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帆
[編者按]2004年,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揭露河南濮陽縣三中高考舞弊,猶如一顆“炸彈”,震得整個濮陽市站立不穩(wěn),晃了幾晃。那一年,濮陽教育人抬不起頭來。然而,僅僅是短暫的低潮,濮陽教育就鼓足了精神,一年一個沖天炮,一個比一個放得高,響遍了整個河南省:2007年,本科上線率38.51%,河南省第一;2008年,上線率41.9%,河南省第一。清華、北大錄取比例,連續(xù)4年河南省第一!河南省一共18個地市,就有12個地市到濮陽取經(jīng)尋寶。他們想看看,濮陽辦教育,到底有什么絕招!濮陽教育,成了一個難解之“謎”。
一位“外行”的教育局長
“我搞教育是外行?!?/p>
舞弊案后上任的市教育局局長劉慶聚,第一句話就讓大家的眼鏡滑到鼻梁上。
時間久了,大家才發(fā)現(xiàn):“四平八穩(wěn)”和這位軍人出身、一股子沖勁的局長沾不上邊。
從外部進來,對教育系統(tǒng)內(nèi)部的問題,劉慶聚看得透,也敢說。
“一個問題是屏蔽,整個教育系統(tǒng)就像一個封閉的氣球,外邊的新鮮空氣進不來,自己感覺還可以,不知道外面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另一個問題是大家都很忙,但就像籠子里面的小松鼠一樣,每天不停地爬。實際上都是循環(huán)往復,沒有開拓?!?/p>
聽到局長的比喻,大家偷偷地笑了起來。
可不是嗎?以往,在濮陽教育界,很少有外出學習的機會;教育科研不普及;教師的精神狀態(tài)并不好。
“我來了要做兩件事,一是給這個氣球扎一個洞,把外面的新鮮空氣放進來;另一個是把籠子咔嚓一刀,劈開了,讓大家能往前走!”
仿佛為了強調(diào),劉慶聚猛地站了起來,雙手有力地、狠狠地向空中揮去,畫出了一個又一個的驚嘆號。
可是,用什么來扎破“封閉的氣球”?用什么去劈開“困住人的籠子”?
機制,只有機制。
“人叫人動人不動,機制調(diào)動積極性?!痹趧c聚的帶領下,教育局啟動了“教研賽考評”工程,涉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育科研、教育教學競賽、考試考核、評價教育質(zhì)量等機制。而所有的機制,都指向“人”,指向人的“成長”。
每年一次的教師業(yè)務考試,考出了“導向”:學習與科研,成為教師生活的常態(tài)。
幾乎每個周末,市教育局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學習班。每次學習,就連過道里都站滿了人。教師們鼓掌歡迎:“我們呼吸到了新鮮空氣。”
不管優(yōu)質(zhì)校,還是薄弱校,課堂的變化都令人吃驚。
濮陽市第三中學是一所普通的初中,卻有勇氣把課堂放給孩子們。他們規(guī)定:學生能自學會的,老師堅決不要講;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自主、互動學習。
在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上,光一道數(shù)學題,孩子們就想出了8種解題方法。他們爭先恐后,到講臺上給同學們講解。
講臺成了孩子們學習的舞臺,每個人都可以當一回“小老師”。
下課鈴響了,老師宣布下課,孩子們卻全嚷嚷了起來:“老師,我還有不同的方法!”“讓我講完吧!”
這種講課方式,看似浪費了老師的時間,實際上卻是一種高效的“思維培養(yǎng)方式”。正是這樣的課堂,讓濮陽市第三中學這所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沒有任何生源優(yōu)勢的初中,一躍成為濮陽初中學校的“新星”:2004年之前,學校僅有20%左右的學生能考進市以上示范性高中;而現(xiàn)在,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變成了90%以上!
