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黎揚
人們的手各不相同:有粗糙的手,有細膩的手,有寬大的手……我見過許多人的手,但媽媽的手卻給我一種特殊的感覺。
曾記得,在我小時候,媽媽用她的手,為我做了一道又一道可口的佳肴,為我一次又一次鋪好溫暖的被窩,還為我一遍又一遍整理好書包……
有一次,媽媽正在幫我整理書包,我無意中看到了媽媽的手——媽媽的手上長滿了繭,還磨起了幾個水泡。我不禁愣往了,心想:這不是我過于依賴造成的嗎?
那一刻,我懂了,我懂了什么叫依賴,什么叫獨立。
于是,趁爸媽出去辦事,我做完作業(yè)沒事干,忽然想起米還沒淘洗,爸爸媽媽回來一定很餓,我就把米淘洗了吧!說干就干,我來到廚房,拿起鍋,隨手舀了兩杯米,一看,哎!太少了!還不夠我一個人吃呢!又舀了兩杯,一看,呀!好像太多了!就這樣,我倒了舀,舀了倒,折騰了半天。接著我又把水放到了鍋內,用力攪拌后,又慢慢倒出來,這樣來回了三四次,可一瞅,呀!米怎么少了許多!原來我倒得太急,把米都倒出去了,唉——我只好再舀……忙活了半天,我終于把米淘洗好了,可一定又浪費了不少米和水,再一看時間,足足用了半小時……
媽媽回來后知道了這件事,夸我長大了。我心想:還長大了呢,連淘個米都折騰了老半天……
現在,我已經學會了許多事:淘米、燒飯、做菜……時常幫爸爸媽媽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簡評]
作者寫的是從媽媽“長滿了繭”的手,想到媽媽為家庭勞碌,為自己奔波,不禁深感內疚,并想到自己應該為家庭、為父母做些什么。于是,趁媽媽還沒回家,自己淘米燒飯。從那一刻起,他懂得了父母的艱辛……
作者描寫的事情很簡單,作者也沒做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只是做了平常一點點家務事,可謂微不足道。但作者卻從生活小事看到人生大事。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事情都要從小事做起,即使是做家務也不只是簡單意義的勞動,而是一種責任的承擔。作者正是從這一角度去考量的,所以,作者說,“那一刻,我懂了”。
習作雖然在主題提煉上值得肯定,但在選材和構思上還是較一般化了些。作為已經是五年級的學生,要求應相對要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