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開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珊瑚蟲分泌的石灰質骨骼,連同藻類、貝殼等海洋生物殘骸膠結在一起,堆積成了一個個珊瑚礁體。這里是海洋生物的伊甸園,也是人類幻想中自己的伊甸園。
大堡礁縱貫蜿蜒于澳大利亞東部海岸,全長達2011千米。每當落潮時分,海水隱退后顯露出的礁體頂部,形成無數的珊瑚海島。乘快艇流連其間,俯首可見清澈海水中五彩繽紛、形態(tài)各異的珊瑚美景。
大堡礁分布有400余種不同類型的珊瑚礁,色彩斑斕,有紅、綠、紫、黃等多種顏色。它們的形狀千姿百態(tài),有的似開屏的孔雀:有的像雪中紅梅;有的渾圃似蘑菇,有的纖細如鹿茸;有的白如飛霜,有的綠似翡翠;有的像靈芝……形成一幅千姿百態(tài)、奇特壯觀的天然藝術圖畫。
珊瑚宛如鮮花怒放
珊瑚蟲與一種叫做蟲黃藻的微生物共生于石灰質外殼中,蟲黃藻會進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氧。珊瑚蟲吸收碳水化合物和氧,向蟲黃藻提供硝酸鹽和其他排出物。約有350種珊瑚蟲與水母有親緣關系,每個珊瑚蟲的嘴周圍長著一圈觸須,從海水中吸取碳酸鈣,變成石灰質的外殼,無數外殼累積起來便成為珊瑚礁。
夜晚,珊瑚礁四周一片沉寂,各種動物都紛紛出來活動。珊瑚蟲在夜間覓食,伸出彩色繽紛的觸須捕食浮游微生物。無數珊瑚蟲的觸須一齊伸展,宛如鮮花怒放。但白天不能伸出觸須,否則會遮住蟲黃藻需要的陽光。
珊瑚礁不斷生長,新珊瑚礁露出水面,很快就蓋上一層白沙,上面長起植物。這些最先在珊瑚礁上生長的植物,繁殖速度十分驚人。它們結出的耐鹽果實可以在水上漂浮數月,漂到適合的地方,發(fā)芽生根,為其他植物的生長鋪平道路。鳥類把植物的種子散布在礁上,其糞便使礁石上的土壤肥沃。海鷗喜歡吃龍葵屬的漿果,把其種子散布在島上。黑燕鷗常在腺果藤樹上筑巢,其黏性種子往往附在翅膀上傳播。
在我們眼里,珊瑚礁美麗和安詳,其實里邊經常發(fā)生爭奪食物和空間的搏斗。有些珊瑚比鄰居生長得快,以便遮掩鄰居搶奪陽光;有些會用含毒的觸須,或向水里施放致命化學物質,清除其領域內的對手。
此外,海洋中有許多以珊瑚為食的動物,例如鸚嘴魚和刺冠海星。刺冠海星往往把腹腔吐出來貼在珊瑚礁上把它消化掉。刺冠海星的數量會周期性地劇增,可以把整片珊瑚礁吃得一干二凈。海洋風暴和旋風也不斷破壞和侵蝕珊瑚礁。
彩色的海洋王國
從飛機上俯瞰,映入眼簾的是無法形容的彩色世界,點綴著這片海域的是近千個青翠礁島,礁島上長滿綠樹,四周是金色的沙灘,和碧藍的海水與藍瑩瑩的島身相映生輝。天邊泛著幾朵淡淡的白云,數只海鳥不時在天空中盤旋嬉戲著,和著海浪的呼吸聲,使人陶醉。
大堡礁水域露出水面的島嶼約有600個,其中,綠島是絕對不容錯失的觀光勝地。這里修建有風格迥異的“水族館”,館內有為數眾多的熱帶魚和水生植物,更有奇異的活體珊瑚展出。這些鮮活的生命體有的懸浮在水中,靜靜展示著自己的美麗,也有的如植物般在水中搖曳成長。五顏六色的珊瑚閃耀著絢麗多彩的光芒,使人禁不住想要打破展廳的約束,自由自在地和它們相擁在一起。
離開展廳,換上潛水服,戴上潛水鏡,縱身入海去親身體驗大自然壯麗的奇觀。如果你想到深海探險,還可以租一套專業(yè)深海潛水服,在導游陪伴下,潛入神秘而絕色的海底世界。
在水中,你可以看到泳姿優(yōu)雅的蝴蝶魚,色彩華美的雀鯛,漂亮華麗的獅子魚,好逸惡勞的印頭魚,脊部棘狀突出并能釋放毒液的石頭魚,還有天使魚、鸚鵡魚等各種熱帶觀賞魚。
珊瑚礁將瀉湖包了個嚴實,這里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各種魚類、蟹類、海藻類、軟體類,五彩繽紛、琳瑯滿目,透過清澈的海水,歷歷在目。成群結隊的小鮨魚在大堡礁外側捕食浮游生物:體重達90千克,長相古怪得令人生畏的巨蛤在緩慢地爬行。柔軟無骨的無殼蝸牛,碩大無比的海龜,斑點血紅的螃蟹……
坐在沙灘上,聽潮聲在耳邊回響,看潮水一波波涌來,夾雜著形態(tài)各異的貝殼,閃爍著光芒,安靜地躺在沙灘上。如果幸運,你還能看到退潮時來不及逃走的長達1米的大龍蝦!你還可以選擇步行穿過熱帶雨林,到海邊的落潮點欣賞珊瑚礁在太陽的余暉下漸漸嶄露頭角,形成一片連接天空與海洋的珊瑚墻的壯麗景象。
伊甸園正在消失
千萬年來,渺小的珊瑚蟲們就是用世代累積的死亡成功建造了一項宏偉的工程,近千個島礁和淺灘星羅棋布,堅硬而壯觀。然而這片美如夢幻的伊甸園卻正在消失??茖W家預測,21世紀全球海洋溫度將會提高2℃~6℃,對水溫異常敏感的珊瑚蟲來說,這是一場噩夢。
受氣候變暖的嚴重影響,大堡礁的珊瑚蟲會因向其提供營養(yǎng)的海藻死亡而失去斑斕色彩,出現嚴重的白化現象,最終死去。有人還預測,當地的珊瑚礁將在2050年“大量垮臺”,而花費千萬年時間建造成的這項宏偉工程,等到了2100年的時候將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如果等待珊瑚礁開始重新自然生成,并且恢復成現在的規(guī)模至少也要200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