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發(fā)科
〔關鍵詞〕心理咨詢;中小學;保密原則
一、心理咨詢的幾個案例
案例一
阿凱,男,19歲,深圳特區(qū)某中學高三學生。一天下午五時許,阿凱拖著沉重的腳步走進學校心理輔導室。心理教師看到他臉面稍有浮腫,臉色略見蒼白,眼皮低垂,身體虛弱,精神恍惚,神情緊張而又沉重,一副無助的神態(tài),就問:“發(fā)生了什么事?心情怎樣?”十多分鐘過去,阿凱一聲不吭,只是頭越來越低。突然,他蹦出一句話:“我信任你,故來找你,你用誠信向我保證,一定為我保密?!闭Z氣中帶有求助和不可商量的成分。看到他這個樣子,心理教師表示答應他的要求。
原來阿凱父母做生意,常年在外,很少在家,惟一的姐姐幾年前出嫁,因此,自初中以來他就一直寄宿在學校。阿凱從小就羨慕女性,很想成為女孩,做夢都想變成女孩。終于有一天,他在網上看到一種藥品介紹,認為吃了這種藥品就能變成女性,經過一番尋找,在某藥店買到了該藥品,且已經吃了一個多月,最后吃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考慮到來訪者不僅需要心理輔導,還必須馬上停止使用藥物和立即送醫(yī)院檢查治療身體,心理教師決定將此事告訴家長。但阿凱堅決反對,死活不肯離開咨詢室,反復要求不能告訴父母。經過一個多鐘頭的說服,阿凱終于同意將姐夫叫來,大家一起送他到醫(yī)院檢查治療。后來阿凱身體逐漸恢復過來,而心理問題卻未解決,姐夫勸他到學校進行心理輔導,他說:“老師欠誠信,不講信用?!睆拇嗽僖膊粊碜稍?。
【心理教師的尷尬】心理教師處于尷尬境地:告訴阿凱的父母吧,已經答應為他保密,如果泄密,對學生的聲譽、生活有影響。不告訴其父母吧,一旦阿凱出了事,其父母知道后責怪起來,難辭其咎。
案例二
小思,女,18歲,廣東某城市高一學生。一年前,小思在網上與隨父到東北做生意的俄羅斯男孩小艾相識、相知到相戀,雙方表達愛慕之心,愿將愛情和青春獻給對方。幾天前,小艾提出到南方來共度良宵,并要她在酒店預定一個房間,小思一一應允。預定了房間之后,小思內心感到十分害怕和恐懼不安,最后大膽地步入學校心理輔導室,找心理老師傾訴。進入咨詢室后小思再三強調,老師必須保證為其咨詢事宜保密,否則不咨詢,表示如泄密,則永遠不會諒解老師。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后,小思終于說出網戀過程、私約秘密和內心的不安。咨詢過程中,心理教師向小思提出如下問題:男孩的文化程度、個性愛好、品德行為表現(xiàn)、工作職業(yè)、經濟能力,有否妻室、是否詐騙;雙方情感基礎如何,未來靠什么過活,以后在哪里定居生活;家庭經濟支持狀況,有否家族病史;年齡、學業(yè)、前途等。并幫助她分析這些問題,引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幫助其排除心理壓力和恐懼感。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開導,小思明確表示暫時不與小艾來往,并當即打電話表明態(tài)度,要求他不要來粵。
【心理教師的尷尬】咨詢過后,心理教師碰到為難問題:倘若小思就此終止與小艾的來往,問題就解決了,不必再告訴家長;倘若不告訴家長,年輕人做事易于沖動和反復,如兩三個月后雙方私下約會,萬一做出不可挽回的傻事來,學校領導和家長責怪下來,責任重大;倘若將事情告訴給家長,則失信于學生,今后誰敢來咨詢。
案例三
小瑩,19歲,珠三角某中學高二女生。一天,小瑩走進咨詢室,在要求老師保密的前提下,訴說心中的秘密:初三第一學期時,小瑩認識了大她5歲的剛本科畢業(yè)參加工作的李小鵬,經過一段時間接觸,兩人很快墜入愛河,山盟海誓,并多次偷吃了禁果。初中畢業(yè)后,小瑩考進高中,離開農村初中進入城鎮(zhèn)高中,從此兩人見面減少。
高二上學期某天,小瑩得知阿鵬與同事結婚已一個月。消息傳來,有如晴天霹靂,小瑩萬般痛苦,終日淚流滿面,臉色憔悴,精神不振。經過一段時間的心理輔導,小瑩的心情有所好轉,精神痛苦基本解除,但還是不能專心學習,成績明顯下降。父母覺察到小瑩心情不好、身體瘦弱、成績驟降和經常進入咨詢室,非常焦急,通過學校領導,采取要挾手段,要求心理教師說出小瑩的秘密。
【心理教師的尷尬】心理教師處于相當被動的兩難局面:一方面,領導和家長要求了解實情和秘密;另一方面,如果將秘密透露出去,不但小瑩學習、精神、聲譽等將受到傷害,心病將加重,而且小鵬的新家庭可能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是,小瑩今后將無法面對生活和未來。
二、對中小學心理咨詢保密原則的思考
1.三個案例的共性問題
(1)來訪者都是在校高中學生,都處于剛步入成年人的時期,都有情感行為問題;(2)如果三位學生所咨詢的問題被泄露出去,后果將不堪設想;(3)三位來訪學生均要求以嚴格保密為前提,咨訪雙方存在著保密、誠信的問題;(4)三個案例中的心理教師都處于兩難的尷尬地步,保密原則遇到新挑戰(zhàn)。
