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古人常說學富五車,五車到底能裝多少書
需要指出,這“車”是馬車、牛車,而不是大卡車。這詞是描述戰(zhàn)國時代的名家施惠如何勤奮好學的。他每次出門,都要帶上五車竹簡在路上閱讀。也不知道這一路顛簸的,他能不能看進去,這范兒算是做足了。這五車竹簡也沒幾本書,大概連精裝版的《古文觀止》也裝不完。照這么個算法,咱們隨便一個人都是學富幾十、上百車的。
古人通常多久洗一次澡
古人比我們想像中講衛(wèi)生多了。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了漢代,還出現(xiàn)了“休沐”,就是說官員們上了五天班之后,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F(xiàn)在的公務(wù)員哪有這待遇。更有人因為喜歡洗澡而著書立說,這就是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沐浴經(jīng)》。古人洗頭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潔劑“無患子”來洗頭。
古人如何處理垃圾
古人比現(xiàn)代人可要環(huán)保多了。亂扔垃圾這種不文明的事情,很少發(fā)生。早在8000年前,古人就會將垃圾集中處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來堆放垃圾。解決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燒掉,燒不掉的就掩埋起來。古代垃圾場的遺跡里,大多數(shù)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拼一拼,說不準能還原一件古董。所以,想發(fā)橫財?shù)?,可以翻翻古人的垃圾?/p>
古人寫錯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筆涂掉。王羲之和顏真卿,就是這樣應(yīng)付錯別字的。所以《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稿》其實是兩位大書法家的“涂鴉之作”。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名為“雌黃”的礦物涂在錯別字上,類似現(xiàn)在的“涂改液”?!靶趴诖泣S”就是這么來的。
鐵杵真能磨成繡花針嗎
在古代,金屬都算貴重物品,如果典故屬實,那位磨鐵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錢又有閑的人了。不過,制作鐵針的確需要很大的恒心和耐心。先要將燒紅的鐵抽成鐵絲,再剪成一段段,將一頭磨尖,另一頭鉆洞。制作用于針灸的針就更煩瑣了,要先插入臘肉中用油脂來填補坑洞,尖端還要磨得又尖又圓,才能避免針戳斷血管。
更夫算公務(wù)員嗎
更夫在古代類似現(xiàn)在的社區(qū)巡防隊,主要負責夜晚巡邏和報時工作。由于夜間出行,他們“撞鬼”的可能性比常人高,港臺僵尸片里,更夫常莫名其妙地暴斃。話雖如此,但更夫好歹是個正經(jīng)職業(yè),也算是公務(wù)員,因為古代軍隊較低級的士兵,會被安排當更夫,就像保鏢和警察??梢钥隙ǖ氖?,他們的待遇沒有現(xiàn)在的公務(wù)員好。
古人刷牙嗎
古人是很注重口腔衛(wèi)生的。咱們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當牙刷用了。再后來,印度人發(fā)明的“楊枝牙刷”由僧人傳入中國,又名“木齒”。使用方法非常簡單:將楊枝一頭咬軟,蘸了藥物刷牙,便令牙齒光潔。更簡單的方法是用“嚼”的,像長頸鹿似的嚼嫩樹枝,也可達到類似效果?,F(xiàn)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時,忘記帶牙刷,不妨回歸一下古法。
楊方摘自《杭州日報》
薦稿者:河北省保定市依棉集團(轉(zhuǎn)尚依坊服裝公司)楊方
郵編:0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