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蘭 滕曉文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語文應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八枷氲赖滤刭|”被放在“科學文化素質”的前面,明確地突出了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新課程標準認為高中語文“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在這里,語文課程又被賦予了鮮明的人文價值。可見,語文教學肩負著“傳道”育人的重大職責。因此,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落實育人任務,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的統(tǒng)一,智育與德育的統(tǒng)一,成為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人文精神是語文教學的基本屬性。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寫道:“沒有人,一切創(chuàng)造只是荒蕪,徒然,沒有終極目的?!弊匀坏淖罡吣康氖俏幕娜?。中國文化燦爛古老,博大精深,語文教師作為祖國文化的傳承者,根本責任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文化素養(yǎng)和有文化氣質的人。怎樣履行這一神圣職責呢?筆者認為:其一,語文教師自身要積淀一定的人文底蘊。《學記》說:“能博喻,然后能為師;能為師,然后能為長;能為長,然后能為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若能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自然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二,語文教學的本質是語言教學。而語言本身是人的一種特性,因而語言具有鮮明的人文屬性。沒有語言,就沒有人文?!安恢裕瑹o以知人也?!保ā墩撜Z·堯曰》)因此,語文教學必須以語言的感受、涵詠、領悟、運用為基本內容,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靈動,品味語言的氣韻,提高學生學習語言與運用語言的能力。其三,語文教學應具有濃厚的人文情懷。情感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沒有情感,就沒有語文教學。從閱讀學講,文章本是情鑄成,字字句句吐衷腸。閱讀是讀者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從寫作學講,作文是情感宣泄的一種方式,情到深處文自工。語文教學應把人文關懷,情感熏陶放在重要位置。
美學是真正的人學。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審美活動過程。從審美客體講,現(xiàn)行教材中包涵了眾多審美因素,如小說中的主題、形象,散文中的畫面、結構,詩歌中的意境、意象,戲劇中的人物性格與矛盾沖突,還有文章的構思美、立意美、結構美、意境美、語言美等等,這些都具有豐富的審美意義。從教學審美主體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審美心理活動,如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審美想象、審美情緒以及審美靈感等。從課堂美的創(chuàng)造主體講,教師授課講究教學藝術,即教學活動具有可欣賞性、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這本身就屬于教學的審美范疇。因此可以說,語文教學就是在審美。
語文教學伴隨著豐富濃郁的情感活動,在這種情感活動中,最基本的情感是審美情感。只有當學生對語文教學產生了美感,才會真正引起其心靈的共鳴。審美是一種情感體驗,也是一種價值判斷。用審美精神關照語文教學旨在把語文教學當作一個審美的整體加以感受,用審美的精神分析語文教學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關系,揭示語文教學與美的聯(lián)系,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興趣,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培養(yǎng)學生一雙審美的眼睛,讓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進而提升語文學習的人文品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正是我們期待的語文教學的高層次境界。教材文質兼美的作品,即是一塊塊的情感天地,教師可以通過富有情感的教學,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真摯情感,使學生不僅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蘊含的真、善、美,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
語文教師應該成為研究者。教師既是教學的主人,又是教學研究的主體。只有當這個“主體”的研究意識真正形成了,教學才可能得到真正的改觀。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最大弊端,就在于大一統(tǒng)的教學思想的束縛,導致了語文教師專業(yè)自主權力的缺失,造成教學的依賴性過強。語文教師擁有研究精神就要把“研究”作為解放自己的武器。加強教學的全程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學系統(tǒng)。語文教師成為研究者意味著自己不再是一個旁觀者,照搬專家、學者的方法,而是在實踐中開展行動研究。有了研究精神,就能夠走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就能夠在學生面前樹立真實“自我”的形象,做一名語文教學的主人。
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往往是內在的、深層的,個別是隱蔽的,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滲透德育,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容上,而應深入挖掘教材內在的德育因素??傊?,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教學,積極探索,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挖掘語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適時地進行德育滲透,使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潤物細無聲”,滋潤到每個學生的心田。
徐東蘭、滕曉文,教師,現(xiàn)居山東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