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 子
云南省檢察和公安機關公布了“躲貓貓”事件的最新結論;李蕎明死于牢頭獄霸的毆打,而“躲貓貓”則是牢頭獄霸編造的情節(jié)。對此,受害人李蕎明的父親李德發(fā)表示:“我們對政府的處理是滿意的,感謝網友和媒體?!?/p>
面對死者家屬的感謝,無論網友還是媒體,都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捫心自問,在整個事件之中,網友和媒體幾乎什么都沒有做成,他們只是出于本能地表達對常識的關注而已,熱鬧的“網友調查團”也是無功而返。一個生命的悲傷離去,之所以會引起舉國關注,并不是因為網友或者媒體有多大能耐,而只是因為當事者為此找了一個背離常識的借口。在很大程度上,人們關注的甚至不是“李蕎明之死”,而只是“躲貓貓之疑”。
沒有“躲貓貓之疑”,“李蕎明之死”也許根本不會成為新聞事件。不是有那么多人同樣死在看守所或者監(jiān)獄而始終得不到合理解釋嗎?比如阜陽“白宮”舉報人李國福不就在監(jiān)獄里“被自殺”了嗎?比如原廣西平樂縣法官黎朝陽不就因為“青壯年猝死綜合癥”而暴死桂林興安縣看守所嗎?再比如因“躲貓貓”事件而浮出水面的——3年前與李蕎明一樣也是死在第9監(jiān)室的李榮林,公安機關僅支付3萬元“安埋費”,不就讓其“靜悄悄死去”了嗎?
因為蹩腳的“躲貓貓”死亡原因解釋,我們得以在各種社會傳說之外,偶然真實窺見歷來不為人知的“看守所社會”的一條細縫,如果我們不努力扒開細縫讓更多陽光滲透進去,細縫就會瞬即關上,不為人知的“社會”就會重新歸于封閉,也許仍會有人繼續(xù)不明不白地死于看守所,只不過在試圖隱瞞真相的時候會找一個比“躲貓貓”更接近常識的理由。從這個意義上說,李養(yǎng)明被證實為牢頭獄霸毆打致死,僅僅應該只是“躲貓貓調查”的一個開始,而遠遠不是結束。在淺層的“躲貓貓之疑”被揭開之后,繼續(xù)深入的“扒糞運動”才真正成為可能。
超越個案之上,更有必要追問的是:牢頭獄霸究竟是怎樣“煉成”的7或者說,難道僅僅只是看守所“在管理上有問題”嗎?我很想相信這樣的解釋,但這卻和“躲貓貓”游戲一樣不符合常識。那么,真相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