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琨
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笨梢娬Z言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它不僅與智力密切相關(guān),更是各種能力的基礎(chǔ)。寶寶從“咿呀”學語開始,到成為“伶牙俐齒”的小演說家,媽媽可是功不可沒!
語遲寶寶us言媽媽
盈盈已經(jīng)2歲半了,上海的爸爸,東北的媽媽,四川的保姆,還有時不時從老家趕過來看她的奶奶、姥姥,盈盈可是一個備受寵愛的小公主。可是讓媽媽擔心的是,盈盈一直不怎么說話,開始大家都覺得盈盈可能就屬于說話晚的那一類孩子,可是到兩歲多了還只會叫“爸爸、媽媽”,除此之外連簡單的短語,例如“吃飯”“出門”等都說不清楚,媽媽終于意識到盈盈不正常。
專家分析
盈盈的保姆、奶奶、姥姥說的都是不同地方的方言,這使得盈盈無所適從,給她造成了混亂,從而導致語言發(fā)育遲緩。
正確做法
在寶寶語言學習期間,家庭成員應該使用同一種語言,這樣才能給寶寶的學習提供一致的“樣本”,不至于造成混亂。最好不用方言,使用規(guī)范的普通話,因為普通話與入學后的學習直接銜接,這樣可以在一開始就為孩子提供第一手規(guī)范的語言“模板”。
TIPS小兒的言語有一定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般在1~1歲半開始會說一些簡單的詞匯,2歲時可以講一些簡單的短語。雖然每個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不完全一樣,有的早一些,不到1歲就開口了,有的晚到2歲以后才開口,但在正常情況下,只有4~6個月的差異,如果超過這個時限,就要考慮語言發(fā)育遲緩。語言發(fā)育遲緩除了聽力障礙、嬰兒孤獨癥、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損等病理因素之外,很大程度取決于生長的環(huán)境。
少言寶寶us麻利媽媽
滔滔的媽媽是個急脾氣,每次滔滔說話,如果重復幾次還沒表達清楚,媽媽就會忍不住地訓斥他:“行了行了,真是笨到家了,連句整話都說不明白?!眿寢寷]想到,才三歲多的滔滔成了親戚朋友間有名的“蔫巴淘”,還總是被別人說“嘴笨”。
專家分析
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在與他人進行語言交往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語言交往愈頻繁,幼兒獲得的語言磨練就愈多,其語言能力也發(fā)展得愈快。寶寶的語言能力還沒有發(fā)展完全,所以有時一件事半天也說不清楚,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粗暴地制止孩子說話的機會,孩子就不愿意再表達了,特別是別人說了他聽不懂的問題,也不愿意提問,多次聽不懂之后,干脆就不聽了。別人的語言他聽不懂,自己的思想感情又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像個小啞巴似的寶寶,就會把旺盛的精力用到淘氣上去,嚴重的還會導致智力發(fā)展受到影響。
正確做法
1孩子喜歡與同齡伙伴交往,孩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就會無拘無束,爭先恐后地發(fā)言。家長可以設(shè)置問題,讓寶寶與同伴三三兩兩地討論,交談,表達自己的見解,在這個過程中提高言語表達能力。
2家長要把寶寶放在和成人平等的地位上,只有讓寶寶體驗到這一點,他們才能把成人看成同伴,與他們輕松地交談。不要忘記,和孩子交談時盡可能與孩子平視,這樣無論從生理上還是心理上,孩子和成人都是一樣“高”。讓孩子感覺到你和他們沒有距離,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孩子交談的興趣。而居高臨下地提問換來的往往只會是孩子的沉默。
3不要給自己的問題設(shè)定標準答案,給寶寶提供充分的發(fā)揮空間。曾經(jīng)看過一個電視節(jié)目,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了一個問題“有什么不用蒼蠅拍而消滅蒼蠅的辦法”結(jié)果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讓人驚嘆!有的孩子說:“不讓它吃東西餓死它?!庇械恼f:“放在很臭的環(huán)境里熏死它?!边€有的說:“利用科學的方法讓它基因變異就死了。”如果肯定了某一個而否定了其他許多個辦法,就會大大削弱孩子求異的興趣,所以讓寶寶覺得自己的想法有價值,也就愿意并嘗試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
