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耀菊
“三心”即課前準備有備戰(zhàn)之心,引導激勵有寬容之心,提高素養(yǎng)有博取之心。
一、課前準備有備戰(zhàn)之心。備課是上課的必要環(huán)節(jié),要備好一節(jié)課,必須花上幾倍上課的時間,教師沒有充分的材料準備和思想準備走進課堂就像士兵沒有充足的裝備和糧草走上了戰(zhàn)場。因此,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有備戰(zhàn)之心。
1.認真鉆研教材。要熟練掌握內容,深刻挖掘教材。明確重點、難點,選取相關的資料及例文,推薦體裁或題目相同的范文,掌握其他學科的有關知識。
2.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了解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狀況;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習慣等,以便因材施教并合理評價。
3.合理組織教材,選取恰當的教法。教師應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進行教法上的統籌安排,多種教法交叉運用。
二、引導激勵有寬容之心。語文科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性,就是答案沒有確定性,言之成理就行。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時,要有一顆海納百川的寬容之心。
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性的課堂,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和解答問題時,應該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不尋求統一答案,不急著下結論,多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哪怕是牛頭不對馬嘴,也要對他的主動和自信給予肯定。教師要把主動權還給學生,由他們自己通過比較在大家提供的眾多答案中找出一個最合理最恰當的。這樣說錯了的不受壓制,說對了的受到鼓舞,語文課堂就會活躍起來,從而充滿生機。有了教師的寬容,有了融洽的氣氛,學生的膽子大了,積極性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自然就會越來越濃。
三、提高素養(yǎng)有博取之心。語文課容量大,涉及的知識面廣,綜合性強。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保持一顆博取之
心,集思廣益,時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1.“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個熱愛生活、善于交流的人。平時跟人交談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習語文和運用語文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師在跟人交流或聆聽談話時保持一顆博采眾長之心定會受益匪淺,從而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2.“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個真正的語文教師應該是個愛讀書和會思考的人。語文教師既要有廣泛的閱讀愛好,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內容上,古今中外,詩詞歌賦,天文地理,無所不包;方法上,泛讀、略讀、精讀、品讀,可以不求甚解,可以字斟句酌;思維上,見解獨特不落俗套,能“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只有自己會讀書的語文教師才能教學生讀好書。
3.“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語文教師有一個習慣,出門在外對文字類的東西如對聯、廣告、標語、傳單、碑牌等等總愛琢磨,大到謀篇布局,小到標點符號,精華糟粕愛一齊裝進腦子。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生活的積淀,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得心應手,舉一反三,讓學生學到好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
“二意”即教學手法有新意,傳授知識能隨意。
一、教學手法有新意。學語文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因此,要想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就要在“新”字上下點功夫。
1.多種教學方法靈活運用。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讀書指導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法、陶冶法、直觀法等等,各種方法交叉運用,避免授課形式呆板單一,可隨時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2.利用學生的好勝心,進行分組積分競賽。采取不同的形式,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采取別開生面,新奇生動的導入方式。開頭就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荔枝蜜》等就可用猜謎語的方式導入。
4.板書設計別出心裁,醒目合理。圖案式、表格式、撕貼式、漫畫式,多媒體課件動畫式等等,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情節(jié)的推動,乃至感情的發(fā)展,精心設計板書,做到一目了然。
二、傳授知識能隨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fā)性,有利于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苯處熢趥魇趯W生語文知識時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也不能唯《教學用書》是從,對于教材和用書中的一些觀點和見解教師應該有自己的理解。教材三年一小改,五年一大改,改來改去,還是有美中不足之處,像有些經典課文的字詞注音,有個別竟改成《新華字典》中都查不到了;有些課下注解越解釋反而越難懂,這時教師就要靈活應變,字音以《新華字典》為準,詞義以明白曉暢為好。
語文教學不應只局限在課堂上進行。社會和生活是大課堂,語文教師應教會學生把個人和個體當文字,把家庭和集體當段落,把社會和生活當篇章。這樣,學生不僅可以加強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積累很多寫作素材。◆(作者單位:江西省修水縣義寧鎮(zhèn)中學)
□責任編輯:王鋒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