“我一個人能有多大力量?濮陽3萬多名教師,他們每人多出一份力,濮陽教育的變化就會很大?!睂Τ煽?,劉慶聚從不“攬功”。
他說,自己以前雖沒干過教育,但懂得做任何事,只要抓住“機制”與“人”這兩個關鍵要素,大方向就錯不了。
讓教師的成長沒有“終點”
她是一個為課“癡狂”的人。她的課堂,讓人感到生命的力量在舞動。學習《船長》一文,當船長成功組織大家逃離下沉的輪船,自己卻沉入深淵時,她讓學生化身船長,來回答“為什么放棄逃生”的問題。觸摸到船長高貴品質(zhì)的學生,激動得一起高呼:“這樣的人,我們送他一個稱號——英雄!”
在她的課堂上,總有一種強大的“氣流”在師生之間傳遞、醞釀。
以至于一次上完《船長》,全場肅然。聽課的上千名學生與教師,一動不動,坐在原地,靜靜地看著她。
幾分鐘后,一位老師才回過神來,跑上去握住她的手:“武鳳霞老師,聽了你的課,我才知道了濮陽。”
鍛造出這樣的課堂時,武鳳霞已年屆40。對于小學語文老師來說,可謂大器晚成。
面對武鳳霞的“崛起”,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年齡段的老師,往往倒在了“職業(yè)倦怠”的陷阱里,為什么武鳳霞與眾不同?
“是市教育局打造的向上平臺和寬松氛圍,讓我從以往的積累中爆發(fā)出來?!蔽澍P霞說,教師要成長,個人努力很重要,可環(huán)境更重要。不然,再名貴的花,在貧瘠的土壤里也無法盛開。
據(jù)她介紹,就在最近幾年,濮陽市教育局安排了密集的學習機會。僅去年一年,她外出學習、觀摩就多達10余次,其中,最長的一次學習時間竟然達到了3個月。
為了讓教師持續(xù)發(fā)展,市教育局還構建了“合格教師—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教學專家”的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階梯,并增設了“教師終身成就獎”和“濮陽市教學成果獎”。
全市3萬多名教師,都能在這個系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個成長階梯,不以教師的職稱為依據(jù)。我現(xiàn)在是‘教學名師,也是特級教師。但和我同樣是‘教學名師的,有的只是中學一級教師?!蔽澍P霞說,這個系列實行動態(tài)管理,每隔幾年一評,打碎了橫亙在教師頭上的“玻璃天花板”,沒有人可以停步不前。
如今,讀書、反思、打磨課,成了武鳳霞日常生活的全部。就連她的女兒,也多次充當了她備課時的學生。
就是這樣一個專注于業(yè)務,而不是人情練達的教師,去年當上了一所學校的業(yè)務副校長。
送她就任時,局長劉慶聚說了這樣一句話:“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只要主流上好,在教育教學上有自己的努力、成果,我們就要肯定?!?/p>
他的話讓人明白了,為什么武鳳霞可以不顧及其他、為課而狂。這是因為,在尊重專業(yè)、關注成長的氛圍里,每位教師都能夠真正回歸為“教師”,心無旁騖,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
現(xiàn)在,武鳳霞應邀外出上課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一些朋友善意地提醒她:槍打出頭鳥,是不是少出去一點?
對此,劉慶聚的態(tài)度非常鮮明:“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濮陽名師,而是河南名師,是全國名師。在全國小學語文這個舞臺上,武鳳霞你還處于一個原始積累時期,必須多外出,多上課。有了量的積累,才能達到質(zhì)的變化?!?/p>
劉慶聚這話,說的是武鳳霞,針對的卻是全市所有老師。
因為在他心里,每位老師都是無價的珍寶,是需要人去發(fā)現(xiàn),去賞識的。所以,“不要限制老師的發(fā)展,一定要給他們平臺和空間,讓他們跑起來,飛起來。”教育局的最大成就,不是考上了多少大學生,而是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做好鋪路石,是能為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環(huán)境,讓他們在喧嘩中,放得下一張安靜的講臺。
“我甚至能聽到自己和大家‘拔節(jié)生長的聲音”
4年前,郭志剛和同是教研員的王慶華常在一起琢磨:提高濮陽教育質(zhì)量,咱們教研員能做點什么?
