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事了多年的英語教學,和許多同僚們一樣,我們不無感嘆:英語難教!而學生們更是反應:英語難學!更有的把英語定為“雞腸”“鬼話”從而放棄學習英語。為改變這種“教者累,學者難”狀態(tài),我不斷地探索、改進教學方法,直到學習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才恍然大悟:以往的教學方法,改來改去始終都沒有真正跳出“灌輸”這個圈子,作為老師,總是思考要怎樣“把東西教給學生”,卻把學生的“學”的主體給忽視了。我在我校高一(2)班嘗試應用這種教學理念,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關于生本教育
郭思樂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書中指出: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充分相信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旨的教育,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深層意義就是以生命為本,實現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最終是依靠生命自身。人具有學習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順應人的天性;同時人又具有發(fā)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依靠學生,是教育成功的密訣。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生本教育的課堂給學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動手、合作、探究、交往的氛圍中去獲取知識,為他們的潛能的發(fā)揮和往后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奠定基礎。
由于生本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自身感悟為主,教師只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能不講的盡量不講,能少講的盡量少講,只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必要的點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最后達到不教而教的教育境界。
二、實施生本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建立師生和諧的情感因素
在這里我之所以把和諧師生的情感因素當作是實施生本教育的前提和基礎,是因為任何一種學習策略的實施都依賴于學生的積極的學習動機,而學生的情感因素往往是學生學習動機的原始動力,“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要喜歡老師,就會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去完成一個個任務。那么,如何做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呢?
首先,要建立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應用于課堂,但建立在平時。熱愛學生,善于與學生交流,關注并理解學生情感和需求,尊重、信任、依靠學生,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的關系,就能提高教師的個人魅力。
其次,創(chuàng)設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教學中盡可能地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親和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愉快輕松、無壓力的學習環(huán)境,使師生雙方在水乳交融的環(huán)境中形成有利于教學活動開展的氛圍。例如一個風趣幽默的俏皮話,或讓學生摘引英語笑話、順口溜在課前熱身的Free talk時候講,或課前熱身即興地“寒暄”以代替千篇一律的Good morning!如:“oys and girls are you fine today?”“Jack ,you look tired. Did you have a good sleep last night ?”It's much colder than yesterday. You 'd better wear more warm clothes.”“You look so happy, what class did you have just now?”“Have a good weekend, everybody.”這些“寒暄”一方面可緩和班級的緊張氣氛,另一方面又可融洽師生關系,讓學生喜歡英語課,增強學習動機,這是英語課上實施生本教育的前提基礎。
三、引入生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
1 組建合作模塊,形成競爭局面
為了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和交流,大幅度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我將全班按四至六人不等分成十個學習小組,各個小組自命組名, 以增強各成員的主人翁精神,什么“棒棒糖”“激優(yōu)一族”“0986”pizza hut“forever love”等一大串可愛又有趣的名字由此誕生。每個小組除上課時討論學習外,課后也仍是一個整體,要共同收集資料,交流學習,信息互補,進行伙伴式聽寫和Role-play訓練,檢查組內同學完成背誦課文的情況,完成課前學習任務等。
為確保小組學習能長久有效地堅持下去,我采取了積分競賽的方法(分數對于職校生很重要, 因為學校有補考重修制度),分為組際競賽和個體競賽,班長負責各成員分數的登記與統計,科代表負責各組分數的登記與統計,每隔一段時間選出最佳團組和最佳個人, 最佳團組和最佳個人可以在期末總評時拿最高平時分數和一些小獎勵,如本子,筆,糖果,用校園卡請吃飯,或用數碼相機免費照相、洗相,選出明星學生貼于班里的宣傳欄上。為避免好生“包場”現象,我硬性規(guī)定每組應保證有后進生發(fā)言和參與的任務。為鼓勵后進生參與,教師須有目的地讓他回答他能夠回答的簡單問題,同時注意保護他的自尊,教師可叫他的學號,但又要要顯出隨機的樣子,確保機會均等人人有份。
