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旭晴
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習評價體系,是語文課程評價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課改的突破口,它對于促進學生發(fā)展、實現(xiàn)語文教育目標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立足學習過程,關注形成性評價
在學生評價中,形成性評價主要在于不斷反饋學生學習成功或失敗的信息,它特別注重學生學習的成功之處,顯示學生學習過程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時為學生提出改進的建議和發(fā)展的方向。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有以下兩種類型:
1.即時評價
(1)課堂觀察評價
課堂觀察評價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點滴進步和變化,及時給予學生評價和反饋。口頭式評價是常用的課堂即時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應不斷利用口頭評價,配以合適的體態(tài)語言,如微笑、注視等,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活動進行評價反饋。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還未建立相對完善的自我概念,心理尚未發(fā)展成熟、可塑性強,過于明確的評價結論有時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因此,教師在即時評價時,應嘗試運用“模糊評價”形式,如用“星級制”和“真棒”“不錯”“須努力”等不同等級的詞語,配以“小紅花”“小紅旗”等標志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活動。高年級則在“小紅花”等形象評價的基礎上,運用“表揚卡”或“家校聯(lián)系卡”等書面評價的形式,針對學生在校學習活動、進步情況及時給予表揚,并反映給家長,促進家校配合和交流。
(2)日常作業(yè)評價
日常作業(yè)評價可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評價重在激勵。教師寫好“作業(yè)批語”,是促進作業(yè)評價的有效手段。即每天批改作業(yè)時,在學生作業(yè)本寫上“作業(yè)批語”。批語內容因人而異,針對學生的作業(yè)情況,用親切鼓勵的話語,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并委婉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改進意見。
2.表現(xiàn)性評價
表現(xiàn)性評價指對學生在校內外學習活動的表現(xiàn)情況進行的一種評價。這一評價的形式可以較好地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活動設計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表現(xiàn)性評價形式也豐富多彩,如朗讀比賽、故事會、早間新聞一分鐘、課本劇表演等,以等級評價為主,并結合競賽、展示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檢驗學習成效,關注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主要是對教學目標達到程度的判斷,它考察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學習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三維目標的落實等情況,同時也為教師提供教學目標適當性與教學策略有效性的信息,促進教師不斷調整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質量??偨Y性評價主要包括單元學習效果測試評價和期末考試評價等。
1.單元學習效果測試評價
單元學習效果測評是一種階段性評價,評價內容以課程標準為依據,緊扣本單元學習內容。測試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書面測評,也可以用實踐活動檢測;可開卷,也可閉卷。
在單元試卷創(chuàng)編上,應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讓試卷更富有趣味。如一年級語文試卷,可把每一次單元測查設計成孩子喜歡的生動活潑的主題。把嚴肅呆板的分數(shù)、等級評價變成孩子“爭奪花燈”“獲取小紅花”的競賽活動,就連“姓名”項目也改成“入場券”“報名表”。試卷中插入許多精美的卡通圖片,令人賞心悅目。
為了進一步關注孩子學習的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發(fā)展,我們可設計“學習收獲園”。這是學生成長的階段性記錄,每學期評價3~4次。評價方式有“自己怎么看”“同學眼中的我”“家長的意見”“老師的看法”。語文評價的內容有:“我寫的字多漂亮”“我會背的課文很多”“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能認真聽別人發(fā)言”“我經常思考問題”“我懂得怎樣合作”“我會講故事”“我喜歡參加語文活動”等13個項目。這種評價方式給予了學生成功的體驗,讓他們對學習、對未來充滿了自信。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教師可鼓勵學生自編單元小測試卷,然后同學之間互測、互評。這種單元學習檢測形式既能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又使學生實現(xiàn)由“被考”向“考別人”的角色轉換,讓他們體驗當“小老師”的感受,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期末考試評價
期末考試評價是對學期或學年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考評的一種總結性評價。讓考試形式多樣化,如筆試、口試、技能展示、實踐檢測等。學生因為有了新的評價體系、評價方法,從而轉變他們的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質量,獲得全面發(fā)展。◆(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廖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