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 珺
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不管是小班、中班還是大班的孩子,在玩的時候,總是發(fā)散出一種天真、幼稚和快樂。有時看著他們快樂的身影,實在是不忍心把他們“訂”到小椅子上。針對這一情景我經常會展開思考,不妨對幼兒這些玩的經驗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讓他們在玩中學到應學的知識,在學中得到屬于他們的快樂。
一、在“玩”中進行美術教學
在幼兒期的孩子應該是很喜歡繪畫的,但是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繪畫興趣和創(chuàng)造能力反而降低,這是為什么呢?在這方面,我個人認為部分原因在于個別家長對孩子的作品不屑一顧。比如我聽到過有的家長指著孩子的作品對孩子說:“你這是畫些什么?”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聽到這樣的評價,就如一盆冷水潑在頭上,從而對自己失去信心,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這樣的家長畢竟少之又少。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學方向產生了一定的偏差,種種教學方式只是將成人頭腦中一成不變的觀念強加于孩子,要求他們按照整齊劃一的方法去學習和掌握繪畫技法。這種教學方式只會讓孩子的作品模式化、概念化和定型化,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我認為可以在孩子平日“玩”中積累素材,多引導孩子,通過點點滴滴的生活經驗,豐富孩子的作畫靈感,透過這些快樂的體驗,孩子才能描繪出生動、真摯、充滿情感的作品,不再總是畫一些內容空洞,缺乏變化,讓父母納悶的畫了,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法上不成熟,也能打動欣賞者的心,孩子也會從中得到滿足。
二、在玩中進行數學教學
數學思維強調邏輯概念,因而比較抽象。這對處于直覺行動思維水平的幼兒來說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數學教學如果一味地運用集體教學方式從知識到知識,從概念到概念,這樣會讓孩子產生厭倦,甚至一學數學就會緊張,總是處于被動應付狀態(tài)。我們班有不少家長說孩子數學差,不愛動腦。在數學教學方面我還是倡導玩中學,學中樂,讓幼兒在生活情境中動手動腦,獲得直接的生活體驗。這如同拆除了幼兒與數學之間的圍墻,拉近了幼兒對數學的心理距離,很大程度降低了幼兒學數學的難度。例如“分類”,如果單純的來講這些課,老師通常要準備一大堆教具,并且還講得口干舌燥,而幼兒還不能理解掌握。但如果與主題活動,生活情景相結合,情況就會大不相同了,例如在優(yōu)質課評比,“會唱歌的可樂寶寶”主題活動中,讓孩子喂可樂寶寶吃豆豆,紅寶寶喂紅豆豆,綠寶寶喂綠豆豆,黃寶寶喂黃豆豆,戴帽子,也是一樣。淺移默化的體現(xiàn)了數學教學,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還可以在區(qū)角中,例如娃娃家。讓孩子為娃娃找家,鞋子放在鞋盒。給筆套上筆套,為瓶子找蓋子,幼兒在游戲般的情景中把娃娃家收拾得整整齊齊,還不斷地演繹著生活中的一一對應,在比較中進行著匹配。
以上是我對美術,數學教學的看法,當然還有很多教學內容可以以“玩”做主體??傊巴妗睍層變簩W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玩”讓幼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在活動之中,我們何不有意識地讓幼兒盡情地玩呢?
(作者聯(lián)通:336300江西省宜豐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