紅旗寶寶us模范媽媽
凱凱從小就被叫作“小大人”,和同伴—起玩大學很容易就以他為中心,和大人聊起天來也是天南海北天上地下什幺都能談。講一件事情,有頭有尾地講得清清楚楚,甚至能把自己想象的事說得活靈活現(xiàn)。性格外向活潑,斯文有禮貌,思維敏捷,合作能力強,這幾乎是所有人對凱凱的評價。毋庸置疑,凱凱這種“伶牙俐齒”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將會更占優(yōu)勢。
讓我們一起聽聽凱凱媽媽怎么說:
1我怎么說,你怎么說
語言是一門聽和說的藝術(shù),多聽無疑是多說的必要前提。我們在凱凱一歲左右就很注意對孩子完整語言與優(yōu)美詞匯的熏陶和培養(yǎng),比如早晨用親切的語言和他打招呼,也讓他用類似的語言問候家長。載會說“寶寶,早上好”,“寶寶,今天是個大晴天”,“寶寶,我們一塊吃早餐好嗎?”久而久之,凱凱就會習慣各種禮貌的問候,養(yǎng)成規(guī)范的語言習慣。
2不停地說
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情,我都會通過清晰準確、生動形象的表達告訴給凱凱。當他坐在澡盆里洗澡的時候,我會對他講:“小肚皮上是不是覺得暖暖的?”“你的手在水里劃拉是什么聲音啊? ”“嘩啦、嘩啦……”“看寶寶身上白白嫩嫩,真干凈啊!”總之,運用你的經(jīng)驗和所有感官,幫助孩子增加體驗,并學會如何描述。在凱凱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我會摹仿他發(fā)出的那些幼嫩可人的聲音,“咕咕咕”地回應他,他就會明白聲音可以使別人有反應——這就是語言的力量。并且我還聽了專家的意見,那就是在表達的時候用詞盡量豐富多樣。譬如,與“奇怪”相近的詞可以說“奇特”“莫名其妙”“詫異”等,用于形容“燈”的詞有“五彩繽紛”“色彩斑斕”“燈火輝煌”“五顏六色”等,這樣可以讓孩子學語言一開始就有個高起點。
3一起聽歌唱歌
歌曲是孩子們接受和掌握語言的最佳形式,他們在學會旋律的同時,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詞。我每天都會安排一些時間,和凱凱一起聽歌、唱歌。唱的過程中,還會配合相應的手勢,幫助孩子理解歌詞的意思。有時候我會把生活中的事情編成一些歌曲教給孩子,并鼓勵他自己也試著編一些歌,這個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寶寶的記憶力和聽說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盡量選擇一些歌詞押韻的歌曲,因為孩子聽到壓韻的詞越多,就越能體會到語言的美,同時對字音的認識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能力。
4不要小看講故事
經(jīng)典的兒童故事,不單能夠教給孩子勇敢、誠實,勤勞和愛,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語言學習課堂。而且,對于不是非常善于言辭的父母來說,講故事是教給孩子良好表達方式的捷徑之一。從凱凱嬰兒時期,我每晚睡覺前都會把編故事、講故事當作慣例。不過要提醒各位爸爸媽媽的是,講故事之前要做一些功課,挑選那些比較精致的讀本,自己先瀏覽一遍,如果故事內(nèi)容里面有你不認可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改編。除此之外,我還自己當新聞的評論員,對凱凱述說這一天發(fā)生的故事,包括我為他做了什么事情,或者我給他讀了什么書,這樣可以把語言和事件聯(lián)系起來,使他明白事情的要素,
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孩子從小養(yǎng)成的閱讀習慣,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今后的學習習慣。所以,從凱凱很小時我就開始帶著他一起讀書。我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題材和風格的文學作品,例如散文、童話故事、兒歌、唐詩、兒童詩等,在睡覺之前讀給孩子聽,他再大一點時就開始自己閱讀。這樣,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從不同的作品中吸收豐富的詞匯。為了增強他的參與性,我還會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