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陽
12月初,投資農業(yè)股的中國股民度過了一個幸福的周末,利好消息悄然而至。
1日下午2時許,號稱“轉基因水稻第一股”的豐樂種業(yè)突然涌入大批買單,最終收盤大漲7.37%,而奧瑞金種業(yè)、登海種業(yè)等其他“農業(yè)股”也有不同程度的漲幅。這些上市公司與中國最頂尖的幾所農業(yè)研究機構有著親密的合作關系。
年末炒農業(yè)在A股市場確有其傳統(tǒng),但今年卻注入了戰(zhàn)略性行情的味道。
敏感的大陸財經媒體發(fā)現(xiàn),市場如此“積極”的反應或許和當日“悄悄”出現(xiàn)在“2009年第二批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上的3個項目有關。隸屬農業(yè)部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中國生物安全網”此前鮮有更新,但這次在該清單上,備受爭議的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的共計三個品種現(xiàn)身末三位。
由于轉基因農作物一直備受爭議,全球尚無一個國家允許以轉基因作物為主糧,因此中國官方的決策引起了全球的廣泛關注,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商業(yè)化種植轉基因水稻的國家。
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積極的評價認為,中國的土地上種上自主研發(fā)的轉基因水稻,可能顯著提高糧食產量、農民收入,還可以在國際貿易上充分發(fā)揮作用。也有環(huán)保組織質疑,轉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性尚不明確,對生態(tài)平衡也造成潛在的影響,拿十幾億中國人做試驗過于魯莽。還有輿論質疑官方為尚有爭議的科學研究背書,程序上存在太多瑕疵,信息不夠公開,未能滿足公眾知情權。
雖然從獲得生物安全證書到商業(yè)化量產還有一段漫長的時間,但是一旦那一天到來,轉基因大米可能瞬間占領中國人的餐桌。
悄然發(fā)放生產安全證書
轉基因水稻獲得安全認證,對這一天的到來,中科院院士、華中農業(yè)大學教授張啟發(fā)和他的團隊已經盼了很久。多年前,華中農業(yè)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初步完成對轉抗蟲基因水稻技術的研究,但因備受爭議,這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的安全證書歷經10年申報才最終獲批。
2009年11月,業(yè)內人士紛紛對某些媒體透露,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基因作物已經通過國家的審核批準,商業(yè)化生產已是箭在弦上。
11月14日,北京中國科技館內,在由中國農業(yè)科學院等單位主辦的“轉基因進入尋常百姓家”主題教育活動上,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主要研究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范云六向大陸媒體宣布:轉基因植酸酶玉米即將面市。
12月1日,國家農業(yè)部的一個會議結束。官方沒有公布會議內容,與會者也三緘其口,但股民做出了強烈反應。直到此時,“2009年第二批農業(yè)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批準清單”才被大陸媒體廣泛關注,雖然這份清單于10月22日就已經上網。
不過,對這份清單的“悄悄上線”,有輿論提出了質疑。在接受大陸財經媒體《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中國有關負責人稱“這份名單早就公布了,之前并沒有水稻和玉米,(水稻和玉米)是后來加上去的。而且,(水稻和玉米)證書有效期與其他品種也不一樣,這很奇怪”。
根據(jù)清單,其他項目的證書有效期均為2009年9月19日至2014年9月19日。兩個轉基因水稻品種轉抗蟲基因水稻“華恢1號”和雜交種“B{汕優(yōu)63”由華中農業(yè)大學申報,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由中國農科院申報,安全證書的有放期均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yè)項目主任方立峰在接受《鳳凰周刊》記者采訪時稱,官方批準安全證書的程序上存在很多瑕疵。他提出7--系列質疑,包括:何時獲得批準,哪些人參與了決策,為何不公開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專家名單,環(huán)境與食品安全方面的專家是否參與討論,是否會咨詢其他利益相關者,科學數(shù)據(jù)為何遲遲不公開,等等。方立峰認為,這么重大的決策,公眾的知情權卻無法得到保障,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而對這一質疑,截至記者發(fā)稿時(12月11日),無論是農業(yè)部還是華中農業(yè)大學,都未做出公開回應。
13億人一起吃螃蟹?
