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游洞記
(清)劉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陸行二十里,瀕大江之左,所謂下牢之關也。路狹不可行,舍輿登舟。舟行里許,聞水聲湯湯,出于兩崖之間。復舍舟登陸,循仄徑曲折以上。窮山之巔,則又自上縋?;韵隆F湎碌貪u平,有大石覆壓當?shù)?乃傴俯徑石腹以出。出則豁然平曠,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廣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為三門,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廚,左室如別館。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聲如鐘。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雜以土,撞之則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與二三子浩歌其間,其聲轟然,如鐘磬助之響者。下視深溪,水聲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尋,其下有徑,薪采者負薪行歌,縷縷不絕焉。
昔白樂天自江州司馬徙為忠州刺史,而元微之①適自通州將北還,樂天攜其弟知退②,與微之會于夷陵,飲酒歡甚,留連不忍別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歐陽永叔暨黃魯直二公皆以擯斥流離,相繼而履其地,或為詩文以紀之。予自顧而嘻,誰擯斥予乎?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乎?偕予而來者,學使陳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陳公,雖欲至此無由,而陳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則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樂天、微之輩,世俗之所謂偉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時,故凡其足跡所經(jīng),皆有以傳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顯。若予者,雖其窮幽陟險,與蟲鳥之適去適來何異?雖然,山川之勝,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則好游者踵相接也;顧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區(qū),美好不外見,而人亦無以親炙其光。嗚呼!此豈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①微之:白樂天(白居易)好友元稹的字。②知退:白樂天弟弟白行簡的字。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則又自上縋?;韵?/p>
危:危險
B. 適自通州將北還適:剛好
C. 山川之勝勝:美景
D. 美好不外見見:顯現(xiàn)
2. 下列句子中,畫線詞語古今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
A. 窮山之巔
B. 留連不忍別去
C. 相繼而履其地
D. 誰使予之流離而至于此
3.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①乳而下垂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
B. ①洞以此三人得名
②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C. ①而地得因人以顯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 ①則好游者踵相接也
②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這篇游記,手法與一般的寫景游記不同,它既生動記述了游歷的經(jīng)過,又在此基礎上用相當篇幅抒寫了因游歷而引起的感慨。
B. 文中寫景,先寫三游洞的地點,次寫外貌,續(xù)寫地勢,最后寫內(nèi)景,把巖洞的景觀寫得特色鮮明,為后面的抒情議論作鋪墊。
C. 文章以對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說明,作為第一部分記游和第二部分議論的過渡,頗具匠心。它是記游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對于闡發(fā)本文主旨有著尤其重要的作用。
D. 文章最后一句關于“不幸”的感慨,不僅僅是嘆惜“美好不外見”的山川,也包含著作者對自己和一切懷才不遇者的深深嘆惋。
5. (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舟行里許,聞水聲湯湯,出于兩崖之間。
②乃傴俯徑石腹以出。
(2) 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
太 祖 嘗 出 獵 雪 初 霽 恐 草 上 浮 雪 沾 濡 擷 衣 而 行 侍 衛(wèi) 輩 私 語 曰 上 何 所 不 有 而 惜 一 衣 耶 太 祖 聞 之 笑 曰 吾 豈 無 衣 而 惜 之 吾 常 以 衣 賜 汝 等 與 其 被 雪 沾 濡 何 如 鮮 潔 為 愈 躬 行 節(jié) 儉 汝 等 正 當 效 法 耳 自 是 八 旗 臣 民 無 敢 以 褕 衣 華 服 從 事 者
【參考答案】
1. A (危:高,高處)
2. A (A. 窮山:古意(文中)是兩個詞,窮,窮盡(走到盡頭),山,山峰;今意形容自然環(huán)境惡劣、生產(chǎn)條件極差的地方。 B. 留連:舍不得離開。 C. 相繼:一個接一個。 D. 流離:流落)
3. A (A. 而:表修飾,地。 B. ①介詞,因為;②介詞,憑……身份。C. ①動詞,憑借;②動詞,趁著。D. ①連詞,那么;②副詞,原來是)
4. B (次寫地勢,續(xù)寫外貌)
5. (1) ①坐船走了一里左右,就聽見從兩崖之間發(fā)出的嘩嘩水聲。
②(我們)便彎著腰從石頭中間的空隙過去。
(2) 太祖嘗出獵/雪初霽/恐草上浮雪沾濡/擷衣而行/侍衛(wèi)輩私語曰/上何所不有/而惜一衣耶/太祖聞之笑曰/吾豈無衣而惜之/吾常以衣賜汝等/與其被雪沾濡/何如鮮潔為愈/躬行節(jié)儉/汝等正當效法耳/自是八旗臣民無敢以褕衣華服從事者
【說文解字】
1. 危
(1) 高,高處。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蜀道難》)
(2) 正,端正。熾炭擁爐危坐(《峨嵋山行記》)
(3) 危險。其君之危,猶累卵也(《韓非子·十過》)
(4) 屋脊。有玄鶴二八,自南方來,集于廊門之危(《論衡·感虛》)
2. 適
(1) 到……去。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
(2) 女子出嫁。諸葛恢大女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世說新語·方正》)
(3) 適合,適宜。邂逅相遇,適我愿兮(《詩經(jīng)·鄭風·野有蔓草》)
(4) 恰好,正巧。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5) 剛剛,才。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適啟其口,匕首已陷其匈矣(《漢書·賈誼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