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口果人爾能看日月白這段言舌,那言兌日月人爾白勺目艮目青有嚴重白勺散光。”能看明白這句話吧,可能讀起來有點吃力,這是網絡上的一句玩笑話,采用了一種奇特的表達,“翻譯”過來就是“如果你能看明白這段話,那說明你的眼睛有嚴重的散光”。
類似的還有我們經常見到的“弓雖”,這是“強”字的分散排列,它甚至入選了由“貓撲網”和“天涯網”聯(lián)合舉辦的“2004年十大網絡流行用語”之列?!肮m”被廣泛用于BBS中某個強帖后面的跟帖中,有的為了表達對強帖的強烈感嘆,甚至用“走召弓雖”來跟帖,意思是稱贊其“超強”。
漢字呈方塊形,一字一符,每字占一個方塊。這種特殊表達是將一個左右結構的字符拆分開來,在認讀的時候將其合起來,當成一個字來理解。網絡上經常見到的其它例子還有,把“好”寫成“女子”,把“頂”寫成“丁頁”。甚至還有生硬地直接將原漢字的部件拆開來分別書寫,如“深圳”寫成“氵罙土川”,“詫”寫成“讠宅”,有的則是將拆字后不獨立成字的部件轉化為相應的可獨立成字的漢字,如“說”寫成“言兌”,“拍”寫成“手白”。
從語言運用的角度看,網絡語言中這種特殊表達其實就是傳統(tǒng)拆字合字修辭格的一種變相運用,是作者拆離成文,讀者組合解意。劉勰《文心雕龍·明詩》中說:“離合之發(fā),則明于圖纖?!币馑际钦f離合漢字從漢代的圖纖文字就開始了。纖言是秦漢間一些文人、政客編造的預示吉兇的隱語。如漢末童謠說:“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是一則暗隱“董卓當死”的讖語。其中“千里草”隱“董”,“十日卜”隱“卓”,用的就是離合漢字的方法。后代一些文人墨客還將其運用到小說、戲劇、詩歌等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另外,大量的對聯(lián)、字謎等民間游戲中也存在拆字現(xiàn)象。如《儒林外史》中張俊民說‘少不得言身寸”,這也是很明顯的將“謝”拆成“言身寸”三字,但閱讀時應作為一個字理解;王實甫《西廂記》: “君瑞是個‘肖字這壁著個‘立人,你是個‘木寸‘馬戶‘尸巾?!?詩歌中也不乏其例,如南宋人《苕溪集》有拆字詩一首:“日月明朝昏,山風嵐自起,石皮破仍堅,古木枯不死??扇撕萎攣?,意若重千里,永言詠黃鶴,志士心未已?!庇械奈娜搜攀吭诮煌鶗r甚至直接把拆字作為一種文字游戲來互相調侃。這主要見于對聯(lián)、字謎中,如對聯(lián):上聯(lián),張長弓,騎奇馬,單戈作戰(zhàn)。下聯(lián)是:嫁家女,孕乃子,生男曰甥。這是一組徹底的拆字聯(lián)。字謎中也很有豐富的拆字現(xiàn)象,如“一人一張口,口下長只手”,謎底是“拿”。
非文學作品也常有拆字現(xiàn)象,如姓“張”的人與陌生人見面時,自我介紹通常會說:“我姓張,弓長張。”這是為了避免聽者誤以為是“章”而作的拆字式的說明。還有的江湖術士利用拆字來算命卜卦,通常被叫做“測字算命”,其實是一種迷惑老百姓的騙術。
網絡語言中運用拆字合字表達的原因分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刻意求新:網絡語言使用者為了彰顯個性,刻意追求與傳統(tǒng)表達相異的方式,使話語生澀化,故意選用這種奇特的表達。把字分開來寫,使其寬度增加,有利于取得視覺效果。
(一)避諱:行文中為了避免字面粗俗,將一些不雅的詞進行拆分。如將“他媽的”寫成“人也女馬白勺”,“強奸”寫成“弓雖女干”。
(二)隱秘:行文的目的是為了揭露、控訴或曝光某種不平的社會現(xiàn)象,含蓄曲折地表達作者的本意,這需要文章的表達形式具有一定的隱秘性。如有人發(fā)了一段短文,主要是為了表達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不滿,揭露某種社會問題。以下摘錄其中一小段:“钅失道咅阝發(fā)言人一再弓雖讠周,讠兌戶斤讠胃白勺春運火車票危木幾白勺木艮本原因是運力不足導至攵白勺亻共不應求,戶斤以實彳亍實名制氵殳有必要。……乘客不亻又非要買高亻介票,不矢口道黃牛亻言息白勺人甚至木艮本氵殳有木幾會買至刂票,口那忄白火車上全是空亻立。這京尤是王見實,春運火車票白勺王見實?!?因涉及到較為敏感的社會問題而不便明言,采取拆字這種形式較為隱秘曲折地表達了網絡寫手的情緒,表達了他們對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不滿。
(三)反諷:正常的“強”是表示厲害的意思,通常是個褒義詞,如果拆開來寫,有時只是為了表達一種反諷,例如:“帖子一大篇,但其實說得毫無道理,一句‘弓雖!說你好能瞎掰。”
我們認為,網絡語言中出現(xiàn)的拆字合字現(xiàn)象正是漢字離合修辭法在信息時代的最新運用。漢字從左至右的橫向書寫格式為這種拆字合字創(chuàng)造了便利的條件,所以一般運用在左右結構的漢字上。以拆字根為基礎的五筆輸入法等形碼輸入法可以直接輸入漢字偏旁,方便了網絡語言中漢字的拆分。
現(xiàn)在網絡上為了更多更快地運用這種特殊表達,已經開發(fā)出專用的拆字軟件。這種軟件打開后,會最小化到右下角,在聊天窗口或記事本中寫一段漢字,選中這一段文字后,按下組合鍵Ctrl+D,就會將所有左右結構的漢字自動拆開。
此軟件的出現(xiàn),可能會導致拆字合字在網絡語言中的泛濫,因為過去要依賴五筆輸入法等形碼輸入法,現(xiàn)在可以擺脫這種依賴。過去往往只是少量的拆幾個字,現(xiàn)在可以大量地拆整篇文章。
當然,現(xiàn)代網絡語言使用者不一定是直接繼承傳統(tǒng)拆字合字的游戲,而是他們在運用網絡語言的過程中,根據(jù)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和行款走向,做出的即時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拆字合字游戲的原理不謀而合。
雖然拆字合字給人們帶來新奇的視覺感受,但拆字合字不僅破壞了漢字自身形體的完整性,而且表意也不明確。這種字謎式的拆字合字表達,也不利于交際,是不值得提倡和效仿的,更不能無限制地衍生使用。
(白小麗 重慶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4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