對于未來即將出現(xiàn)在十幾億中國人餐桌上的轉基因水稻的安全等問題,輿論和環(huán)保組織自然更是給出一如既往的質疑。
主要研發(fā)者張啟發(fā)院士一直婉拒媒體采訪,不過,其所在單位華中農業(yè)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向前來咨詢的各路記者發(fā)送了回復郵件。郵件中稱,相對于傳統(tǒng)水稻品種,農業(yè)部向該校發(fā)放的轉基因水稻品種有以下優(yōu)點:可降低8成殺蟲劑用量,降低農藥對田間益蟲的影響,維持稻田生物種群的動態(tài)平衡;節(jié)省投入成本,減少勞動強度,避免由此造成的人體中毒、中暑風險;減少農藥殘留對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污染。
該實驗室稱,2003年到2004年開展的生產性試驗中,農民試種結果很好地支持了上述結論。在其他條件基本一致的情況下,種植轉基因水稻的農戶平均每季使用農藥不到1次,而種植普通水稻的農戶平均每季使用農藥3.7次:種植轉基因水稻的稻田,每公頃使用農藥的量是普通稻田的八分之一到十分之一。植入基因的“Bt汕優(yōu)63”的產量比同一品種的非轉基因水稻高9%。
為其背書的還有農業(yè)部。農業(yè)部在接受大陸媒體咨詢時稱,證書的批準經過了嚴格的安全評價,經過嚴格的實驗研究、中間試驗、環(huán)境釋放、生產性試驗和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等5個階段。“是我國轉基因技術研究取得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成果,為商業(yè)化生產打下了良好基礎”。
國際農業(yè)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也做出回應。該組織主席Clice James博士在2009年12月4日出版的《國際農業(yè)生物技術周報》上撰文指出,改良轉基因作物能夠用更少的資源,尤其是水和氮,顯著提高糧食、飼料和纖維的產量。中國批準第一種主要糧食作物Bt水稻的舉動,可能為世界上的發(fā)達和發(fā)展中國家、公共和私人部門之間的合作起到獨特的加速作用,而這種合作都是基于一個共同目標——為本國和全世界人民生產更多的糧食。
就在股市反彈、媒體熱炒“轉基因作物商業(yè)種植”時,國際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針鋒相對地公布了一份報告,名為《中國轉基因水稻對健康和環(huán)境的風險》。這份報告由“綠色和平”在英國的兩位科學顧問蘇·邁耶博士和珍妮考特博士完成。該報告認為,中國農業(yè)部為轉基因水稻打通商業(yè)化的大門,等于將中國的農業(yè)。國民健康與糧食主權三個方面都置于巨大風險之下。
方立峰進一步解釋:“中國有多種珍貴的野生稻種,轉基因水稻可能通過花粉傳播而污染傳統(tǒng)的水稻品種,對于環(huán)境與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其次,就長期人體健康而言,轉基因水稻的食品安全性尚不明確。同時,轉基因水稻更因涉及多項國外專利而對國家的糧食主權埋下定時炸彈?!?/p>
而對環(huán)境和農業(yè)經濟方面,該報告認為,將會出現(xiàn)令人頭疼的雜草稻、野生稻遺傳資源遭受轉基因的污染等負面影響。當然,在氣候變化的影響下,轉基因作物更加脆弱,并不能很好地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支持轉基因水稻商業(yè)化種植的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所研究員賈士榮不認可這種說法。他說:“我們有環(huán)境安全報告,而且,批準時,中國采取慎重態(tài)度,一個省一個省地批,確保轉基因水稻品種不外流?!?/p>
而“綠色和平”網站上披露,他們曾于2005年發(fā)現(xiàn)湖北省存在種植轉基因水稻的情況,而這種轉基因水稻正是來自華中農業(yè)大學教授張啟發(fā)及其所領導的實驗室研發(fā)的Bt63。最近農業(yè)部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已批準的轉基因水稻品種之一正是Bt63。
1999年,中國進行了轉基因棉花的商業(yè)化種植之后,沒有再批準任何一種轉基因作物進入商業(yè)種植。而“綠色和平”組織與官方科研機構爭論的另外一個焦點也在此。
“剛開始,轉基因抗蟲棉在抗蟲、增長方面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幾年下來,棉花產量并沒有大幅度提高,抗蟲的預期效應也在打折扣,我們希望不要重蹈覆轍?!狈搅⒎宸Q。
方的這個觀點得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的認可,“一代不如一代的轉基因抗蟲棉說明無論是借助轉基因,還是借助劇毒農藥控制害蟲,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p>
雖然也遭受到“綠色和平”等環(huán)保組織的質疑,但相比轉基因水稻方面的熱議,轉基因玉米方面爭議較小。有分析稱,玉米有望成為中國率先商業(yè)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因為,按照中國目前規(guī)?;i養(yǎng)殖場集中度的提升進度來看,如果5年內中國未提高玉米畝產,那么中國很可能將成為玉米進口大國。
誰是最大受益者?