他們瞅準了,要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濮陽教育質(zhì)量, 必須著眼于農(nóng)村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因為, “濮陽一共1 600多所中小學,就有1 300多所在農(nóng)村”。
兩位年齡加起來100多歲的老教研員,立即打了一個報告上去,要求加大對農(nóng)村教師的培訓力度。第二天,局里的意見就下來了:這是最有利于濮陽教育的培訓,大力支持!
就這樣,濮陽市農(nóng)村教師培訓班成立。每年暑假舉辦,每次培訓20天,局里每年撥款5萬元作為農(nóng)村教師參加培訓的補貼。
正是這個培訓班,不僅讓像張俊芳這樣的老師獲得了先進的知識和教學技能,更讓農(nóng)村教師收獲了教育工作的激情。
參加培訓班的老師,每天早上5點半就起床,閱讀教材。白天,聽專家講座,一課一課地分析教材,說課;晚上,觀看錄像,進行分析點評。
“盡管課程表上只安排到晚上9點,但我們常常在宿舍里討論到晚上十一二點?!鼻遑S縣馬莊橋鎮(zhèn)金位小學的教師劉紅芬,連續(xù)參加了4屆培訓班,從一名普通農(nóng)村教師,成長為“市學科帶頭人”。
很多次,為了準備第二天說課的稿子,她和同宿舍的老師一道,討論到半夜;為了爭取到評課的機會,她干脆站在講臺邊,等前面一個人講完了,自己就接著上去;課堂上,為了設計出一篇文章的導語,她甚至能與其他的老師爭得面紅耳赤……
“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在培訓班上能聽到自己和大家‘拔節(jié)生長的聲音?!?/p>
帶著獲得新知的喜悅,劉紅芬回到鄉(xiāng)里,帶領同事做教研,給同事開講座,還多次在市、縣舉辦的各種競賽中獲獎。
“培訓班好像‘酵母加工廠。”王慶華說,“經(jīng)我們培訓的每一位老師,回去后能影響一批人,甚至帶動一個鄉(xiāng)、一個縣的教師發(fā)展。”
張俊芳、劉紅芬們的進步,給整個濮陽教育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這,也許能從另一個側面解釋濮陽的高考成績。
“大家只看到了我們高考成績好,沒想到升學率不是平白無故冒出來的,是整整12年生長的結果。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薄弱了都不行?!睆堄裉镎f,小學基礎好,初中才能腰桿硬;初中腰桿硬,高中才能起點高。占了大頭的農(nóng)村小學、初中質(zhì)量上去了,濮陽高考成績能不好嗎?
這與很多人的看法剛好相反;他們以為,高考成績好,關鍵是抓高中,小學初中不重要。教育,是一件需要整體眼光的事情。很多時候,看上去最短、最方便的路,不一定能取得成功。有時,一條看似要花費很大精力的道路,卻能通往成功的彼岸。
辦教育,“捷徑”有時就是一條彎路。
給學校面對明天的底氣
市實驗小學的“理性”,子路小學的“溫暖”,油田一中的“厚重”,市四中的“活力”……仿佛讓人走進了一座美麗的大花園。
很少見到,一個區(qū)域的所有學校,能像濮陽這樣個性如此鮮明。
濮陽市實驗小學的教師們,心疼孩子面對巨大的壓力,他們常常反躬自問:“今天,我做得適度嗎?”
