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明
摘要:電廠的“德文化”的基礎是建立在塑造人、打造人的基礎上的,它在于培養(yǎng)電廠人具有熱忱服務的意識。電廠特有的“德”文化,孕育出了“熱忱服務、熱心工作、熱誠奉獻、熱愛企業(yè)”的文化理念。文章對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發(fā)電廠以“德”為核心;企業(yè)文化;熱忱服務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45(2009)05-0059-02
“德”是一個人或社會以及企業(yè)好的內在的品格和價值觀。老子說“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電廠的“德文化”的基礎是建立在塑造人、打造人的基礎上的,它在于培養(yǎng)電廠人具有熱忱服務的意識。本鋼發(fā)電廠是本鋼集團公司的生產先行官,是本鋼的能源介質中心,所處的生產位置與所生產的“汽、水、風、電、余熱水”等產品決定了電廠的服務屬性。服務好本鋼的上下游產業(yè)鏈條,服務好本鋼的生產經營,就是發(fā)電廠最大的生產效益與社會效益。
長期以來,本鋼發(fā)電廠人精心打造的熱泉文化以培養(yǎng)高素質的職工隊伍為目的,形成了以“德”為核心,較為完整的企業(yè)文化核心價值觀系統(tǒng)?!盁崛本褡鳛榫哂须姀S特色的企業(yè)文化精神,是電廠人通過不斷總結、不斷融合而形成的,它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濃厚的企業(yè)特點。
電廠特有的“德”文化,孕育出了“熱忱服務、熱心工作、熱誠奉獻、熱愛企業(yè)”的文化理念。以“德”整合各類優(yōu)質資源,培育人才,弘揚正氣,昂揚奮進。面對困難迎難而上,面對榮譽不驕不躁,使電廠熱泉企業(yè)文化精神經久不衰,不斷超群,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一、以德興企,用熱忱服務貢獻企業(yè),服務社會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p>
在儒家看來,修身立德為人之根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本討爸居诘?,據于德”,因此修身乃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根本,即為人類一切事業(yè)之根本。
在電廠人的心中“德”是品質,這不單單是產品品質,還包含人的品質和企業(yè)的品質。發(fā)電廠是本鋼生產先行官,是本鋼的能源介質中心,所處的生產位置與所生產的“汽、水、風、電、余熱水”等產品決定了電廠的服務屬性。服務好本鋼的上下游產業(yè)鏈條,服務好本鋼的生產經營,就是發(fā)電廠最大的生產效益與社會效益。
做好企業(yè)、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的關鍵與前提是要先做好人。儒家傳統(tǒng)思想告訴我們,君子應慎言利,“子罕言利與命與人”,并且“放于利而行,多怨”,儒家主張仁政德治,并希望人們成為具有奉獻主義精神的君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電廠的德文化的基礎在于電廠人具有熱忱服務的意識。當人們對工作充滿熱忱時,就會對工作有所期待,并對此充滿興趣,結果自然會有意外的收獲。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也就變成了一種責任,熱忱的投入就是對責任的擔當。可以說熱忱既是生命的靈魂,也是工作的靈魂。
服務在現代社會中有著無窮的價值,而符合用戶需求的服務規(guī)范和方法又是創(chuàng)造企業(yè)利潤的價值源泉。這也就在不斷完善自身“德”的基礎上提供了有效的服務。我們知道服務有時比產品更重要。在西方企業(yè)界有這樣一句名言:現代企業(yè)生產,只有服務,沒有產品。乍一聽,好像這話說得有些極端,但無數的事例已證明:服務決定了企業(yè)的生死與存亡。
孔子說“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罢\信服務、專業(yè)服務、高效服務”是電廠熱忱服務的實質。熱忱服務要求我們電廠人要有誠信的服務意識,要能設身處地地站在用戶的角度去思考、解決問題,以獲得用戶的滿意。多年來電廠人做到了用誠信對待每一位產品用戶,用專業(yè)的視角專注每一次與產品用戶的合作機會,努力為客戶提供了優(yōu)質、快捷、高效、環(huán)保、安全的服務。我們電廠人用熱忱感動了用戶,用我們的熱忱贏得了贊賞,用我們的熱忱獲得了信任。
熱忱服務,也體現在電廠職工對企業(yè)的熱愛與負責以及昂揚向上的服務信仰上。只有服務好本職才能彰顯責任意識,展示人生工作的新境界。才能展示電廠人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才能體現出電廠人的博大胸懷和團結向上的的時代氣息。
以德為核心,電廠人把熱忱服務于企業(yè)、服務本職、服務家庭、服務社會,貫穿于每名電廠人的生活之中,使其充分體會到服務帶來的人生快樂與幸福。
二、以德興企,用熱心工作報效企業(yè),服務社會
孔子曾感嘆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而“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因此,他把立德看成是立人之根本,只有先培養(yǎng)好自己的道德,然后“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電廠人善于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不以善小而不為,在思想上始終清醒,在政治上始終堅定,在作風上始終務實??朔巳A而不實、做表面文章等問題,不斷提升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集小善而成大德。
