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態(tài)語是一種非文字語言的交際手段”,包括人的身體動作、姿勢、眼色、表情、神態(tài)、手勢等。在教學中,有些教師常會使用一些不當?shù)捏w態(tài)語,具體表現(xiàn)為:
與學生缺乏目光交流。
面無表情。
用食指指著學生,咄咄逼人。
更有甚者,手里拿著煙,腳放在凳子上,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完全沒有了一個教師起碼的端莊的儀表和姿勢。
語言學家研究表明,人們之間的交際效果20%取決于有聲語言,而80%取決于無聲語言。巧妙運用體態(tài)語,會使課堂充滿活力。
運用豐富的表情語
在講課過程中,學生總是要“察顏觀色”,十分注意教師的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增強接受教師情感變化和心理活動的信息,教師應注重利用面部表情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溝通與學生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并對學生施加心理影響,使講課產生極強的感染力。表情語中作用最大的是眼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感受、感情、語氣、節(jié)奏,起承轉合、起伏跌宕、抑揚頓挫、回環(huán)往復,對象交流、自如傳達、共享共鳴等都要通過眼神的凝聚、明暗、轉換、閃動,給人以心靈的活躍、溝通、專注、回味。即使是一瞬即逝的眼神,也能交流的熱情、反饋的企盼、延續(xù)的感受、誠摯的期待,一股老兒傾斜而出,盡管稍縱即逝,卻也能顯示眼神的威力和魅力。專注的眼神,可以直視前方,也可掃視全場,既可近看,又可遠視,只是最忌諱飄忽不定、閃爍無著、過度斜視、目光呆滯。眼神的運用,應該是十分自然的。談心時,眼神中流露出理解,批評時,眼神中蘊含著嚴厲,回答出了問題,給他一個贊美的眼神,考砸了,讓他看到你目光中的鼓勵,如果打瞌睡了,抬起頭來,會遇到你責備的眼神。我們也許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教師如果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用眼睛說話,配合有聲語言傳遞信息,會收到更佳的效果。
除眼神外,教師要摒棄個人情緒,根據上課內容相應調整好面部表情。如教學《我的空中樓閣》時,別忘了把微笑帶進課堂;討論《莊子:當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時,盡可以“手舞之,足蹈之”,用瞬息萬變的面部表情來詮釋莊子無端崖的變化;如果是讀《杜甫律詩五首》也許需要“獨愴然而泣下”,研究魯迅,一定需要嘻笑怒罵,品讀《孔雀東南飛》,有《梁祝》哀怨的背景音樂,有動情的語言,配以哀戚的表情、輕緩的手勢,學生定會受到感染,很快進入課文情景。
運用恰當?shù)氖謩菡Z
體態(tài)語以手勢語為主,起到流露情緒和指示、模擬、象征的作用?!笆质侨说牡诙€臉?!钡拇_,手是人體敏銳、豐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以豐富的不同態(tài)勢的造型,傳遞人們潛在的心聲,交流人們內心的微妙的感情。在講課中,自然而安詳?shù)氖謩?,可以幫助教授平靜的陳述和說明,適用于記敘文和說明文;急劇而有力的手勢,可以幫助升華情緒,適用于議論文;柔和平緩的手勢,可以幫助抒發(fā)內心細膩的情感,適用于抒情散文。如此,用優(yōu)美自然得體的手勢來輔助口語的表達,是教師必不可少的手段。
手勢語能幫助學生學習難理解的文言詞語、成語等,教師可以利用手勢如拍打、揮舞手臂等來引導學生體會句子的語音、語調、節(jié)奏及重音,幫助學生會意?;爆嵉恼Z言文字表達為簡單、直觀的動作姿勢。在上李白的《蜀道難》時,有一句詩“以手撫膺坐長嘆”,為了理解“膺”的意思,可讓學生做一個動作,學生試探著做了手撫摸胸口的動作,然后補充成語“義憤填膺”來加強對“膺”“胸”的理解,使學生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又如“只有穿長衫的才踱進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中的“踱”字,用有聲語言表達學生也會明白,但不及一個簡單動作簡潔明了,記憶也不如一個富有特征性的形象動作來得深刻。在戲劇教學、小說閱讀中,更要充分發(fā)揮手勢的作用,通過表演動作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情感。
運用端莊的身姿語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克斯說:教師對本學科的酷愛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富有感染力的激情,在很大程度上也要通過體態(tài)語顯示出來,專心致志、津津樂道的教師的體態(tài)總是微微前傾,面部表情神采飛揚,語氣熱烈而富有激情。
教師的著裝應該大方得體,切忌奇裝異服,嘩眾取寵。教師站立的位置和姿勢都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一般說來,教師在站的時候,要挺拔、堅定,盡量少撐少趴講臺。正確姿勢是略前傾,目光直面學生中央,腳跟靠攏或雙腳前后略錯,或成丁字步,使學生感到教師既端莊嚴肅,又親切自然。教師講課時走動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學,走動的姿勢也要大方自然,不宜過大過快。如果教師講課不走動,始終一個姿勢,課堂就會顯得單調而沉悶。在學生朗讀課文、討論問題、作文時,教師可在學生中間走動,以密切師生關系,增加師生間的感情交流,并且督促和檢查學生的學習。
教師要仔細體會作品的思想、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審時度勢,把體態(tài)動作、目光、表情有機結合起來,使之既自然、和諧、美觀,又有時代性,更要把體態(tài)語與有聲語言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駕馭體態(tài)語和有聲語言這對教學過程中的雙翼,不偏廢任何一方,來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日益完美。
曾啟輝,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北恩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