“我們的教育,存在太多的‘過度?!笔袑嶒炐W校長李慧軍,打心眼里反對“過多的作業(yè),過分的負擔,過高的要求和過少的空間”。
一位家長曾經(jīng)很得意地告訴她,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假期的時候,他把孩子送去上補習班,每天晚上孩子要寫20張卷子。
李慧軍急了,狠狠兇了家長一頓:“你們瘋了嗎?花錢給孩子買罪受。孩子不光需要20以內(nèi)的加減法,也不是光需要那點拼音。他更需要的是童真童趣,健康成長!”
看著孩子們在各種“過度”的教育下,天賦被扼殺,個性被泯滅,李慧軍坐不住了。
她與老師們“約法三章”:當堂完成教學任務,不布置機械性、重復性的家庭作業(yè);分層教學、分層訓練、分層競賽、分層表彰,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學習的興趣;全面開發(fā)學生潛能。
她希望,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適度教育”。
在揠苗助長式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成功人士”的教育風氣中,她的思考,顯現(xiàn)出克制而又理性的光芒。
隨著“適度教育”理念在學校的滲透,人們發(fā)現(xiàn):市實驗小學的作業(yè)變少了,拖堂的現(xiàn)象沒有了??粘鰜淼臅r間,用來干什么?
每天大課間,市實驗小學增加“自由操”時間。響起迪斯科,隨著歡快的節(jié)奏,孩子們自由釋放,自創(chuàng)舞步,胳膊怎么甩,腿怎么蹬,都沒有規(guī)定,“只要高興就好”!
每年一次的“體育文化節(jié)”,每班選擇一個主題,學習研究民間體育文化。抽陀螺、踢毽子、抖空竹……那些被遺忘了的游戲,在孩子們的手里翻飛,在孩子們的腿上跳躍,比比誰玩的花樣多!
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每個孩子都能順其自然地成長。子路小學校長魏寶玲,看到市實驗小學的“適度教育”紅紅火火,心里很著急:我該怎樣謀求學校新的發(fā)展點?
關于學校文化的校本教研,進入了子路小學的日程。
經(jīng)過幾年的研究,魏寶玲和老師們一道,提煉出學校的文化主題詞:“猜猜我有多愛你?!睂W校的全部工作,包括管理、教育、教學,都圍繞這個主題詞展開。
該校有一位老師,教學、班級管理都不強,同事關系也不好??晌簩毩岚l(fā)現(xiàn),她讀書多,文章寫得好。一次學校舉辦讀書交流會,魏寶玲特地安排她發(fā)言。不出所料,效果很好。
坐在下面的魏寶玲,伸出大拇指,朝她晃了晃。動作里面有意思:“猜猜我有多愛你?!?/p>
“教師只有在放松的時候,才會有工作的靈感、創(chuàng)造的激情。所以,做管理者,就一定要給教師營造出‘愛的氛圍,讓他們放松下來。不然的話,他們怎么會把愛傳遞給學生?”魏寶玲說,孩子最初看見的東西,會成為他的一部分。所以,讓孩子看見愛,愛就會成為他們的一部分。
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如今,子路小學成了一所被濃濃的愛包圍的學校。不論誰走進去,都能感到一種柔軟的力量纏繞住心靈。
像子路小學和市實驗小學一樣,濮陽市的其他學校,也從校本教研中獲取了成長的動力。市四中的“三段式開放性教學法”、市油田十九中的“三省教育”、市油田第一小學的“書香校園”……這些全員參與的課題研究,就像流水沖刷過河床,慢慢改變著學校的面貌。
“搞教育的人,思想與觀念一定要跟上社會的進步,這樣才能永遠充滿活力。”談及市教育局對校本教研的重視,局長劉慶聚說,校本教研就像是學校的“金鑰匙”,誰掌握了它,誰就能打開礦藏豐富的思想寶庫,誰也就擁有了面對明天的底氣。
告別濮陽,但心里仍思緒萬千:濮陽之“謎”真的解開了嗎?
回望處,一座金色的城市漸行漸遠……(摘自《人民教育》2008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