖書館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當作一項基礎工作來抓,用讀書的感召力來陶冶學生們的高尚情操,以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