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2)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以發(fā)作性鼻癢、連續(xù)噴嚏為主要臨床特征,常伴流清涕和鼻塞。嚴重影響現(xiàn)代人的生活質量。并可誘發(fā)支氣管哮喘、鼻竇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或與變應性結膜炎同時發(fā)生。筆者采用通陽開竅法治療過敏性鼻炎54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1 入選標準 參照《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的標準》[1]。(1)具有鼻癢、噴嚏、鼻分泌物和鼻塞4項癥狀中至少3項,常年性者在有癥狀的日子里每日累計達0.5~1 h以上。(2)鼻腔檢查可見鼻黏膜蒼白、水腫或充血、腫脹;花粉癥患者往往有明顯的結膜充血、水腫,嚴重者眼瞼腫脹;發(fā)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和(或)結膜刮片嗜酸性粒細胞檢查陽性;變應原皮膚試驗呈陽性反應,至少1種為(++)或(++)以上。排除條件:陽虛感冒患者。
1.2 一般資料 所有病人均為我院2003~2007年門診病人,根據(jù)就診日期單、雙號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4例,男33例,女21例,年齡14~49歲,病程7個月~15年;對照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齡16~52歲,病程9個月~18年。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以12 d為1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治療組:基本方:制附子5 g,生姜15 g,細辛5 g,薏苡仁30 g。鼻塞甚而汗出少者加麻黃或辛夷花;有脈弱、腰腿酸軟,雙下肢畏寒等腎陽虛明顯的附子從10 g用起,酌加干姜、炙甘草、肉桂、仙茅、鎖陽等藥;氣虛明顯者加黃芪15 g;鼻涕色黃久郁化火者酌加黃芩;有血瘀者加桃仁10 g,浙貝母8 g;平素脾氣急躁者宜加靈磁石20 g,牡蠣20 g。水煎口服,每日3次。女性月經(jīng)期暫時停藥。對照組:西替利嗪片,口服10 mg,1次/d,若鼻塞嚴重者用1% 麻黃素滴鼻液,每次1~2滴,每日3次。
1.4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擬定。痊愈:癥狀、體征消失,3月以上無復發(fā);顯效:癥狀、體征消失,3月以上有復發(fā);有效:發(fā)作時癥狀及體征減輕,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無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痊愈31例,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4.7%;對照組痊愈12例,有效19例,顯效7例,無效9例??傆行?1.0%。兩組總有效率對比有顯著差異(χ2=4.44,P<0.05)。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變應性鼻炎是特異性個體接觸致敏原后由IgE介導的介質(主要是組胺)釋放,并有多種免疫活性細胞和細胞因子等參與的鼻黏膜慢性炎癥反應性疾病。抗過敏藥物僅可以緩解過敏癥狀,不能改變過敏體質,故病情易反復發(fā)作。
過敏性鼻炎屬于中醫(yī)“鼻鼽”范疇。歷代醫(yī)家多認為“鼻鼽”與肺、脾、腎三臟虛弱,功能失調有關。筆者通過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鼻鼽患者中有脾虛癥狀的較少見,其與肺腎虛的關系最大?!端貑枴ば魑鍤馄吩圃啤澳I為欠為嚏”,《靈樞·營衛(wèi)生會篇》云:“衛(wèi)出于下焦”。肺主衛(wèi)氣,腎中之陽氣為一身陽氣之根本。腎陽虛則肺易失其宣布功能。清·鄭壽全在《醫(yī)理真?zhèn)鳌分兄赋觥昂霰橇髑逄椴恢?,噴嚏不休……”“乃先天真陽之氣不足于上,而不能統(tǒng)攝在上之精液故也”,“法宜大補先天之陽”。筆者認為鼻流清涕由真陽不足所致。肺腎虛則玄府郁閉。機體本身有一種自行調節(jié)機能,可以以噴嚏之勢而宣布郁閉之肺氣,故噴嚏不止[2],自我噴嚏不能開啟郁閉之則鼻塞。故遵其義用制附子壯元陽,補命火,搜逐內(nèi)陷之寒邪;細辛走經(jīng)竄絡,啟閉開竅,開通上焦玄府,還能助附子撥動腎中機竅,引腎中陽氣上助肺氣;生姜辛溫助肺,肺氣得助而肺氣復宣。玄府為氣機升降出入之門戶,玄府郁閉,氣液流通不暢,故多有兼挾,尤以痰濕內(nèi)蘊多見,故加薏苡仁健脾滲濕。諸藥合用有溫腎益肺,通陽開竅。陽氣回復,玄府暢通,氣機升降正常,故諸癥緩解,療效持久。臨床需根據(jù)兼夾情況酌加藥物,否則療效欠佳。臨證時還應注意與上寒下熱及局部久郁化熱之證鑒別。
[1]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2005,4(3):166-167.
[2]朱曾柏.朱曾柏疑難雜癥經(jīng)驗集[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