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純 王 青 朱曉燕
[摘要]清初,在曲阜傳為佳話的顏光猷、顏光敏、顏光敩“顏氏一母三進士”,是杰出的顏氏家族代表人物。顏光敏的《樂圃集》“以詩證史”,記錄了民族的一段特殊歷史,是一份重要的思想文化資料。在漫長的中國古代歷史上,同胞三兄弟皆中進士是很少見的。隨著世代的變革,他們的生平詩作已多不為世人所知,顏光敏《樂圃集》的文獻價值亦未能得到文學界、圖書館界足夠的重視。為了研究清代歷史、文學史和文獻學史的需要,我們擬在《樂圃集》注釋成功的基礎(chǔ)上,對顏光敏的生平及文學創(chuàng)作做進一步深入細致的研究考證。希望能給古典文獻學尤其是顏氏家族的文化傳承研究帶來一縷清新的風,推動清初作家作品的教學及研究工作。
[關(guān)鍵詞] 顏光敏;清初詩人;顏子后裔
顏光敏(1640—1686)清學者。字遜甫,更字修來,號樂圃。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為《大清一統(tǒng)志》纂修官。性好讀書,博學多才,喜歡金石文字,對音韻學、算學皆有研究。并長于書法,尤工于詩,號稱“都中十子”之一。著有《樂圃集》、未信堂近稿》、《舊雨堂集》、《顏修來雜著》等。
一、家世淵源
以顏回為祖先的顏氏家族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承載文化尤其是儒家傳統(tǒng)精神和文學創(chuàng)作歷時最久的一支。儒家文化精神對顏氏家族的繁衍功不可磨滅,而血緣宗族關(guān)系又是儒家文化、學術(shù)發(fā)展的一根重要紐帶,綿延至清初,在曲阜傳為佳話的顏光猷、顏光敏、顏光敩“顏氏一母三進士”,是杰出的家族代表人物。
曲阜為孔、顏圣裔聚居之地,兩姓亦為當?shù)匚幕兰?,家學淵遠。顏光敏與兄光猷、弟光敩系同胞三兄弟,世稱“曲阜三顏”。三人先后都中了進士,而且給后代留下很多詩文。兄弟三人中最有名者當屬顏光敏。
顏光敏生于明崇禎十三年(1640)正月初七,字修來,別號樂圃,復(fù)圣顏子六十七世孫。自幼聰慧過人,喜歡讀書。據(jù)其子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記載,光敏十六歲時拜山東學政施閏章為師。 康熙六年(1667)中丁未科二甲第十三名進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康熙二十五年(1686)充任《大清一統(tǒng)志》纂修官,同年八月染疾,九月三十日光敏卒于京師宣武門私第,年僅四十七歲。次年歸葬曲阜城東侍郎之林。清史稿有傳。顏光敏一生不信佛, 不迷信于星命, 曲阜士大夫喪葬時不用僧道,就是從顏光敏開始的。
顏光敏出身儒學世家,且滿門忠孝。其祖父顏胤紹,明崇禎四年(1631年)進士。顏胤紹曾任安徽鳳陽知縣,對發(fā)展和恢復(f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作出了很大貢獻,僅一年時間,改變了荒涼凋敝的面貌,百姓生活大為改觀,“增產(chǎn)萬余”。[1](P137) 胤紹為官素有聲望,魏禧《顏氏忠孝傳》記其為邯鄲令時一件事:“真定西山,多盜,詔公以府同知往捕之,與賊對壘將戰(zhàn),賊曰:‘聞顏邯鄲且至,今安在?公自指曰:‘邯鄲至矣!賊投戈下馬曰:‘我曹恨不生為邯鄲民,公至,必能活我。降者以千數(shù),數(shù)日悉平。于是河間、保定、天津諸撫軍爭欲得公?!焙筘方B官河間知府,崇禎十五年清兵攻河間,城破,自焚死。顏光敏于清康熙五年(1666)自京西游華山,路經(jīng)邯鄲時曾作五言古詩《邯鄲行》祭奠之。[2](P9)
光敏之父顏伯璟,在兗州為清兵攻破時,逾墻而逃,腿被摔折,遂被解至帥處,帥知其為顏子后代,遂留坐帳中,并告知河間之事。伯璟號哭仆地,不顧腿傷,匍匐千里到河間府,收其父遺骨歸葬。后又從民間找回其失散的幼弟伯珣,兄弟甚相友愛,同居三十年,彼此無怨言,卒后謚為“孝靖先生”。
