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峰 姚文釗 李 靜 雷愛蓮
摘要:對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機理進行了探討,利用蘭州潤滑油研究開發(fā)中心自行建立的SRV摩擦磨損試驗法對常用典型的有機鉬減摩劑的減摩性能進行了考察。結(jié)果表明:基礎油中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效果與其類型、加劑量有直接的關(guān)系,含硫、磷的有機鉬添加劑具有更好的減摩效果;隨著加劑量的增大,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效果隨之增加;在成品油中,有機鉬添加劑在1.0%加量下,均表現(xiàn)出十分優(yōu)良的減摩效果。
關(guān)鍵詞:SRV摩擦磨損試驗;有機鉬;減摩性能
中圖分類號:TE624.82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the Friction-Reducing Properties of Organo-Molybdenum Additives
LIU Yu-feng, YAO Wen-zhao, LI Jing,LEI Ai-lian
(PetroChina Lanzhou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Lanzhou 730060,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friction-reducing mechanism of organo-molybdenum additives was studied, and the friction-reducing properties of three kinds of organo-molybdenum additives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SRV Friction-Wear Test self-established by PetroChina Lanzhou Lubricating Oil R&D Institu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iction-reducing properties of organo-molybdenum additives are relative to their types and contents in different base oils; and the additives containing sulfur and phosphorus have better friction-reducing effect; the friction-reducing effect becomes well with the dosage increase of additives. In formulation oil, organo-molybdenum additives possess excellent friction-reducing capability at the dosage of 1.0%.
Key words:SRV Friction-Wear Test; organo-molybdenum; friction-reducing property
0 前言
內(nèi)燃機油的發(fā)展趨勢是延長換油期和提高燃油經(jīng)濟性,而提高燃油經(jīng)濟性的主要途徑是降低油品粘度和減少機件之間的摩擦損耗,這就要求油品具有優(yōu)良的減摩性能。降低油品粘度所取得的減摩效果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內(nèi)燃機油中就必須添加一定量的減摩添加劑。有機鉬添加劑因其優(yōu)良的減摩性能,在內(nèi)燃機油中的應用受到廣泛的關(guān)注[1]。
目前市場上常見有機鉬添加劑主要有三類:含硫、磷元素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鉬鹽(MoDDP),如R.T.Vanderbilt公司的Moly L;含硫元素的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鉬(MoDTC),如日本旭電化工株式會社的Lube 515;不含硫、磷的鉬胺化合物,如Moly 855等[2]。本文利用自建的SRV摩擦磨損試驗方法,評價了常用的有機鉬添加劑Moly 855、Lube 515和Moly L的減摩性能,并研究了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規(guī)律,為開發(fā)高檔節(jié)能型內(nèi)燃機油產(chǎn)品提供了技術(shù)支持。
1 主要原材料性質(zhì)及試驗方法
1.1 主要原材料性質(zhì)
試驗所用主要原材料性質(zhì)見表1、表2。
1.2 試驗方法
SRV摩擦磨損試驗法:蘭州潤滑油研發(fā)中心自行建立,采用滿足ASTM D6245方法的球-盤摩擦副,模擬內(nèi)燃機“邊界—混合”潤滑狀態(tài),測定確定條件下油品的摩擦系數(shù)。
2 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1 有機鉬添加劑減摩機理
對內(nèi)燃機而言,邊界潤滑下的能耗是摩擦耗能的重要方面,而添加有機鉬減摩劑可以減少邊界和混合潤滑的摩擦,從而降低邊界摩擦的能耗。
目前對有機鉬添加劑研究提出可能的減摩機理是:一方面有機鉬添加劑分子垂直吸附于摩擦表面,并直線排列,形成次級結(jié)構(gòu)膜,從而起到減摩效果[3];另一方面有機鉬添加劑在潤滑過程中于摩擦表面上分解生成MoO3、MoS2,分解的鉬化合物聚集在摩擦表面凹處,使摩擦表面光滑,從而持久有效地降低摩擦系數(shù)[4-5]。
