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聯(lián)中
特征特性“四季筍王”葉片大、披針形,皮白嫩,在氣溫8~30℃條件下生長良好,在15—28℃條件下生長最佳。定植后40天左右收獲,單莖重0.5~1.5公斤,適合長江流域和相似生態(tài)區(qū)四季種植。
栽培要點夏播3月~4月,秋播6月~8月,越冬春收播期以9月中旬播種的萵筍品質和產量表現(xiàn)最佳,移栽時苗齡期以25天左右為好,弱茁和強茁應分開定植。種子浸泡24小時后,用紗布包好放在冰箱內保持2—5℃的溫度或者放在冷藏庫(-3—5℃)冷凍一晝夜,然后置放15~20℃處,3天后種子基本露白,這樣不但發(fā)芽整齊一致,也可提高產量。
蕎麥新品種“六苦2號”
張清明
“六苦2號”是貴州省六盤水職業(yè)技術學院從地方苦蕎品種中選育的苦蕎新品種,2006年7月通過全國小宗糧豆鑒定委員會鑒定(鑒定號:國品鑒雜2006027),適宜在陜西靖邊、青海西寧、甘肅定西、寧夏固原等地種植。
一、特征特性
幼苗健壯,莖葉帶紅色,長勢強;成株后植株高大,葉色濃綠,葉片肥大,莖稈黃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100-130厘米。全生育期80~105天;單株粒重3~3.6克,千粒重20~22克,籽粒桃形、棕色,出粉率70%;青稈成熟,后期熟性好,抗性強,適應性廣,在西南、西北均適應。春播、夏播均適宜。
二、栽培技術
1適時播種:播種期隨海拔、氣溫的高低而不同,一般海拔1900米以下地區(qū)春播4月中下旬,夏秋播8月上旬:1900米以上地區(qū)春播5月上中旬。夏秋播7月下旬。
2合理密植:上等土壤667平方米(1畝)留苗77萬株左右,中下等土壤留苗8萬—9萬株,以條播為主,溝距30厘米,667平方米播種量3—4公斤。
3合理施肥:由于苦蕎一般都是種在瘦薄的中下等土地上,除自然生態(tài)條件較差外,土壤的肥力水平是限制苦蕎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原因,因此,合理施用氮、磷、鉀肥。是提高其產量和質量的關鍵。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農家肥500~800公斤、氮肥4公斤、磷肥20公斤、鉀肥6公斤作基肥,根據(jù)土壤的肥力條件和植株的生長情況667平方米酌情追施3-5公斤尿素。
4管理及收獲:分枝期及時中耕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由于苦蕎為無限花序,落粒性強,因此一般8~9成熟時選好天氣及時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