光敏母親朱氏,明宗室女,清兵破兗州時,被刃,經(jīng)救四日復(fù)蘇。時光敏三歲,隨家寓于兗州。當清兵攻城時,其叔父伯玠置酒于桌上,請光猷保姆吳氏、光敏保姆孫氏二人入內(nèi),舉酒相敬說:此城早晚必陷,我兄弟二人很難幸免。此兩兒年幼,你們不論晝夜千萬要攜抱勿放,我的小女兒就來不及照顧了。說完痛哭流涕。二保姆亦泣不成聲。城被攻破時,兩保姆分別抱光猷、光敏從亂軍中逃出城外,十二晝夜始回到祖居龍灣村,幸免于難。[3](P301)
二、入孝出悌
顏光敏誕生在曲阜的龍灣村,在這里顏光敏兄弟三人度過了他們的青少年時代。古龍灣村,在曲阜西北十余里泗水轉(zhuǎn)折處。斷岸崩沙,波濤激射。漁人阨水之沖設(shè)網(wǎng)罟,稱為“泗橋漁市”,是“雩門十景”之一。傳說“有水牛六,入泗水化為九龍,因名其別業(yè)曰‘龍灣?!盵4](P301)這里的一草一木,使顏光敏兄弟感到是那樣的親切宜人。龍灣幽美的景色、淳樸的鄉(xiāng)情,引發(fā)了他們村居的樂趣?!斑x勝依林薄,裁詩竟夜分。密林含細月,老樹宿寒云。水靜鶴鳴遠,秋空牧笛聞。無營兄與弟,珍重共論文?!保伖忾唷洱垶炒寰印分唬5](P137) “草動平原暮,林占夜壑晴。到籬秋水濕,繞砌白云生。野犬迎燈吠,鄰雞上樹鳴。武陵應(yīng)不遠,此地可躬耕?!保伖忾唷洱垶炒寰印分澹6](P137)是古龍灣的水,滋潤著顏光敏兄弟茁壯成長。
光敏居家見父親與叔父與愛篤深,事母至孝,深受影響。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下,光敏自幼知道孝敬父母和叔父,講究長幼尊卑有序。魏禧稱顏氏之家“忠臣之后多孝子”。
《將歸》:“客睡醒何早,鄉(xiāng)心望轉(zhuǎn)迷。月高喧櫪馬,風遠應(yīng)村雞。醉恐鄰人厭,詩從仆子題。高堂應(yīng)少寐,敢謂久羈棲。” [7](P302)久客他鄉(xiāng)將歸之際,思念父母故土的情意更加迫切濃厚。顏光敏孝敬父母,力盡贍養(yǎng)之責。凡母親染病,光敏總是衣不解帶,親自延醫(yī)侍藥,母親老來生病,更需子女關(guān)心,更顯人間真情。光敏在京城做官后即接母親同住。“冬,侍朱太夫人疾,衣不解帶。女丙殤,不以告,亦無戚容。太淑人疾愈,始知之,曰:‘兒純孝.吾復(fù)何慮。”(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8](P304)顏光敏祖姑母喪亂后依附顏光敏家居,仆人小有不敬,光敏必呵斥之。每天飲食起居都要主動詢問,唯恐其有“寄人籬下”的傷感。祖姑母嘆曰:“是兒加人數(shù)等矣?!盵9](P302)
光敏與兄弟甚相友愛,出外常寫信問寒問暖,或有詩文贈答唱和,互相勉勵,深為兄弟們所愛戴?!捌У貞M高隱。多愁念歲時。秋容經(jīng)雨盡。暝色到山遲。起舞憑誰促?狂吟且自怡。更馀同跨馬,莽莽向空陂?!薄?村居同家兄作》[10](P139)家兄指作者長兄顏光猷?!捌鹞琛庇谩稌x書·祖逖傳》:“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日:‘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光敏詩作以聞雞起舞為兄弟們奮發(fā)的典故。對于弟弟顏光敩的教育更是用心良苦,光敏子顏肇維《顏修來先生年譜》:“康熙乙丑,府君年四十六歲。弟光敩試禮部不中,府君督責嚴切。比歸,限以家居日課,故光敩卒成進士。其文慓悍迅疾,汪洋恣肆,識者謂穎濱于之東坡也。”[11](P136)當時在曲阜流傳著“顏氏一母三進士”的佳話,就是指他們同胞三兄弟的故事。又因兄弟三人皆先后在京城為官,家鄉(xiāng)人便稱他們?yōu)椤疤旃佟保ɡ舨康耐ǚQ)。顏氏在曲阜古城的住宅又被叫做“天官第”,街道亦被命名為“天官第街”??滴醵辏?681年)十一月初,顏光敏在曲阜城西,近鄰孔廟西墻約400米處購得明孔貞叢之別墅,因慕朱氏之樂圃,亦名之樂圃,顏氏號樂圃本此。
