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雪林
音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設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場景。這種場景能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氛圍中,師生共同在場景中進行情感交融,從而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積極主動地學習音樂。
在蘇教版新教材的教學中,筆者深刻地感受到在低年級的音樂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學唱歌曲和欣賞方面都有一定的難度,非常需要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各種積極有效的教學情境,幫助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樂。筆者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探索利用各種激趣法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采用插圖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音樂課本中插圖是學生對音樂作品最為直觀的感受,利用插圖進行激趣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如教學《小雨沙沙》,教師讓學生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圖上都有什么?(種子、小雨、小朋友)種子的嘴巴在說話,它會說些什么呢?學生很快就會說出:“它在說我要喝水?!苯處熞龑麄兟?lián)想自己想要喝水的感受。這樣,學生不僅理解歌的意思,也學到了科學知識,對學唱歌曲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教學情境也隨之建立。
二、利用猜謎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猜謎語是孩子們非常喜愛的一項活動。通過猜謎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如學習《閃爍的小星》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謎語:一閃一閃亮晶晶,數呀數呀數不清,掛在夜空放光明,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憑著自己的想象力,孩子們很快就能猜出謎底是天上的星星。我及時對孩子們的回答進行鼓勵:“同學們說得太對了,晴朗的夜空,無數的星星眨著眼睛陪伴人們進入夢鄉(xiāng),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一首法國兒歌《閃爍的小星》。”這樣的謎語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歌曲的大意,還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為學習新歌做好了情境鋪墊。
三、利用簡筆畫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引起注意是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條件,音樂教師動手在黑板上畫簡筆畫是引起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好奇心理的最好方式之一,簡筆畫也是創(chuàng)設音樂課情境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鮮艷的色彩、生動的畫面最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精心設計畫面可以使教學內容直觀、形象,促使學生很快進入歌曲的情境,達到理想的教學功能。如在教唱歌曲《數鴨子》時,教師用藍粉筆。在黑板上畫上清清的水,并把歌詞寫在上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自己主動到黑板上畫上自己喜歡的小鴨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不一會兒,一幅可愛的“鴨子戲水”圖就在同學們的巧手下誕生了。通過引導學生參與情境的創(chuàng)造,能使學生更主動更有效地學習歌曲。
四、利用舞蹈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低年級學生的表現(xiàn)欲強,教師用形象優(yōu)美的舞蹈充分表現(xiàn)歌曲的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可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表現(xiàn)的欲望,從而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低年級學生喜歡看表演,也喜歡表演,通過動作和表情表達出歌曲的內容和感情,也容易使學生體會歌曲的情境。如教唱《兩只小象》時,教師根據旋律編好舞蹈,上課時在《兩只小象》錄音伴奏下教師翩翩起舞,表現(xiàn)小象的各種動作,學生很快進入課堂的教學情境。然后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活動場面:讓學生根據自己了解的音樂人物形象創(chuàng)編動作,同時配上音樂進行表演,讓學生在表演中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又如教唱《小雨沙沙》時,教師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雨、花兒、小魚和麥苗,通過舞蹈的形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并加深了對歌曲的印象。這樣,通過各種表演能使學生加深理解歌曲的內涵,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演能力和音樂表現(xiàn)力,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發(fā)展。
五、巧用教具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有的歌曲唱的是學生們較陌生的事物,演唱時學生自然不太感興趣,但教師如能制作出與新課有關的教具,并注意演示的方法,就能活躍課堂氣氛。如教唱《折紙船》時,教師可以先折一只大大的紙船,再在黑板上掛一幅中國地圖,然后手握住紙船開往臺灣島。再讓學生動手折上幾只小紙船,在每只船上寫下自己對臺灣兒童的一個心愿,從而在課堂上形成真摯的感情氛圍,學生不但能明白歌詞大意,而且對演唱時感情的處理會更加細膩。
六、利用多媒體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對多媒體既新鮮又好奇,多媒體出現(xiàn)的一幅幅活動的畫面,能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欲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郊游》時,事先展示一段學生郊游的錄像,藍天白云下,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去郊游、野炊。如此生動的畫面,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這時老師再點明今天學唱的歌兒叫《郊游》,學生自然會產生強烈的共鳴,學習效果不言而喻。在唱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也能獲得極佳的效果。如教《春天來到了》這首歌時,先讓同學們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多媒體播放春天的一些景象和“鳥語泉鳴”的錄音。伴隨著美妙的音樂,學生們看到了碧綠的田野、爛漫的山花、快樂的小鳥、飛舞的蜜蜂,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仿佛置身其間,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加深了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學生們很快進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學得非常認真,曲調掌握也非???。有的同學還能伴著音樂邊歌邊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七、利用競賽性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
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現(xiàn)、爭強好勝的特點,教師可設計一些表演性和競賽性的活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例如:我和學生共同編演了音樂劇《新龜兔賽跑》,說的是兔子在失敗以后接受了驕傲的教訓,它要求和烏龜再來一次比賽。烏龜招來了許多的兄弟姐妹,利用它們的模樣相同的特點,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只烏龜跑在兔子前面,結果兔子在長時間的沖刺下累趴下了,烏龜靠智慧又一次戰(zhàn)勝了兔子。烏龜獲勝后主動向兔子認錯,承認兔子是動物王國的長跑冠軍,它們成了一對互幫互助的好朋友。音樂劇中由教師扮演“兔子”,學生則一齊扮演“烏龜”,學生參與的興致非常高,表演得也很生動。通過這種表演活動,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音樂理解和表演能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從中悟出了許多做人的道理。競賽活動由于具有競爭性、主動性、靈活性和多變性的特點,深受學生喜愛。像發(fā)電報、聽音接龍、兒歌接唱、歌表演競賽、小小賽歌臺、看誰反應快、看誰記憶好等競賽活動,包含了音高、音準、節(jié)奏、情緒、表演、創(chuàng)新等多種教學內容,在這些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學習,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八、借助教師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
語言也是音樂情境創(chuàng)設的重要手段之一。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愛聽老師清晰明快的語言,從中獲得歡樂;愛聽老師親切溫和的話語,從中得到啟發(fā)。生動形象、抑揚頓挫的語言,能很快地把學生帶入音樂世界。因此,教師的語言應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例如:在欣賞《小牧童》時,教師先引導學生用動作感受草原上的傳統(tǒng)節(jié)目,如騎馬、摔跤、射箭等,然后用語言進行轉移:“小朋友,進行了這么多的運動,你們一定很累吧。熱情好客的蒙古族人已經來到了奶牛場,準備用牛奶來招待我們,大家想去學擠奶嗎?”由此導人《小牧童》的欣賞和表演,這樣能激起學生的表演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教唱《保護小羊》一課時,教師一開始就說:“美麗的大森林里住著一群可愛的小山羊,有一天,它們來到山坡上吃草,突然發(fā)生了一件很意外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通過幾句話,就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唱的欲望,使他們在躍躍欲試中,全神貫注地沉浸在音樂中。
創(chuàng)設音樂課教學情境還有其他激趣法,如音樂游戲、朗誦詩歌等。實踐證明,積極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如能創(chuàng)設出積極的教學情境,就等于為課堂教學的成功和學生的自主學習鋪好了一半的道路。尤其是在教學低年級音樂課時,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能激發(fā)低年級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征,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激趣法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的積極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學習,就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責任編輯:符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