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力
中關村電子賣場一條街曾經被公認為全國rr產品的集散地,也是北京IT賣場的晴雨表。近年來,隨著DIY市場的逐漸萎縮以及百腦匯、百思買、宏圖三胞、順電等新型賣場的先后進駐,京城IT賣場的多元化格局已初露端倪。
多元化競爭格局初步形成
2002年,中關村IT賣場總營業(yè)面積為6萬平方米;到了2005年,這一數字已增加到了20多萬平方米。2006年和2007年,隨著E世界和鼎好二期的先后開業(yè),中關村IT賣場的面積創(chuàng)紀錄地達到了32萬多平方米,相當于44個足球場。
從去年開始,京城IT賣場的扁平化進程開始加速。一方面,國美、大中在京城不斷開設新的連鎖賣場,并加大IT數碼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百思買、宏圖三胞等外地專業(yè)IT連鎖賣場也加快開店速度。
與此同時,一向被IT賣場忽略的北京東部地區(qū)也開始熱鬧起來。百腦匯在覬覦北京五六年之后,今年終于將在朝外大街開設北京旗艦店。去年年底,深圳順電也在北京三里屯開設了第一家精品賣場,而在同一區(qū)域,蘋果北京最大的體驗專賣店也高調開業(yè)。
從一地繁榮到現(xiàn)在的遍地開花,京城IT賣場的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老牌電子賣場漸顯疲態(tài)
007年以來,大型賣場無休止擴張,終于導致中關村進人了“僧多粥少”的惡性競爭時代。
目前,由于所售IT產品在種類上沒有多少區(qū)別,中關村各大賣場已顯露疲態(tài)。由于開業(yè)后客流一直不理想,2004年9月份建造的中芯數碼城已率先徹底退出中關村IT賣場競爭,硅谷電腦城已逐步改為經營辦公自動化產品,太平洋數碼電腦城則轉向以手機通信電子產品為主。
傳統(tǒng)賣場也曾嘗試突圍,海龍曾計劃在2007年開設5家海龍IT精品店,其西單店更是一度高調“亮劍”,但最終卻因為經營不善無疾而終。一位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傳統(tǒng)賣場很難跳出其固有的經營理念,另外包括統(tǒng)一收銀、連鎖物流等實際問題也一直未得到解決,這都制約了傳統(tǒng)賣場的轉型。
新興渠道商質疑中前行
近日,坊間風傳深圳順電將在五棵松附近建造北京第二家連鎖店,經營面積為2000平方米左右。對于順電、百思賣去年以來的逆勢擴張,業(yè)內始終充滿著質疑聲,而國美、蘇寧的高層在接受采訪時更是一致唱衰。
面對質疑,順電北京區(qū)負責人丁紅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開店講究的不是數量,而是質量。順電不做專柜,其產品全部從廠家進貨,以創(chuàng)造雙贏局面。而在服務方面,順電主推“顧問式服務”,其全部員工都是自有員工,其中70%具有大學學歷。
記者在順電、蘋果三里屯店采訪時也發(fā)現(xiàn),這些店都非常注重顧客的體驗,雖然人流與中關村熙熙攘攘不能相比,但每個^都可以盡情體驗自己想購買的產品。而且在產品分類上,順電也擺脫了按照品牌分類的方式,盡量把同類功能的產品以及配件都放在一起,方便了消費者的選購。這些中高端賣場的出現(xiàn),無疑豐富了京城IT賣場的業(yè)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