夫婦恩愛和睦。光敏在外為官的時候,常常有思念牽掛妻兒的詩作?!对缦摹罚骸俺龃汗怅?,逶迤夏木陰。虛堂兒女夢,遠客歲時心。高館繁朱果,蟲絲上素琴。還憑春酒綠,一慰短長吟?!盵12](P319)光敏康熙九年三月至次年三月榷龍關(guān)(在今南京市)稅一年。妻子兒女均在家鄉(xiāng),故有“兒女夢”“遠客歲時心”之言,傾訴離別之情。
三、郊游及創(chuàng)作
顏光敏在朝為官勤于政,勇于直抒己見。生平以書法聞名,尤擅長寫詩。性喜游歷山川。曾西登華山,到過伊闕,南游于長江淮河之上,觀濤錢塘江邊,更走遍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游嶧山,尋泗水源,過逵泉,宿龜蒙山,凡所游歷,光敏必命畫工為圖,得金石文,懸掛于屋壁,坐臥觀賞,廢寢忘食。善接納,知交遍海內(nèi)。
顏光敏平生交游甚廣,潘仕成《海山仙館叢書》有《顏氏家藏尺牘》四卷,里面收有顧炎武、王士禛、施閏章、朱彝尊、孔尚任等當時許多名家給光敏的書信。顏光敏與顧炎武的關(guān)系最為密切。在《顏氏家藏尺牘》中,有顧炎武給顏光敏信札二十余通,另有詩多首,文字之交使他們友深情篤??滴跗吣?1668),顧炎武因為有案株連,在濟南下獄,光敏知情后積極設(shè)法營救。此事除見于顧氏給光敏的信之外,光敏在詩中也有記述。
康熙十五年(1676)至十六年(1677),顏光敏、田雯、宋犖等十位詩人皆來與王士禛談藝,王士禛為訂《十子詩略》付刻,“金臺十子”由此得名。“金臺十子”又稱“京師十子”,系王漁洋在走向“盟主”寶座過程中一直進行的“人材儲備庫”建設(shè)的關(guān)鍵部分。定《十子詩略》亦為他日后登上“扶輪大雅”的寶座增添了一顆沉重的祛碼。那么,作為一個群體的“金臺十子”的詩史地位和作用亦可由此論定。談康熙詩壇,王漁洋之下,必然要提到顏光敏。
《十子詩略》中的《樂圃集》是顏光敏的詩歌總集,收詩三百余首,諸體齊備。時人評價頗高。計東稱其“高華麗則……格調(diào)老成”[13](P319)。 王漁洋更數(shù)數(shù)向施閏章稱道“吾鄉(xiāng)邇來英絕,當讓此人”。[14](P2)又語趙執(zhí)信云:“吾鄉(xiāng)若老夫與子與修來,庶免于傖之誚也”。《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一稱:“《樂圃詩集》七卷,國朝顏光敏撰……此集為王士禛所定,版心題曰‘十子詩略,猶其全編之總名也。”
顏光敏除著有《樂圃詩集》七卷之外。還有《舊雨草堂詩》二卷,《南行日記》一卷,《未信篇》一卷,《未信堂時藝》一卷,《訓蒙日纂》二卷,《大學訂本》一卷,《音正》、《音變》、《文釋》等多卷。1994—1996年,筆者曾全力以赴通讀、精讀并??薄⒆⑨屃祟伖饷舻摹稑菲栽娂?0余萬字,請文獻學家趙傳仁先生審閱定稿后于1997年由齊魯書社出版,注釋稿受到文獻學家來新夏先生“通俗易懂、細膩嚴謹”的好評。
顏光敏的思想、創(chuàng)作與其先輩有著千絲萬縷的血肉聯(lián)系,數(shù)世家學長期積累,傳代,以及顏氏家族所特具的政治、經(jīng)濟地位,為造就光敏的文學天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注釋:
[1] 王純,王青. 清初詩人顏光猷生平事跡考略[J].菏澤學院學報2007年(3):137
[2][3][4][5][6][7][8][9][10][11] [12][13][14]趙傳仁,王純.顏光敏詩文箋注.濟南:齊魯書社,1997.
作者簡介:王純,女,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文獻學課教師。王青,女,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編目部主任。朱曉燕,男,曲阜師范大學圖書館,館員,辦公室主任。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研究項目07CJYZ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