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詠梅
現(xiàn)代教育正面臨著一個改革的年代,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都在進行著全方位的改革,一個總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如何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已成為每一位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幫助者和促進者。在課堂上,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是一個直接的影響,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付出的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敢于發(fā)言。這就要求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和火一樣的愛心來對待學生。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學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他們渴望教師用真心去關愛,去幫助。一旦他們體驗到了教師的這份愛,就能將其化為自己奮勇向前、永不停息的動力。只有這樣,才能在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作用,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chuàng)造之果。
一、教師要學會尊重學生
尊重是一縷春風,一泓清泉,一顆給人溫暖的舒心丸,一劑催人奮進的強心劑。教師要時刻牢記,教師是在做人的工作,不是面對一群毫無生機與活力的機械。每一個學生都有被尊重的權利與要求,尊重學生的生命力,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差異,這也是新課改理念中必不可少的一課。教師要把自己的愛心撒向每一個學生,用人性特有的光輝照亮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世界,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真理的追求。只有把學生當成大寫的人,當作自己的親密朋友,教師才能真正尊重孩子,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樹立“每個孩子都有聰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費心血去培養(yǎng)”的觀念。教師應當尊重自己的勞動,尊重學生的進步,尊重家長的參與。只有自己在教學中學會了尊重,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學會愛、奉獻愛,這種愛才是真的從心底迸發(fā)出來的來自心靈深處的,能觸及學生,強烈影響學生的蓬勃的火焰;也只有這種愛,才能融化一切堅冰。素質教育要求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有實現(xiàn)自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讓他們敢于提出問題,不用擔心被譏諷、被嘲笑。這樣學生就能學會設問,學會探索,學會合作。敢于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敢于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發(fā)展。
二、教師要學會賞識學生
賞識是一條船,它可以載起學生的疲憊、抵觸與挫敗的情緒,讓他們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鼓起追求與自信的風帆,勇敢遠航。心理學研究認為:人有一種自我實現(xiàn)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求。賞識學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部分,它使人心情愉悅,全神貫注地學習,不以學習為負擔,而以學習為享受。愛因斯坦曾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賞識了學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觀關系。教師要熱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挫折時,教師要幫他們分析原因,而不應苛求、指責,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教師的愛和關懷,讓學生體驗成功,特別是對學習的困難生更要賞識他們身上的每一個發(fā)光點,盡量讓他們樹立起信心,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進教學環(huán)境,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
賞識既是理念,也是方法,賞識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成功。賞識的本質是讓每個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賞識的目標是讓每個孩子享受自信的快樂。賞識學生,就要求教師走向學生,要不失時機地賞識、信任、尊重、寬容和提醒學生。一個微笑,一句稱贊,一個親切的動作,會讓學生體驗到賞識的美麗,既溫暖了學生,又亮麗了自己。在工作中,應該看到學生的差異,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賞識每個學生的獨特之處,才會發(fā)現(xiàn)學生潛在的智能因素,從而開發(fā)他們,為每個學生全面發(fā)展帶來動力。只有建立了這種認識,才能讓每個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他們才會在舒展的狀態(tài)下快樂成長,從而建立起“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
三、教師要學會寬容學生
俗話說:心底無私天地寬。教師要摒除私心雜念,寬容地對待學生的缺點和錯誤。因為教師面對的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各方面存在著差異。因為存在著差異,所以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興趣愛好等諸方面是千差萬別的,也正因為這樣,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中才會有個性,不會千篇一律。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學生有了缺點,教師要正視,不要回避,但是,千萬不要拿著放大鏡去審視學生的過錯。沒有缺點、錯誤的學生是不存在的,要允許學生犯一些錯誤,要寬容過錯。寬容了,學生才會自醒,才會進步。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的老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比绻o緊咬住學生的過錯,那將是可笑的。寬容學生,學生才會寬容教師,學生的遨游空間和馳騁天地就會大大增加。這就要求教師給每個學生以友愛、同情和幫助,及時觀察了解他們的情感變化,調節(jié)并滿足他們在情感上的需要,讓學生意識到他們是教師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而非勢不兩立的敵我雙方,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勇氣,切身感受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四、教師要學會微笑面對學生
微笑是架起心靈溝通之橋,微笑的魅力是無限的,微笑的作用也是無窮的,因此,不論何時何地,不管多大的困難和痛苦,只要面對學生,就要放下所有的一切,把自己最燦爛的微笑留給學生,讓學生時時感到來自教師真誠的愛。有位詩人曾說,“微笑是陽光”。教師的微笑是對學生的肯定,是對學生的鼓勵,更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體現(xiàn)。只要教師的微笑是真誠的、善意的,就會成為滋潤學生心田的一泓甘泉,就會如一縷春風帶來暖暖的春意。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會很愉快地接受教育。當學生取得進步時,教師用微笑給學生以表揚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用微笑給學生以信心和勇氣;當學生偶有錯誤時,教師用微笑給學生以理解和期待。在微笑中膽怯的學生會在課堂上高高地舉起小手;自信的學生會更加自信。如果,每位教師每天都微笑著走進課堂,微笑著面對每一位學生,微笑著面對自己的教育工作,那么教與學會是一個很美好的過程。教師的微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這不僅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提高教師的威信,增強教學的感染力,而且,在微笑中學生的思想情操會受到陶冶,無形中培養(yǎng)了他們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總之,師愛既是積極的情感,又是一種教育力量和手段,既是進行教育的前提,又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感情基礎。教師要以溫和的態(tài)度,以多贊揚的方式愛學生。沒有真誠的愛,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師愛是符合哲理的教育,它以轉化感情為前提。學生的學習生活需要熱烈而深刻的感情動力。教師真誠的愛是一種炙熱的感情,可以感染學生。師愛又立足于學生的特殊需要,身處逆境者需要鼓勵安慰,彷徨迷茫者需要信任和點撥。教師的愛,是取得教育成果的基本條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潛能,達到理想的育人效果。[e]
(山東省海陽市第一中學 2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