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艷
生物肥料是指采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的含有活性微生物的特定制品,應用于農業(yè)生產中,能獲得特定的肥料效應。它本身不含有大量的營養(yǎng)元素,主要是以微生物生命活動的產物來改善植物的營養(yǎng)條件,抑制某些病菌的繁衍,或以其分泌的物質刺激植物生長,發(fā)揮土壤潛在的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增強植物抗病及抗旱能力,減少環(huán)境污染,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它是名副其實的生態(tài)肥料。
一、生物肥料的種類
目前在農業(yè)生產中應用的生物肥料主要有三大類,即單一生物肥料、復合生物肥料和復混生物肥料。
1. 單一生物肥料。只含有一種微生物群體的肥料。它的特點是微生物種類單一,具有較強的專一功能,肥效發(fā)揮受環(huán)境影響較大。這類肥料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細菌肥料、硅酸鹽細菌肥料等。
①根瘤菌肥料:根瘤菌肥料多用于拌種,在豆科作物種植之前,將其拌在種子上以促進共生固氮,達到增產的目的。應用方法是先將其倒入盆內,加水調成糊狀,再放入種子混勻,待種子稍微風干即可播種。不可以在陽光直照下晾干,以免影響微生物的數(shù)量和活性。根瘤菌與硼、鉬肥結合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時,每畝分別用5~10克鉬酸銨和硼酸直接拌在種子上與根瘤菌肥料合用。根瘤菌是喜溫好氣型微生物,適應中性或偏堿性(pH值6.5~7.5)的土壤,應用于酸性土壤時,應該加入石灰調節(jié)土壤的酸度。如果土壤板結、通氣不良或干旱缺水,會使根瘤菌活動減弱或停止生長和繁殖,使用時應盡量避免。當速效氮肥和殺菌劑同時使用時,種子消毒應在拌種前2~3周拌藥,使菌與藥有較長的間隔期,以免影響根瘤菌的活性。
②固氮菌肥料:固氮菌適用于各種作物,特別是禾本科作物和蔬菜中的葉菜類作物,可做基肥、追肥和種肥。避免與速效氮肥聯(lián)合施用。固氮菌對土壤酸性反應很敏感,適宜的pH值為7.4~7.7。當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25%~40%時,固氮菌才開始生育繁殖,到60%時生育最旺盛。固氮菌屬中溫性細菌,一般在25~30℃的溫度條件下生長最好,溫度低于10℃或高于40℃時,生長受到抑制。
③磷細菌肥料:磷細菌肥料可以做基肥、追肥和種肥(浸種、拌種)。應用于缺磷但有機質豐富的土壤效果最佳。不能和農藥及生理酸性肥料同時施用。磷細菌的適宜溫度為30~37℃,適宜的pH值為7.0~7.5。
④硅酸鹽細菌肥料:硅酸鹽細菌肥料可以做基肥、追肥和拌種或蘸根用。每畝可溝施或條施3~4千克做底肥,施后覆土。與農家肥混合施用效果更好?;驅⒐杷猁}細菌肥料與清水按1∶5的比例混勻,待溶液澄清后,將水稻、蔬菜等作物的根部蘸取清液,隨蘸隨用,避免陽光直射。不能與過酸、過堿的肥料混合施用,以免發(fā)生抑制作用。當土壤pH值小于6時,要使用石灰調土壤酸度,否則硅酸鹽細菌的活性會受到抑制。
2. 復合生物肥料。含有兩種以上微生物種類。這類復合微生物肥料具有營養(yǎng)豐富、作用全面、肥效穩(wěn)定的特點。其產品種類較多,應用也廣泛。一般做基肥、追肥和灌根或拌種應用。用量根據(jù)不同產品應用說明書來確定,一般畝用量為1~2千克。
3. 復混生物肥料。是將微生物與氮、磷、鉀、微量元素肥料混合而成的制品,又稱生物有機肥或活性肥等。這類肥料是應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研制而成的,屬于高新技術產品。具有節(jié)肥增效、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應用簡便等優(yōu)點。一般做基肥、追肥施用。畝用量為50千克左右。
二、使用注意事項
1. 不要應用沒有獲得國家登記證的微生物肥料。國家規(guī)定微生物肥料必須經(jīng)農業(yè)部指定單位檢驗和正規(guī)田間試驗,充分證明其有效、無毒、無害后由農業(yè)部批準登記,而且先發(fā)給臨時登記證,經(jīng)3年實際應用檢驗可靠后再發(fā)給正式登記證。正式登記證有效期只有5年。所以沒有獲得國家登記證的微生物肥料,質量有可能出問題,農民朋友不要購買。
2. 不要使用有效活菌數(shù)達不到標準的微生物肥料。國家規(guī)定微生物肥料菌劑有效活菌數(shù)≥2億/克,如果達不到這一標準,說明質量達不到要求,應用后效果會大大降低,甚至毫無效果。
3. 不要使用和購買存放時間超過有效期的微生物肥料。由于技術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國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肥料的有效期在6~12個月,所以必須在有效期內盡快使用,越早越好,過了有效期雜菌數(shù)量增加,有益的微生物數(shù)量下降,影響微生物肥料的施用效果。
4. 微生物肥料必須按產品說明書進行科學保存和使用。微生物肥料中很多有效活菌不耐高低溫和強光照射,不耐強酸堿,不能與某些化肥和殺菌劑混合。因此,要將其保存在陰涼透風條件下,與農藥混用時要根據(jù)其中所含的菌種性質合理混用。
(作者聯(lián)系地址:黑龍江省寧安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郵編:15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