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碧 肖芳秀
摘要介紹了肉蓯的人工種植技術,包括土壤與寄主植物選擇、繁殖、接種、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內(nèi)容,以期為肉蓯蓉的人工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肉蓯蓉;人工種植;土壤選擇;接種;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S567.2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3-0045-01
肉蓯蓉(Cistanchesalsa(C.A.Mey.)Benth.et Hook.f),別名蓯蓉、大蕓、寸蕓。主要分布于亞洲荒漠地帶,我國西部的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寧夏、青海等省區(qū)有分布,新疆主要分布于北疆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的流動、半流動、固定沙地和戈壁鹽堿地,新疆的肉蓯蓉分布廣,產(chǎn)量大,近年來已居全國首位。
1形態(tài)特征與生長習性
肉蓯蓉為寄生植物,莖肉質(zhì),圓柱形或稍扁,高40~180 cm,具鱗片狀葉。4~5月出土,5~6月開花,花有淺紅色、紫色、黃色等,蟲媒花,并有特殊氣味,花序穗狀,管狀鐘形;種子6~7月成熟。果褐色,橢圓形,種子微小,種皮上有1層果膠質(zhì),可保持種仁水分,適于在干旱環(huán)境生長。
2人工種植技術
2.1土壤與寄主植株選擇
選擇光照充足、降雨量少、排水良好、晝夜溫差大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區(qū)沙地及鹽堿沙地種植為好。寄主植株為紅柳、梭梭等。選擇天然紅柳、梭梭林較為集中的荒漠沙地或人工種植的紅柳、梭梭林地。采用滴灌帶澆水施肥,撫壯寄主,進行圍欄,防止牛羊啃食,寄主植株栽植成活后當年或第2年接種肉蓯蓉。
2.2繁殖
種子繁殖,在距離寄主植株20cm處,挖深50~80cm、寬1m的溝。將溝底土壤打細整平后,人工撒沙2cm厚,把種子點播于床上,施入腐熟牛羊糞(糞土比例1∶3),覆土30~40cm,最上面留澆水溝或苗床坑,以便澆水,播種后保持苗床濕潤,誘導寄主植株根延伸至苗床上。春秋季均可播種,第2年苗床內(nèi)有部分肉蓯蓉寄生,少數(shù)出土生長,大部分在播種后2~4年內(nèi)出土。在5月底肉蓯蓉開花時,有條件的可進行套袋或人工授粉,可大大提高肉蓯蓉結實率,選粒大、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留種。
2.3接種
春、夏、秋季都可種植。肉蓯蓉人工種植技術的關鍵是提高接種率。肉蓯蓉千粒重0.09g,1g種子約1.1萬粒,人工撒種只能種10~15m長,種子利用率低。另外,肉蓯蓉種子休眠期長,進行種子處理才能提高接種率,采用種子紙進行接種種植,可以提高種子的利用率,接種率可達80%以上。采用寬窄行,寬行行距3m,窄行1m,株距1m。①穴式接種。將定植成活后的寄主植株的一側(cè)挖開,露出幾條健壯根系,接種坑選在距寄主植株50cm的行間位置,長、寬各40cm,深度40~60cm。將接種坑底部做成面向寄主45°左右的斜面;將種子紙鋪在斜面上,吸水紙面向上,將與過篩細沙拌勻的肉蓯蓉種子(平均每株100粒左右)撒于紅柳、梭梭須根系周圍,然后將坑填平踏實,必須保證有良好的墑情,以便使寄主植株根系和肉蓯蓉種子形成良好的寄生關系。②溝式接種。將定植后成活的寄主植株的一側(cè)挖開,露出幾條健壯根系,然后在距寄主50cm處開溝,溝寬40cm,深40~60cm。先將接種溝底做成面向寄主45°左右的斜面,鋪上種子紙,吸水紙面向上,在溝內(nèi)撒上經(jīng)處理過的種子(平均每株100粒左右),與回填的少量土拌勻,將坑填平。
2.4田間管理
對降水偏多的地區(qū),應及時排水,防止因土壤濕度過大造成爛莖。對干旱缺水地區(qū),寄主植株根部土易被風刮跑造成裸露,應注意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植株根部附近進行防風,對定植嫁接后的寄主植株越冬前要及時培土或進行薄膜覆蓋,一是保溫防凍、防旱,確保安全越冬;二是縮短寄主休眠期。
2.5病蟲害防治
地下害蟲種蠅及大沙鼠是危害肉蓯蓉的主要病蟲害,應在每年4~6月肉蓯蓉出土生長時期加以防治,以減少損失。種蠅發(fā)生在肉蓯蓉出土開花季節(jié),打洞蛀入地下莖基部,危害嫩莖,可用90%敵百蟲或40%久效磷乳油1 000倍液噴霧地上部分或澆灌根部。大沙鼠啃食出土嫩莖,用毒餌于洞口外誘殺,毒餌應按技術規(guī)程投放,以免其他野生動物中毒死亡。
2.6采收
一般4~5月上旬采挖剛出土的肉蓯蓉作藥材,這時的肉蓯蓉質(zhì)量最佳。要注意采大留小,秋季也有少量出土,應以春采為主。將采挖的肉蓯蓉去掉花序或蓯蓉頭,以免消耗基部養(yǎng)分,晾曬于干凈的沙灘或房頂上,當肉蓯蓉由黃白變成肉質(zhì)棕褐色時,即可包裝進行出售。
3參考文獻
[1] 鄭興國,陸中元,王程,等.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J].中國林業(yè),2001(6):35.
[2] 劉永博,楊黎明.肉蓯蓉栽培與管理[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1(8):22-23.
[3] 鄭興國,陸中元,王程,等.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新疆林業(yè),2001(2):29-30.
[4] 高煥,馮啟.肉蓯蓉人工種植技術研究[J].內(nèi)蒙古林業(yè)科技,2001(S1):45-46.
[5] 柳文彥.肉蓯蓉人工種植技術[J].新疆農(nóng)墾科技,2007(3):26.
[6] 韓學儉.肉蓯蓉種植技術[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6(9):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