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白鸛是德國的國鳥,德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曾說,“白鸛棲息地,必定是優(yōu)美、祥和的地方?!痹诘聡辈繚竦乇Wo區(qū),就有這樣一個住著白鸛的村落,那里人鳥和睦共處,被人們稱為“白鸛村”。
家家屋頂建白鸛窩
從柏林往西疾駛,穿過一望無際的水鄉(xiāng)平原,兩個小時后,《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就來到了“白鸛村”———呂赫斯岱特。呂赫斯岱特的意思是“休息的場所”,幾百年來先后為幾大貴族的領地。
走進村子,一眼望去,家家屋頂上都有白鸛鳥巢。有個鳥巢還建在圓形的小教堂頂上,成為當?shù)氐臉酥?。還有一些鳥巢建在木樁上。白鸛巢都是當?shù)卮迕裼门f馬車、舊汽車輪箍、破籮筐等加上樹枝條等編成的。記者發(fā)現(xiàn)村里的白鸛一點也不怕人,它們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飛下來大搖大擺地走在街道上。
當?shù)匕X保護專家告訴記者,很多白鸛4月中旬回到呂赫斯岱特,而且是成雙成對的。每年大約有40對白鸛夫婦來到這里。而30年前僅有7對。一到這里,它們開始在巢里生蛋孵化。不久后,小白鸛誕生。每年9月,他們又分東西兩路,經(jīng)東歐或法國、西班牙等地,飛往非洲。這里的濕地人煙稀少,工業(yè)化程度不高,正好適合喜歡捕食蛇、蛙和小昆蟲的白鸛生存。
消滅蝗蟲立大功
“白鸛村”還有一家白鸛博物館。這里展出有100多種鸛鳥。博物館的解說員介紹,很久以前,白鸛和黑鸛都棲息在幽谷密林之中。后來黑鸛繼續(xù)留在遠離人間的樹林里,而白鸛卻轉移到廣闊的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白鸛來到人居住的環(huán)境后,很快獲得人類的好感。中世紀時,當?shù)爻霈F(xiàn)蝗蟲災害,鸛群也隨后來到了布滿蝗蟲的農(nóng)田,1個月后,蝗蟲幾乎都被消滅了。白鸛作為滅蝗能手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被看成是“帶來幸福的鳥”、吉祥的象征,是專門來拜訪交好運的人的。當?shù)厝藢τ浾哒f,誰能吸引白鸛在自家的屋頂上“建巢”,誰就會走運。
當?shù)氐睦先顺Uf,“嬰兒都是鸛鳥送來的”。記者看到,這些白鸛的確很愛護后代。冷了,會讓“孩子們”躲在翅膀下面避寒;太陽一出來,白鸛媽媽又會把它們銜到草地上曬太陽。為了避免孩子搶食物,“父母”常要把它們分隔開來。
白鸛在民間受到無限愛戴,這還引起德國政府的關注。二戰(zhàn)后,德國政府把白鸛定為“國鳥”。
村里人經(jīng)營“白鸛經(jīng)濟”
在村子里閑逛,記者還發(fā)現(xiàn),每家每戶的門口墻上,還都掛有一塊塊房屋形狀的棕色木板。原來,這是當?shù)孛繎羧思业摹鞍X記錄牌”。主要內容是白鸛來這戶農(nóng)家鳥巢每年的數(shù)量,產(chǎn)下幾個孩子等等。當?shù)卮迕襁€自發(fā)成立了一個白鸛俱樂部,每周進行“白鸛交流會”。村里每年還有盛大的白鸛節(jié)。
由于保護白鸛,當?shù)責o法發(fā)展重工業(yè)。不過,當?shù)卮迕癫⒉粦n慮。一位叫馬庫斯的村民建了一家“白鸛旅店”。他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定期與歐盟簽約,保證絕不干擾鳥巢,換來歐盟的補助款。記者看到,很多從世界各地來的旅客,在馬庫斯的旅店外曬著春日午后的溫暖陽光,欣賞庭院木樁上的白鸛一家。這時,正好白鸛爸爸飛回家,準備與配偶換班照顧幼鳥。
據(jù)村長介紹,當?shù)厝丝谥谐^一半的人都在經(jīng)營“白鸛經(jīng)濟”,例如白鸛旅社、白鸛餐廳等??梢哉f是白鸛養(yǎng)活了當?shù)卮迕?。有意思的是,為了讓世界各地的白鸛迷看到白鸛村的白鸛情況。他們還在白鸛窩旁架起了攝像機,日夜轉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