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林夢葉 本報記者 崔 寅 劉 揚
“南京大屠殺”一直是中日之間的敏感話題,每當國際上出現(xiàn)與此相關的影視和文學作品,日本都會十分緊張。22日,力圖真實還原南京大屠殺歷史的中國影片《南京!南京!》在中國公映,日本媒體立即作出反應,擔心“日本的行為被夸大”,“日本的形象因此受到破壞”。由于電影公映恰好在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訪華前夕,并且麻生最近還向靖國神社獻祭品,日本國內(nèi)有人擔心,“這一連串的動作,有可能在中日之間引起新的火種”。
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22日發(fā)表名為“強調殘虐……中國電影公映,暴行、殺戮的場面讓觀眾發(fā)出悲鳴”的文章。文章不無埋怨地稱,“以所謂的南京虐殺事件為主題的電影《南京!南京!》于本月22日在中國各地公映。雖然圍繞著該事件,日本和中國的認識有所不同,但這部電影全部都是黑白片,使用了模擬紀錄片的方法,給觀眾造成好像電影的內(nèi)容都是真實的印象”,“特別突出了暴行和殘虐的場面……當看到對女性施暴和殘殺大眾的場面時,觀眾席上發(fā)出悲鳴和激烈的怒罵聲”。
《產(chǎn)經(jīng)新聞》進一步稱,29日,由中法德合拍的以南京虐殺事件為題材的電影《拉貝日記》也要公映。此外,5月4日還是中國大規(guī)模反日運動的起點“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日。“因此,日本一些人士神經(jīng)緊張,認為這一連串的事件很可能成為日中之間新的火種”。
日本《每日新聞》在報道此事時也特意強調了“敏感”二字。這篇名為“以南京為主題的電影在中國全國接連不斷公開”的報道寫道,“這是一個日中之間敏感的話題,而且公映時間又正是中國歷史上愛國反帝運動的起點———五四運動90周年紀念日,這令此類題材的電影很可能成為日中之間新的火種”。
相比之下,雅虎網(wǎng)站日本頻道介紹了《南京!南京!》一片的日本演員在中國受到中國觀眾致謝一事,并稱這并不是一部“反日一邊倒”的作品,也融入了日本演員的視點和意見。日本共同社則稱,《南京!南京!》尚無在日本上映的計劃。目前,反映南京大屠殺題材的電影《拉貝日記》在日本也被禁演。但在日本民間,有人在網(wǎng)上發(fā)起了要求在日本國內(nèi)公映這些影片的聯(lián)合簽名運動。
事實上,日本首相麻生21日向靖國神社獻祭品的舉動也確實加重了日本媒體的這種擔心。21日和23日,中國政府連續(xù)告誡日本政府要慎重對待歷史問題。23日,中方的措辭更加嚴厲。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指出,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嚴重關切和不滿,強調歷史問題高度敏感,日方任何錯誤舉動,都將對兩國關系帶來嚴重消極影響。對此,日本《朝日新聞》稱,中國政府再次公開聲明,表示嚴重關切和不滿。而中國網(wǎng)民對麻生的批評聲音更強烈,甚至主張不要讓其訪華。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高洪認為,從日本媒體對待《南京!南京!》電影的態(tài)度上可以看出,一些媒體想要文過飾非,但最終的結果是欲蓋彌彰。高洪說:“日本媒體認為這部電影會勾起兩國人傷痛的回憶,引發(fā)新的摩擦。僅這一點就說明兩國在對歷史問題的認識上還有相當大的差異。如果日本對那段侵略歷史發(fā)自內(nèi)心的反思和反省,必然不會害怕別人去觸碰它。日本這種鴕鳥心態(tài)無益于問題解決,也不利于中日兩國關系向前走。”
高洪向《環(huán)球時報》記者表示,中日之間和解的路還很漫長,尤其是對日本來說,真正的和解是民間層面和心靈層面的和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