2.保密原則的由來與實質
幾乎所有權威性《心理咨詢》教材都一致提出心理咨詢保密原則:心理咨詢工作中的有關資料,包括個案記錄、測驗資料、信件、錄音、錄像和其他資料,均屬專業(yè)信息,應嚴格保密;咨詢人員未經求助者同意,不得將這些個人資料泄露給他人。在心理咨詢工作中,一旦發(fā)現(xiàn)求助者有明顯自殺意圖和存在傷害他人的情況,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發(fā)生(必要時應通知家屬或有關部門),但應將有關保密信息的暴露程度限制在最低范圍之內。保密原則以“自殺意圖和傷害他人”為衡量、判斷保密程度的標準,達到這個標準才能將當事人的秘密向親屬或有關部門匯報。無疑,三個案例還未達到這個標準。
心理咨詢保密原則的由來:現(xiàn)行的心理咨詢保密原則是社會咨詢活動的產物,是社會咨詢機構的行規(guī)條文,是咨詢師的職業(yè)道德和行為準則。而中小學心理咨詢一直以來沿用了這一原則,且未作過任何修改。
心理咨詢保密原則的實質、目的和作用:第一,明確咨詢保密的原則準繩;第二,對來訪者人格的尊重和隱私權的保護;第三,規(guī)范了咨訪之間的工作關系和出現(xiàn)矛盾時的處理準則。因此,這個保密原則是適用的,準確地說,當前教科書上提出的保密原則,僅適用于社會的咨詢機構。
3.保密原則遇到的新問題
社會上咨詢機構的咨詢師是單一的角色身份,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僅僅是一種單純的醫(yī)患關系。假若三個案例中的來訪者是社會青年,而咨詢者是社會咨詢機構的咨詢師,則他們之間的關系就只是簡單的醫(yī)患關系,咨詢師只是對來訪者進行認知障礙的排除、不良情緒的調節(jié)和對某些行為的矯正就達到了咨詢目的,就完成了咨詢業(yè)務,至于來訪者是否將所咨詢的事告訴家人或他人純屬他自己的事,咨詢師根本不存在向誰匯報的責任。
誠然,保密原則在中小學心理咨詢實踐中遇到了挑戰(zhàn):心理教師對保密原則的把握難度很大,既要為咨詢學生保密,又要在必要時向家長、校長負責(匯報),保密執(zhí)行上經常遇到相當為難的問題,處于尷尬的境地。這就給中小學咨詢保密工作提出了新的命題:現(xiàn)有的心理咨詢保密原則是否適用于中小學?心理教師該如何把握?這些問題值得重新審視。
4.保密原則不適用的主要原因
現(xiàn)有的心理咨詢保密原則不完全適用于中小學。主要原因是:
(1)中小學咨詢關系相當復雜。在中小學心理輔導中,咨詢關系不是簡單的兩方關系,而是延伸到家長第三方,甚至是學校領導第四方的關系;保密原則不僅僅針對咨詢主體,而是涉及多方權益與關系:首先,中小學的來訪者是學生,其身份特殊,是未成年人或半成年人,受《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保護,因此家長具有監(jiān)護權和知情權。其次,中小學心理咨詢教師是多重角色身份,她(他)既是教師,負有教師的職責,又是心理咨詢師,負有咨詢的職責,而兩種職責在對待保密原則的要求上存在不同一性。最后,中小學心理咨詢中咨訪雙方的關系是多重的,既是醫(yī)患關系,又是師生關系;既是咨詢關系,又是教育關系。這種多重角色和多重關系,使咨詢保密工作顯得復雜化。
(2)心理教師角色沖突引起職業(yè)操守上的沖突,多重關系引起保密原則適用上的矛盾。從心理教師的多重角色看:作為咨詢師,為了當事人的權益必須堅持保守秘密;作為教師,負有教育職責,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有向監(jiān)護人通報的義務。從職業(yè)道德上看:咨詢教師如果不為學生保密,有違職業(yè)操守,如果為學生保密,教師責任重大,且有違教師職業(yè)道德。這是當前中小學心理咨詢工作中遇到的矛盾,也是保密原則執(zhí)行上碰到的最大難題。
(3)現(xiàn)有保密原則自身的局限?,F(xiàn)有中小學心理咨詢保密原則套用了社會咨詢機構的保密原則,它對中小學心理咨詢明顯地不適用。這是因為它有自身的局限,無法使學生、家長和教師三者的權益統(tǒng)一起來:第一,它未能有效地保護咨詢主體的權益,學生來訪者的咨情常常得不到保密,隱私權往往受到侵犯,聲譽受到損害;第二,心理教師的咨詢保密工作難于實施,且要承擔的責任風險太大,權益難于保障;第三,家長的監(jiān)護權、知情權也難于得到體現(xiàn)。
綜上所述,沿用而來的保密原則在很多時候不適用于中小學心理咨詢,必須重新考量和修改,探索出一條學生和家長以及心理教師各方權益都能得到保障的新原則。
(作者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編輯/于 洪
終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