2.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能力
埃德加·富爾在《學會生存》中精辟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傳統教學使得學生形成了很強的依賴心理,他們盲目聽課,盲目做筆記,離開老師的叮囑就不知道該學什么,如何學,更談不上潛能的發(fā)揮和奠定往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應該說,必須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才能談得上生本教育。為此,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訓練他們的自學能力:
(1) 有步驟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形成預習習慣。分為兩步走:一是過渡適應期,由老師給出一定的資料、材料,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理解練習,在練習中體現重難點;二是讓學生自己通過互聯網、字典、課本等渠道尋找資料,自己設定一些題目,嘗試找出重難點,課堂上小組討論,教師總結。
(2) 讓學生擔任小老師
“生本教育的方法論是:先做后學,先會后學,先學后教,少教多學,以學定教,不教而教。”在這種模式下,教室不再僅僅是教學授課的場所,它更像一個讓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老師不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和組織者:讓學生擔任小老師為同學講解課程,他們需要備課——讀好課文、單詞、搜集資料,還想辦法讓他們的課生動有趣。例如在學習Healthylifestyles時, 旅游班陳謹幫同學機靈地把同學帶到中國的長壽之村去,自己作為tour guide向游客們介紹了當地老人長壽的秘訣——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了健康的身體素質Describing People這一單元時,有的學生準備了一系列教具——家庭照、與黑人朋友的照片、自己的粉絲照,還有在黑板上一氣呵成的素描等,以問答的方式一一介紹。
另外,還可讓學生自己命題單元小測,各組交流作答,學習的難題盡量由學生之間解決。通過一學年的嘗試,我驚喜地發(fā)現,讓學生擔任小老師不僅學會了搜集資料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積累了知識,又增加了他們的膽識和做事情的能力,為以后參加工作打好基礎。
(3)布置自主選擇型作業(yè)
生本教育的深層意義就是以生命為本,教育的功能在于順應人的天性,發(fā)揮人的個性。而一直以來,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練習多是圍繞著教材、教參來設計,形式單一,內容重復,壓制了學生的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久而久之,同學們“談作業(yè)而色變”,找一切借口不交或遲交作業(yè),結果是學生累,老師更累。為了使學生更加主動更有質量地完成作業(yè),我認為,作為老師在設計英語作業(yè)時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發(fā)揮人的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要做到下述兩點:
第一, 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選擇作業(yè)的難度。
例如,在學完stages of life 單元后,我給學生設計了選擇自由套餐的作業(yè)——A套餐:Read the new words and dialogues several timesB套餐:Make a survey about your English teacher and classmate's lives stages then write a passage about itC套餐:Make a new dialogue with your classmateD套餐:Please arrange some homework for yourself
第二,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喜愛與特長, 自主選擇作業(yè)的方式。
為滿足學生因不同的愛好和特長帶來的不同的學習需要,我讓他們在完成作業(yè)時自己選擇做作業(yè)的方式,可圈可劃,可抄可寫, 可訪可評,可演可唱, 可畫可作,不拘一格,呈現豐富多彩的景象。例如:一位同學在學完The seasons of the year 單元后,畫了春、夏、秋、冬四季風景圖,并作了描繪四季的英語小詩;一組同學在學習Around the house 單元時,用牙簽制作了未來理想之居所,對各設備注上英語單詞,以備在上課時給同學們講授(兩幅作品如今還在學校學生作品欄目展覽);一位學生在學習Stages of life時,和其他同學一起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內容分別是采訪村里80歲、60歲、40歲、20歲、10歲五位不同年齡段的人,他們的不同的人生經歷,反映了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以此鼓勵自己要勤奮學習報效社會的決心和理想;也有的同學喜歡關注時事,把他每天所看的新聞Headlines 在第二天以“中西合璧”——中英文并用的方式報道給同學。這樣一來,同學們在完成作業(yè)獲得知識的同時,又發(fā)揮了自己的特長,讓他們嘗到“學之有用,學之有味,學之有成”的甜頭。因為人有渴望實現自己價值的天性,能嘗到這樣的甜頭,再讓他們做作業(yè)時,他們何樂而不為呢?
以往教學中老師牽著走甚至是推著學生走不同,實行生本教育的實驗班大部分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較起其他班的學生,他們更顯得積極自信、知識豐富、思想活躍、合作向上,而且在每次考試中都取得了令人驚喜的優(yōu)異成績。
官賽華,教師,現居廣東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