2.2 基礎油中有機鉬添加劑減摩性能考察
作為減摩添加劑,有機鉬添加劑具有良好的減摩性能。以建立的節(jié)能方法評價了3種有機鉬添加劑在基礎油中的減摩性能。試驗條件:摩擦往復距離1 mm,頻率25 Hz,載荷100 N,試驗溫度125 ℃,試驗時間16 min,有機鉬添加劑添加量均為0.5%。
從圖2~圖4中可以看出,有機鉬添加劑在基礎油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減摩效果。Moly 855具有一定的減摩效果,且摩擦系數(shù)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尤其在HVIH500中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的減摩效果,但其在Ⅲ類基礎油HVIWH150中減摩效果較差;Lube 515、Moly L相對于Moly 855減摩效果更好,在不同類型基礎油中都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減摩性能,其原因在于Lube 515、Moly L含硫、磷等活性元素,摩擦過程中發(fā)生分解生成MoS2以及硫磷化合物附著在摩擦表面,更能有效的降低摩擦系數(shù),因此表現(xiàn)出更為優(yōu)良的減摩性能。
為了進一步考察加劑量對有機鉬添加劑減摩效果的影響,試驗選用HVI150基礎油,考察不同加劑
量條件下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效果,結(jié)果如圖5所示。
圖5結(jié)果表明,隨著有機鉬添加劑在基礎油中加劑量的增加,其減摩效果亦隨之增加;而相同加劑量條件下,Lube 515、Moly L在HVI150基礎油中表現(xiàn)出更好的減摩效果。
2.3 成品油中有機鉬添加劑減摩性能考察
研究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性能,其目的是使之能應用到節(jié)能型內(nèi)燃機油中,改善內(nèi)燃機油的減摩性能,以提高燃料經(jīng)濟性,起到節(jié)能的目的。試驗結(jié)合程序ⅥB臺架試驗,采用自建的SRV4摩擦磨損試驗方法考察了常用典型有機鉬減摩劑在SJ 5W-30汽油機油中的減摩性能。
有機鉬添加劑加量均為0.5% 。試驗條件如表3所示,有機鉬添加劑在SJ 5W-30汽油機油中的減摩效果如圖6所示。
圖6結(jié)果表明:Lube 515有機鉬添加劑加入到SJ 5W-30汽油機油中,在各個階段均表現(xiàn)出了很好的減摩效果;Moly 855及Moly L在幾個階段均有一定的減摩效果,在階段3的減摩效果最為優(yōu)良,但減摩效果不如Lube 515顯著,摩擦系數(shù)隨試驗條件變化而變化,表明此劑量下Moly 855和Moly L的減摩性能隨條件影響較大。
因此,增大有機鉬添加劑在SJ 5W-30汽油機油中的加量,考察1.0%加量時的減摩效果,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從圖7可以看出:有機鉬添加劑以1.0%劑量加入到SJ 5W-30汽油機油中,在各個階段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減摩效果,且在各個階段減摩效果相當。其可能的原因是:較高加量下,摩擦表面有機鉬添加劑主要是以次級結(jié)構(gòu)膜形式存在,且形成的次級結(jié)構(gòu)膜具有一定的厚度,不易被破壞,故而有機鉬添加劑均表現(xiàn)出良好的減摩性能。
3 結(jié)論
(1)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效果與其類型、添加量相關(guān),基礎油中相同加量下含硫、磷元素的有機鉬減摩劑表現(xiàn)出更為出色的減摩效果。
(2)SJ 5W-30汽油機油中有機鉬添加劑在1.0%加劑量下,均表現(xiàn)出十分優(yōu)良的減摩效果。
參考文獻:
[1] 姚俊兵.有機鉬添加劑的減摩、抗磨和抗氧化性能研究[C]∥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燃料與潤滑油分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2006:285-293.
[2] 張文鉦.有機鉬摩擦改進劑的生產(chǎn)和應用概況[J].中國鉬業(yè), 2002, 26(1):23-25.
[3] 王汝霖. 潤滑劑摩擦化學[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1994.
[4] Arabyan S G, Holomonow I A, Karaulov, et a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Antifriction Additives in Motor Oils by Laboratory Methods and Engine Test[J]. Lubricant Science, 1993, 5(3):241-256.
[5] 李新良. 新型有機鉬極壓抗磨劑的合成及其應用性能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3.
收稿日期:2008-04-25。
作者簡介:劉玉峰(1980-),男,工程師,2005年畢業(yè)于西安理工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現(xiàn)從事內(nèi)燃機油添加劑工作,曾公開發(fā)表論文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