與質疑審批程序和“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相比,誰將成為轉基因作物的最大受益者更成為各方爭議的焦點。
“綠色和平”稱,美國的經驗表明,種植轉基因作物,受益最大的不是國家和農民,而是科學家和生物公司。轉基因技術具有專利權,科學家和生物公司掌握著專利,將獲取巨大的商業(yè)利益。
以全球轉基因農業(yè)的巨頭美國孟山都公司為例,在2001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總種植-面積有90%以上為孟山都的產品。現(xiàn)在全球只有一種轉基因大豆品種,就是美國孟山都公司的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市場上所有的轉基因作物都是受到專利保護的,這意味著農民要對種子付出專利費用,而且不能自留種子,需要每年向種子公司購買種子。
“這種種子要比常規(guī)種子貴3-5倍?!狈搅⒎宸Q。
大陸《南方周末》12月初的報道也質疑了“科學家是否會在商業(yè)化中獲得利益”?!熬G色和平”組織中國項目官員施鵬翔接受采訪時稱:“那些科學家們說要打造中國自己的孟山都。從轉基因棉花的例子來看,他們要是變成了‘中國的孟山都,一樣會壟斷種子,他們和農民的關系與孟山都和農民的關系沒有差別。而且,中國的狀況會比孟山都更壞。因為國外的大公司是用自己的錢研發(fā)的,而我們用的是國家的錢,研發(fā)出來的產品卻被科學家壟斷。最后,公眾的錢,變成了私人的利益?!?/p>
該報道還質疑,大力呼吁轉基因水稻的中國科學院農業(y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季煜,其夫人是轉基因科學家賈士榮所在的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又同時在賈士榮任董事的創(chuàng)世紀轉基因技術有限公司任職。“不過,黃季煜說,他的大部分支持轉基因的文章寫于1999年至2001年,而他的夫人是2001年才參與那家公司?!G色和平為了反對轉基因水稻,在東拼西湊一些所謂證據(jù),非常可笑。”
在該報道之后,黃季煜拒絕了所有媒體的采訪請求。
此外,“綠色和平”還擔心,中國主糧安全會受到威脅。
大陸媒體早前有報道稱,自2000年《種子法》頒布之后,中國種業(yè)開始了市場化進程。國外公司憑借其先進的科技、雄厚的資金、豐富的國際市場運作經驗大舉進軍中國種子市場,不到10年已控制了中國高端蔬菜種子50%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為了避免重蹈阿根廷和巴西在轉基因大豆上完全依賴美國技術的覆轍,未來中國政府會不會放開外資轉基因玉米和水稻種子或培育技術進入中國,成為關鍵。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吳孔明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也表示:“有很多組織希望中國跨出這一步。這背后有政治勢力,有大的利益集團,方方面面在影響它。因此,這本來只是一個科學問題,卻發(fā)展成高度緊張的局面,令國家決策層都在關注它?!?/p>
雖然農業(yè)部稱,獲得生物安全證書并不意味著馬上開始商業(yè)化種植,該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獲得安全證書后,還要通過品種審定并獲得種子生產和經營許可證,方可進入商業(yè)化生產應用,但是中國主流農業(yè)上市公司已經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中國農科院此前已將轉基因玉米專利轉讓給一家名為奧瑞金的中國上市公司,即前述于12月初股價大漲的奧瑞金種業(yè)。由于轉基因玉米是一種飼料產品,并非人類食品,爭議相對較小,預計將比轉基因水稻更先在中國上市。
而奧瑞金種業(yè)董事長韓庚辰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稱:“我們已計劃推出其他一些轉基因品種——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尚未開始開發(fā)的一些品種,若所有程序進展順利,我們希望能在2011或2012年將這些品種投入商用。”
不過除了“綠色和平”組織外,中國科學家?guī)缀跫w選擇了沉默,多數(shù)農業(yè)科學家不肯對轉基因水稻進行評價?!稗D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掌握話語權的專家說了算,‘綠色和平組織對抗轉基因食品的戰(zhàn)爭,有著類似堂吉訶德的勇敢。”早前的報道中,有大陸媒體如此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