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民生
1.操作不當引起注射劑量不準
宮師傅今年47歲,使用預混胰島素治療近4個月。他說,在裝入新筆芯后,頭幾次注射時血糖控制都比較理想。但隨著筆芯中的胰島素減少,血糖常出現(xiàn)大的波動。
分析后得知,宮師傅由于怕麻煩或擔心弄臟針頭,每次注射后針頭一直裝在筆上,重復使用。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兒。他使用的胰島素30R預先混合了30%的短效胰島素(R)和70%的中效胰島素(N),靜置一段時間后,藥液就會分離成部分透明的上清液(R)和部分不透明的米湯樣液體(N),故需要在每次注射前上下?lián)u動十余次使其充分混勻。若針頭一直裝在筆上,環(huán)境溫度或是注射前搖動以及其他因素,都會使筆芯內(nèi)外壓力改變,導致部分藥液從針尖滲出,使預混液的劑量發(fā)生改變。反復出現(xiàn)這種情況,血糖就控制不好了。
使用預混劑型筆芯者,一定要堅持每次注射后都將針頭卸下。如果重復使用,裝卸針頭時必須格外注意,最大程度地避免感染。當然,有條件的人還是應(yīng)該及時更換針頭,避免多次使用引起皮膚感染,同時還應(yīng)做到隨時監(jiān)測血糖。
2.反復在同一部位注射惹的禍
馬大爺今年58歲,用胰島素治療近2個月。他習慣在腹部的同一部位注射胰島素,很少換地方。結(jié)果,這個注射部位鼓出了一個小包。
胰島素皮下注射的部位要經(jīng)常更換,最好1周之內(nèi)不要使用同一位點注射。短時間內(nèi)多次在同一部位注射,不僅使局部皮下組織吸收能力下降,影響胰島素的吸收和利用,而且胰島素制劑還會與體內(nèi)一些成分結(jié)合,在皮下形成塊狀物,造成毛細淋巴管堵塞。
胰島素常用的注射部位有腹部(旁開肚臍5厘米)、上臂外側(cè)、大腿中段外側(cè)、臀部。各部位皮膚對胰島素的吸收速度不同,上臂及腹部比臀部及大腿吸收快,在注射時應(yīng)予以注意。為防止脂肪萎縮或肥厚,應(yīng)輪替注射部位,可在上臂注射一段時間后換腹部或臀部再注射一段時間。在同一部位排序進行多次注射時,兩次注射間距應(yīng)大于2厘米。
有硬結(jié)或脂肪萎縮的部位會影響對胰島素的吸收,應(yīng)避免在該處注射。
3.不應(yīng)長期使用同一針頭注射
孔老師今年49歲,使用胰島素不久,血糖就得到了較好的控制。但最近注射部位出現(xiàn)了瘙癢、紅腫、疼痛的癥狀。原來,由于胰島素筆不屬于醫(yī)保報銷范圍,她出于經(jīng)濟方面的考慮,就反復使用同一針頭,有時還用酒精棉球擦拭用過的針頭后再次注射。
胰島素筆的針頭是—次性使用的,重復使用的危害包括:①胰島素筆針頭非常細,是按照一次性使用標準生產(chǎn)的,重復使用容易使針頭折斷在體內(nèi)。②使用過的針頭針管內(nèi)會有殘留的胰島素結(jié)晶,反復使用會堵塞針頭。③重復使用會使針尖出現(xiàn)鈍、毛刺、彎曲和倒鉤,導致注射部位出血、擦傷,還會加劇疼痛感,造成皮下組織的微型創(chuàng)傷,時間長了會導致皮下脂肪硬結(jié)的產(chǎn)生,使胰島素的吸收率下降。④重復使用后,空氣中和針尖上的細菌可通過針管進入筆芯,既污染了藥液,也增加了局部感染的風險。⑤影響胰島素的濃度和注射劑量。如果注射后不卸下針頭,當病人將注射筆從涼爽的地方帶到溫暖的地方(比如夏季出門,或冬天進入有暖氣的大樓)時,筆芯里的胰島素會膨脹從針頭溢出,導致混合胰島素的濃度改變。反之,當病人將注射筆從溫暖的地方帶到?jīng)鏊牡胤?胰島素體積收縮使空氣進入筆芯產(chǎn)生氣泡,可能導致注射后漏液,影響劑量的準確性。⑥用酒精棉球擦拭針頭會破壞其表面的保護層,增加注射時的疼痛感。因此,最好不要重復使用胰島素筆針頭。
4.注射方法不當引起疼痛加劇
劉經(jīng)理39歲,因工作原因經(jīng)常在外用餐,醫(yī)生建議他用胰島素治療。但他因為害怕疼痛而非常緊張,每次進針都猶豫不決,結(jié)果每次注射后都覺得很痛。為此,他甚至想放棄胰島素治療。
可減輕疼痛感的方法有:①注射前用一只手輕輕捏起約3厘米寬的皮膚,引起輕微疼痛后再注射。這樣既方便注射,又能分散扎針引起的疼痛感。②注射時進針要果斷,進針越慢越猶豫,疼痛感越強。進針和拔針時要保持同一個方向,以避免因損傷而引起的疼痛。③及時更換注射部位,與上一次注射部位的距離應(yīng)大于2厘米,注意避開皮膚感染處及皮下硬結(jié)處。④在消毒皮膚的酒精干了再注射,也可以減輕疼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