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堯熙
曼德拉2009年7月18日度過了91歲生日,南非人用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方式來表達對他的敬意。
2009年7月18日,曼德拉在自己位于約翰內斯堡的家里收到了一張賀卡,這是一個8歲的英國男孩寄給他的,上面寫著:世界上的人都愛您,我也愛您,我知道的第一個偉人就是您。我和小朋友們祝您生日快樂!這一天是曼德拉91歲生日,在他的住宅門前,已經擺滿了各種鮮花和禮物。沒有人去敲門打擾他,大家都知道,身體虛弱的曼德拉想平靜地度過生日。南非政府也呼吁人們不要去打亂曼德拉的生活,用另一種方式表達對他的敬意——在“曼德拉日”這一天至少花67分鐘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以紀念曼德拉自1942年以來致力于南非人權運動67年。
關于曼德拉的各種著作和影視作品陸續(xù)問世,曼德拉本人很少評價它們,但德國《明鏡》周刊透露,電影《再見巴伐納》是曼德拉比較認可的作品。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曼德拉1964年被判處終身監(jiān)禁后在獄中的生活。一名被派來監(jiān)視他的獄警格雷戈里本來對他抱有敵對之心,但他在獄中目睹了曼德拉的堅強和不屈,于是情不自禁地想了解這個人,相處日久,他最終接受了曼德拉的政見,兩人成了摯友。1989年,德克勒克當選總統(tǒng),這位白人總統(tǒng)深知反種族歧視的星星之火已然燎原,迫于內外壓力,他同意釋放曼德拉。1990年2月11日下午,曼德拉走出了羅賓島的監(jiān)獄大門。很久之后,曼德拉回憶當天的心情:“當我走出囚室,走出通往自由的監(jiān)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如果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實仍在獄中?!?/p>
這部電影絕大部分段落都真實地反映了史實,曼德拉出獄后曾公開感謝格雷戈里,認為是他讓自己的精神世界發(fā)生了鳳凰涅槃般的巨變,讓激進的心漸漸變得溫和。在回憶錄中,曼德拉寫道:“即使是在監(jiān)獄那些最冷酷無情的日子里,我也能從獄警身上看到若隱若現(xiàn)的人性,它足以使我恢復信心并堅持下去?!甭吕J為,壓迫者和被壓迫者一樣需要獲得解放,種族主義者同樣是囚徒,他們“被偏見和短視的鐵柵囚禁著”。監(jiān)獄中的曼德拉失去了人身自由,卻獲得了精神的解放。這種偉大的轉變在后來的歲月里塑造了一個新南非,也使曼德拉成為舉世公認的偉人。每逢他生日,人們會說:寬容者長壽。
曼德拉總結自己的思想,認為“既受到了西方的影響,也受到了東方的影響”。受東西方雙重影響在東方民族獨立運動的領導人(如甘地)中間也是普遍的現(xiàn)象。相對于部分黑人“把白人趕下海去”那種偏激的民族主義,曼德拉的民族主義從來都是溫和而充滿人性的。所以,人們在他的總統(tǒng)就職典禮上,看到他親自邀請3名曾看管他的獄警上臺,并向他們致敬。
91歲的曼德拉疾病纏身,已經非常虛弱,但他的夢想仍在延續(xù),盡管很少過問政治,他在抗擊艾滋病方面卻做出了卓越貢獻。在他生日的前一天,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致辭中說,曼德拉是“聯(lián)合國最高價值的生動體現(xiàn)”,他致力于實現(xiàn)民主、多種族共存的南非,堅定追求正義,甘愿與那些曾迫害他的人和解。直至今日,他仍然在為世界和平和人類尊嚴而不懈努力,并積極參與抗擊艾滋病的慈善活動。簡而言之,曼德拉不是政治偶像,而是世界公民的典范。
(蒲葦摘自《新周刊》總第304期,CFP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