電廠人的熱心工作體現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tài)度,一種盡職盡責的敬業(yè)精神,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的具體表現。愛崗敬業(yè)、兢兢業(yè)業(yè)、無私奉獻,干一行,愛一行,忠誠企業(yè)、奉獻崗位是電廠人的優(yōu)秀品德。也只有真正地以廠為家,大力弘揚愛崗敬業(yè)精神,才能凝聚人心,凝聚人才,才能建設出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隊伍。
以德為核心的熱心工作也是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是大局意識和使命意識的具體體現。熱心對待工作和事業(yè),就是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摒除私心雜念,做到以大局為重、以黨和人民的事業(yè)為重;就是要恪盡職守、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力盡職,敬業(yè)奉獻,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以德為核心的熱心工作更體現了一種精益求精的責任意識,這是干好工作、推動企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保證。只有
腳踏實地、扎扎實實,把有限的精力投向主要工作,才能專心致志鉆業(yè)務,全力以赴求發(fā)展,與時俱進謀創(chuàng)新。
三、以德興企,用熱誠奉獻報效企業(yè)、服務社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p>
《大學》在開篇即闡述了其目的在于使人類達到“至善”之境界,雖然只是簡短幾句,卻闡述了其世界觀與方法論,然后又告訴人們“止于至善”的過程,即古代士人視之為人生綱領的十七個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電廠秉承了本鋼集團公司的“人本、人和、至誠、至精”的核心理念。長期以來堅持以德興企,用熱誠奉獻作為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熱誠對人、默默奉獻,創(chuàng)造了無數的奇跡。這種具有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熱誠奉獻精神,既平凡又偉大,既普通又崇高。
以德為核心的熱誠奉獻精神是電廠人長期實踐中積累起來的一種自愿自覺的情緒和行為表現,它是本不屬于職工工作范疇內的東西,但卻蘊藏在職工工作里面,是超越電廠職工工作的一種行為和思想的表現,是對黨、國家、企業(yè)和人民無私奉獻的一種精神,是電廠人報答于企業(yè)與人民的一種思想。
敬業(yè)是奉獻的基礎,樂業(yè)是奉獻的前提,勤業(yè)是奉獻的根本。熱誠奉獻是一種高尚的情操、表現和行為,更是一種高尚的品質和修養(yǎng)。
熱誠奉獻精神是電廠以德文化的內涵。電廠弘揚熱誠奉獻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職工中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們更加尊重他人,與他人建立相互關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關系,營造團結互助、親密友愛的和諧局面。
弘揚熱誠奉獻精神,也有利于增強職工中的競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知道奉獻,懂得付出,才會使人們更加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利益,更加重視個體的自由與發(fā)展。
弘揚熱誠奉獻精神,更有利于培養(yǎng)電廠人踏實做事、艱苦奮斗、兢兢業(yè)業(yè)、埋頭苦干的實干精神。
講求奉獻是新時期電廠人對企業(yè)、對社會、對國家的莊嚴承諾。講求奉獻,電廠人用寬廣的胸懷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講求奉獻,電廠人用無私的情懷書寫了一頁頁不朽的篇章。
四、以德興企,用熱愛企業(yè)的情懷服務社會與人民
“德”是人們認識“道”、掌握“道”、踐行“道”,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把“道”運用于人類社會所產生的功能。也就是說,“德”是“道”的本質屬性的外在表現形式。
《漢書·禮樂志》謂:“知禮樂之教者能作,作者之謂圣?!薄冻芍勚分^:“圣人天德,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順天常矣?!?/p>
熱愛企業(yè)是電廠人誠實守信、克己為人的做事態(tài)度的真實體現,是之謂“道”。
熱愛企業(yè),電廠人顧全局、講團結、辦實事、守紀律,為本鋼的繁榮與興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熱愛企業(yè),為了本鋼的發(fā)展與振興,電廠人奉獻了50多年的勤奮與汗水,奉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與才智。
熱忱服務是基本要求,熱心工作是原則態(tài)度,熱誠奉獻是精神品質,熱愛企業(yè)是最終愿景。這些所有的一切歸結為一點就是對本鋼、對企業(yè)的熱愛,對事業(yè)的追求、對國家的忠誠。
“德文化”這種理念,電廠依靠它實現了其服務的價值?!靶∈驴恐牵笫驴康隆?,是電廠人始終堅持的基本原則。也只有堅持以德為本,我們的企業(yè)才會百年常青。輝煌是人寫的歷史,電廠的未來依靠我們共同創(chuàng)造。
作者簡介:徐明(1972- ),男,遼寧本溪人,本鋼板材股份有限公司發(fā)電廠團委書記,政工師,研究方向:黨建、企業(y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