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楠:開學以后,老師強調要我們“留心觀察事物”。老師,為什么需要留心觀察呢?
郭老師:我們先說“觀察大自然”。我們的觀察力是在豐富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起來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大自然的千變萬化為兒童提供了最豐富的材料。我們要經常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山、水、土地、氣候、四季,風、星辰、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等自然景象及其變化。這些觀察能大大提高大家的感知能力和觀察力。
尤芳:就是注意比如:冬季河水是結冰的,大海里的水卻不結冰;冬季的山是光禿禿的,夏季的山卻草木繁茂,花紅樹綠;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清爽,冬季嚴寒;北方冷,南方熱……
小楠:花草樹木有不同的顏色、形態(tài),有發(fā)芽、成熟、衰敗的過程;花有花開、花謝,樹有葉茂、葉落;蟲有千姿百態(tài),小蝌蚪長大會變成青蛙等。
郭老師:然后就是“觀察生活中的物品”——每天的生活都與周圍的生活物品分不開,如桌子、凳子、餐具、床、毛巾、燈、電視等。我們要仔細觀察和熟悉這些物品,知道這些物品的形狀、材料及各種用途。
尤芳:如茶杯大多是圓柱狀的,有陶瓷做的,也有玻璃做的,可以用來喝水的,也可以用來盛豆、插花;桌子大多是長方形或圓形的,是木頭做成的,可以用來吃飯或寫字等;毛巾是用棉纖維敞成的,可用來洗臉,也可用作擦布……
小楠:鍋大多是圓形的,由鐵或鋼做成,是用來做飯的;日光燈是長管狀的,按下開關就會變亮;冰箱多是長方體狀,金屬做的,通電后能使食物變冷;彩電接上電源會出現(xiàn)各種聲音和畫面。
郭老師:關鍵是“在觀察中比較”。比較觀察就是將看到的自然現(xiàn)象和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比較,比較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楠:如冬天的花與夏天的花有何區(qū)別?風和雨有何區(qū)別?老虎與獅子有何區(qū)別?青菜與白菜有何區(qū)別?
郭老師:重要的是“在觀察中感覺”。在觀察事物時,我們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看、聽、嗅、觸摸、品嘗和皮膚的感覺來獲得對外界事物的認識……
尤芳:如吃水果時,要看看外型特征和顏色,用手摸摸表面是光滑還是粗糙,是軟的還是硬的,是溫的還是涼的,用鼻子聞一聞,用嘴嘗一嘗。家中買來的魚,不僅要看,還要去觸摸,抓一抓,然后說說有什么感受。
郭老師:最后是“在觀察中提問”。在觀察中,要多提問,多問為什么?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新問題。向家長向身邊的人提問題,這樣一來,能培養(yǎng)自己透過事物的現(xiàn)象看本質,從而使自己的觀察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尤芳:對!這樣,就能學會用一顆充滿好奇的心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認識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