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鳳
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引導學生對生活、對人生的思索,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充滿生活性、發(fā)展性和生命性。
一、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對話課堂
作為具有人性和靈性的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去感受優(yōu)美而富有韻味的語言,對話不僅是一種需要,更是一種必需?!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闭Z文教學中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nèi)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去生成和創(chuàng)造“文本”、構(gòu)造“意義”的過程。
在教學《鳥的天堂》過程中,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者巴金爺爺兩次來到“鳥的天堂”,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你更喜歡哪一次所見到的景象呢?把你喜歡的部分讀一讀,并寫一寫你喜歡的理由。然后我讓喜歡同一次的同學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交流學習體會,在小組交流以后再進行集體交流。在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更多的是充當傾聽者的角色,并給予適當?shù)募钚栽u價。學生暢所欲言,不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最后我給學生留了一道練習:有許多人想到那兒去游覽一番。如果由你來當小導游,你準備怎樣向游客介紹呢?課后請你結(jié)合課前搜集的資料,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有條件的同學也可瀏覽“鳥的天堂”網(wǎng)站,寫一篇導游詞。經(jīng)過這樣的設計,學生獨自走進文本,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能夠構(gòu)建起自己獨特的閱讀表象,產(chǎn)生富有個性的閱讀體驗。這樣借助對話的方式,學生就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邊緣人地位被拉回到中心地位,語文課堂由此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動態(tài)局面。
二、喚醒學生情感。創(chuàng)設情感課堂
在語文課中,體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性的基點就在于情感。新課堂是充滿活力的“生命課堂”,是情感的課堂。喚醒學生的情感、提升課堂的力量是創(chuàng)造性教學的追求。
在教學《白楊》一課時,我曾利用情感換位的方法將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爸爸、兄妹的情感融為一體,變“局外人”為“局中人”,從而達到深入感知和理解。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兒需要它們,它們就在這兒生根了。而它們不管到哪兒,總是那么直,那么高大?!蔽乙髮W生將句中的“這兒”轉(zhuǎn)換成“新疆”,再換成“邊疆”,然后再將句中的“它們”相繼轉(zhuǎn)換成“人們”、“我們”,讀讀想想,激起學生的聯(lián)想,使學生認識到建設邊疆不僅要靠上一代人的努力,還要靠我們這一代人繼續(xù)努力奮斗。通過情感換位,使學生以某種角色直接進入情感共鳴狀態(tài),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打動。
三、營造開放性的語文課堂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新課程呼喚開放性的課堂,只有開放,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1選擇開放生動的教學內(nèi)容。以作文教學為例,我時常鼓勵孩子們以“童心看世界”、用“真心抒真情”。比如,在以《我的發(fā)現(xiàn)》為題指導學生作文時,我首先以大街上各種招牌有許多錯字,有的甚至還鬧出笑話為話題,激起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興趣和發(fā)現(xiàn)的欲望。乘勝追擊,我馬上讓他們在小組上交流曾有過的“發(fā)現(xiàn)”,頓時,教室里非常熱鬧。更令我欣喜的是,這次習作大獲成功,尤其在選材上各具特點。有的孩子從實驗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科學道理,有的從父母的舉止言談中發(fā)現(xiàn)爸爸媽媽把自己當大人了……看著一篇篇童稚而又充滿真情的文章,我感觸頗深,并有一種收獲的喜悅。
2設計開放多樣的教法。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會產(chǎn)生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在新課程的指引下,我認為全開放的教法應該確定這樣的目標:凡是學生能提出的問題,應盡量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凡是學生能動手操作的,應盡量引導學生主動實踐;凡是學生能解決的疑難,應盡量引導學生自己突破。新課改中提出了多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如多樣化的合作學習組合,適當?shù)谋硌莸龋3J盏揭庀氩坏降男Ч?/p>
3運用開放的教學語言。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維特夫曾說:“教育最主要的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課時,在組織學生聽完朗讀后,突然一字一頓地說:“陸小軍最投入。”學生們都愣住了,于老師又煞有介事地說:“我發(fā)現(xiàn)陸小軍在邊看邊聽的過程中,使勁咽過兩次口水”。同學們這才回過神來,發(fā)出一陣輕松會意的笑聲。于老師繼續(xù)他的教學,可學生們仿佛都吃上了那酸甜誘人的楊梅。這對于了解楊梅、升華情感無疑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而這正是開放性教學語言所帶來的神奇效果。
四、實現(xiàn)具有生成性的語文課堂
開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生成,每節(jié)課都要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同時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生成是新課程課堂教學的一個亮點,它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豐富性、開放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激發(fā)了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智慧潛能,從而使課堂真正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記得有這樣一個案例,在一個“嗟來之食”教學的課堂上,有學生提出:“餓漢為什么說他情愿餓死,也不吃財主給他的食物?”在討論中,學生探討了多種可能性。有一個學生回答:“因為他很有骨氣,很有尊嚴”。教師非常敏銳地抓住這個機會,利用學生的話進行引導:“對!他很有骨氣,很有尊嚴。可是他已經(jīng)快要餓死了,你贊成他這樣做嗎?”新的問題立即又使學生的認識產(chǎn)生了分化,在他們分別闡述了自己的理由后,教師又引導學生提升出了一個與此關聯(lián)、又蘊含哲學意味的問題,即“生命和尊嚴到底哪一個更重要”。在激烈的辯論中,有的學生語出驚人,說生命和尊嚴同樣重要,“因為沒有生命就沒有尊嚴,而沒有尊嚴生命就沒有意義”……
如果說,傳統(tǒng)課堂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收獲,那么新課程則把“生成”當成一種價值追求;如果說,傳統(tǒng)課堂把處理好預設外的情況看成一種“教育智慧”,新課程則把“生成”當成彰顯課堂生命活力的常態(tài)要求。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希望學生在學習語文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體驗生命的美好和尊嚴,在更高層次上理解生命的意義。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的落實,語文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這樣的語文課堂,才是新課程所追求的理想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