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德勇
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個人智慧,調動多種因素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互動,努力創(chuàng)設充滿活力、富有情趣的數學課堂。
1.教學內容要充實?!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材,靈活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生動的、生活化的學習素材,為知識的生成做好鋪墊,為學生的認知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撐。如教學“認識人民幣”。內容安排不能僅停留在“認”上,應與“找”人民幣、“看”人民幣、“說”人民幣、“用”人民幣、“護”人民幣結合起來。這樣的數學課才會有情有趣,才會讓學生體會數學的魅力。
2.課前準備要充分。《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師要從上好每一節(jié)數學課開始,而認真的課前準備尤其必要,該準備的教具、學具要具體充分;若使用多媒體教學則要提前做好電教及課件準備:若組織活動則要有預案;對教學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問題要做好知識和充足的心理準備。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因材施教。
3.教學活動要豐富。數學課堂應該生動、寬松、有趣、有序、豐富多彩。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特點選擇教法、組織活動。一是課堂的講解和引導有效。要讓學生有機會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進行猜測、驗證。如教學“噸”的認識時,教師可以從讓學生猜自己、老師和同學的體重及單位開始,談到稱大象的重量,再問“曹沖是怎樣稱的”,最后讓學生討論確定一個單位名稱,一個抽象的概念被教師詮釋得生動而有趣。二是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數學。如像“購物”、“方向與位置”、“測量”等能在室外上的課盡量讓學生到室外去感受、認知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三要適時開展數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認知數學的能力。數學實踐活動可以說是數學教學的第二課堂,教師應根據教材和教學情況安排學生實踐。使課堂教學合理延伸,使學生領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道理,從而感受數學的美。
4.課堂評價要恰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要引導學生更多地關注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策略,提供給學生表現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種各樣的機會,通過評價幫助學生自我教育,自我進步,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小學數學課堂師生互動的機會多、交流的面廣。教師的課堂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恰當的評價能控制課堂節(jié)奏,如問題解決遇到困難時,老師一句“換個角度再思考,你會成功的”將會使學生及時調整思維方向;激勵的語言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如能常說“你真棒!”、“我佩服你!”、“你又答對啦!”,你一定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幽默風趣的評價會讓學生在笑聲中受到教育,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針對性地完成了糾偏。如當學生在課堂上說“我一步走6毫米”時,教師一句“你真是一只漂亮的大螞蟻”立即把課堂氣氛激活,接著一句“誰能說對”,全班學生異口同聲“6分米”,課堂上瞬間師生同歡,真正實現傳道、授業(yè)并舉,事半功倍。
5.作業(yè)設計耍精巧。教師應該研究學生心理,結合不同教材內容,巧妙地進行作業(yè)設計。做到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完成的作業(yè)盡量在課內完成、能不動筆的作業(yè)盡量不動筆;作業(yè)形式要豐富,讓學生感興趣而樂意去做;作業(yè)量要適中,要和其他學科協(xié)調好,不讓學生負擔過重;作業(yè)難度要降低,讓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從而獲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