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柴胡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被列為上品。歷代本草對柴胡的植物形態(tài)多有記述?!侗静輬D經(jīng)》載:“今關(guān)、陜、江湖間,近道皆有之,以銀州者為勝。二月生苗,甚香,莖青紫,葉似竹葉稍紫……二月八月采根?!辈窈a(chǎn)我國。朝鮮、日本、俄羅斯也有分布。
說起柴胡,民間還有個傳說。從前,一地主家有兩個長工,一姓柴,一姓胡。有一天,姓胡的長工病了,發(fā)熱后又發(fā)冷。地主把他趕出家門,姓柴的長工一氣之下也走了。他倆到了一座山中,姓胡的躺在地上走不動了。姓柴的去找吃的。姓胡的肚子餓了,無意中拔了身邊的一種葉似竹葉的草的根入口咀嚼,不久感到身體輕松些了。待姓柴的回來,便如實相告。姓柴的認(rèn)為此草肯定有治病效能,于是再拔一些讓胡食之,胡居然好了。他們兩人便用此草為人治病,并給此草起名“柴胡”。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北柴胡)和狹葉柴胡(南柴胡)的根或全草。中醫(yī)認(rèn)為,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可人心包經(jīng)、肝經(jīng)、三焦經(jīng)、膽經(jīng),其主要功效是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舉陽氣。歷代醫(yī)家認(rèn)為,柴胡味薄性升發(fā),功擅透表泄熱,是治療邪人少陽半表半里所致的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口苦咽干、頭暈?zāi)垦VY的要藥。臨床實踐表明,柴胡是一味治療感冒的良藥,且對全面緩解感冒癥狀具有極佳的療效。
在臨床上,用柴胡治療感冒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常用方主要有以下幾種:
1、小柴胡湯:取柴胡、半夏、生姜各9克,黃芩6克,人參、甘草各3克,大棗12枚,每日1劑,用水煎服,早晚各服一次。此方主要治療邪入少陽所致的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心煩嘔吐等癥。
2、正柴胡飲:柴胡9克,陳皮、芍藥各6克,防風(fēng)、甘草各3克,生姜4片,每日1劑,用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此方主要治療外感風(fēng)寒所出現(xiàn)的發(fā)熱惡寒、頭痛身痛等癥。
3、柴胡甘草湯:柴胡12克,甘草3克,每日1劑,用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此方主要治療傷寒余熱未退、邪入經(jīng)絡(luò)、體瘦肌熱等癥。
需要說明的是,在應(yīng)用上述幾則方藥時可根據(jù)患者的病情隨癥加減,如患者頭身疼痛嚴(yán)重時可加葛根、羌活、白芷,咳嗽痰多時可加桔梗、杏仁,口苦、目赤時可加黃芩、夏枯草,嘔吐頻繁時可加枳實、竹茹等。柴胡的一次用量通常為3~10克,為減低其升發(fā)之性,宜用醋制柴胡。此外,因柴胡有升發(fā)之性,有真陰虧損、肝陽上亢之證者(如高血壓等病患者)應(yīng)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