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華
摘 要:如何走出一條適應縣情的民生新聞之路,關鍵是從縣(區(qū))實際出發(fā),定好位,尋求好突破口和抓手。
關鍵詞:民生新聞 地域性
一、找準原動力,把握好欄目定位
這種原動力,主要指收視主體、價值取向、取材視角、解決好為了誰的根本問題。如果說時政經(jīng)濟新聞主要是以縣鄉(xiāng)各級官員和城區(qū)“白領”為主的話,那么民生新聞的原動力就“草根”,就是農民和普通市民。欄目定位,關系欄目的特色和生存。只有錯位競爭,才能特色發(fā)展。我們以觀眾訴求為新聞點,社會瑣事就是節(jié)目大事,始終抓住民生這根主線。欄目定位為“報最新時訊、道百姓情懷、看人間萬象”,力求民生板、說事兒。這種原動力,還應該包括記者的責任感和興奮點兩個方面,它是內生力,是第一推動力。在建設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的今天,記者應該俯下身來,貼近、貼近、再貼近,轉變思想、觀念和作風,記者必須多進社區(qū)、村組、家庭、市井。只有兩者結合好了,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辦好民生新聞。
二、圍繞新聞服務生活,策劃選題開拓題材
民生新聞說到底,是關注百姓生計的新聞,涉及到生產(chǎn)、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學、住房、看病是全國性的三大民生難題。但就縣級而言,很多問題根子不在縣級,也無法深入下去。因此,只能結合實際,側重做好服務,特別是對“三農”的服務。農事上,農民關注什么,祈盼什么,反對什么,都給予及時和充分的報道;平時,還從文明新風、科學小常識等生活實用資訊入手,每天一條;兩天推出一條“致富經(jīng)”,給農民致富的典型,看得見、摸得著;配合中心宣傳,報道推進新農村建設中的凡人新事,并做好相關的政策解讀。實踐證明,這類新聞很有看點,有市場。
三、 新聞因人而生動,關注普通人的命運
每一個人都愛聽、看故事。貼近生活的故事,永遠是受歡迎的。無論是老一代新聞工作者留下的經(jīng)典之作,還是當代新的新聞理念和實踐,都重視人物報道,尤其是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關注人性美,體現(xiàn)大眾情懷。說身邊人道身邊事。我們把這作為核心競爭力,牢牢抓在手中。每天一條小人物的故事。不求高大全,但人物要有個性,凸顯真善美,注重起伏變化和人性美,增強節(jié)目的感染力。
四、 改進輿論監(jiān)督,提升戰(zhàn)斗力
輿論監(jiān)督是媒體的責任和戰(zhàn)斗力所在。在加強輿論監(jiān)督類報道的同時,著力改進報道思路和方法,特別注重平衡性。一是面上平衡,二是采訪雙方當事人,即使另一方當事人不在,我們也要力爭上門或電話采訪。同時,對于多次報道、目前難以解決的問題,耐心說服,不再報道。把著力點放在促進問題的解決上,使新聞欄目從另一個角度和層面,成為黨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的“公器”。
五、 從播新聞到說新聞,增強可看性
以說新聞為著力點,改變傳播形態(tài),提升節(jié)目的親和力,避開數(shù)字加做法的手法,不簡單地給結論,重在過程和參與,力爭從導語到解說、從主持到配音,不用“聯(lián)播體”,改用“講敘式”,努力通過說新聞,打造不一樣的新聞。以社會新聞為賣點,運用好娛樂化的元素,提升節(jié)目的可看性,努力把社會新聞做得輕松一點、活潑一點,給工作、生活勞累一天的人們帶來一點愉悅,這也是媒體的功能之一,但決不追求感官刺激。
六、 開展新聞行動,擴大公益影響
過去,有的領導對民生新聞還有一些擔心,甚至非議。為了提升民生新聞欄目的知名度和電視臺的美譽度,應配合頻道和電視臺,組織開展、參與協(xié)調主題新聞行動。
現(xiàn)在,學界有人認為民生新聞正運用其受眾面廣、影響力強的優(yōu)勢,發(fā)揮它對社會生活的主動性介入和引導作用,成為大眾的信息庫、演說的輿論場和提供決策的參考地,并稱之為民生新聞的主流化努力,這一看法是切實的。◆
參考文獻:
1.市級電視臺如何搞好民生新聞 作者:李佳音, 期刊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6年 第04期
2.試論電視民生新聞的差異化表現(xiàn) 作者:呂萌,李蕓, 期刊-核心期刊 現(xiàn)代傳播MODERN COMMUNICATION 2006年 第06期
3.縣級電視民生新聞突破思路 作者:陳慶國,期刊 青年記者YOUTH JOURNALIST 2007年第11期
4.縣級電視臺民生新聞要有新作為 作者:韓世波, 期刊 黑龍江科技信息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年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