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振朋 溫明霞
施肥是板栗栽培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提高板栗產量、改善板栗品質、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顯得尤為重要,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1根據(jù)板栗的需肥特性,合理施肥
板栗對氮磷鉀的需要量較大,吸收時期各不相同。氮的吸收量大且時間長,從芽萌動開始至果實采收前都在持續(xù)吸收,其中又以果實迅速膨大期的吸收量最多,采收后才逐漸減少。磷的吸收從開花后至采收前都較穩(wěn)定,但吸收量少,吸收時間也比氮鉀短,磷是促進花芽分化、果實發(fā)育、種子成熟和增進品質的重要物質,對板栗的結果性能和產量極為重要。鉀從開花前開始少量吸收,開花后逐漸增加,果實膨大期吸收最多,采收后又急劇減少。因此,在年生長周期中,從初春的雄花分化起至開花坐果這段時期,需氮最多,鉀次之,磷較少;開花后至果實膨大期需磷最多,氮鉀次之;果實膨大期至采收,需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
板栗除需充足的氮磷鉀三要素外,對中量元素鎂和微量元素錳、硼也特別敏感,如缺乏或不足,就會發(fā)生嚴重的生理障礙而影響生長發(fā)育。據(jù)測定,板栗是需錳量高的果樹,生長發(fā)育正常的樹葉片含錳量為1000~2500mg/kg,若低于1000mg/kg,就出現(xiàn)葉片黃化,生長受阻。如果缺鎂或供量不足,葉脈間會出現(xiàn)萎黃,褪色部分漸變成褐色而枯死。由于硼是促進花粉發(fā)芽、花粉管生長和子房發(fā)育的重要元素,土壤缺硼就會導致出現(xiàn)空苞。據(jù)調查,土壤有效硼含量為0.56~0.87mg/kg的栗園,結果正常,空苞率只有3%~6.9%;硼含量為0.2~0.4mg/kg的栗園,產量很低,空苞率竟高達44%~81%。因此,板栗施肥應根據(jù)對不同元素的吸收規(guī)律,掌握肥料吸收的最大臨界期,適時地加以補充,才能發(fā)揮肥料的最大效益。
2正確掌握板栗的施肥時期
板栗的生長周期分為萌芽期、新梢生長期、開花期和果實發(fā)育期。適時施肥有利于根系吸收,充分發(fā)揮肥效,對于新梢生長、花芽分化、果實膨大、提高產量和品質以及抗逆性等,都有密切關系。所以,確定施肥時期是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
2.1基肥
在生產實踐中,基肥一般均為遲效性的有機肥料。有機肥料施入土壤中,必須經過腐爛、分解、礦質化后,才能被根系吸收。因此,作為基肥的有機肥必須早施,才能發(fā)揮肥效。板栗根系的活動比地上部分開始早,結束遲(成齡樹的根,大約在土溫8.5℃以上開始活動)。所以,在不引起再次生長的前提下,目前對秋施基肥的時期,認為越早越好。通常是結合深翻施入基肥,由于施肥時地溫較高,斷根傷口容易愈合,同時,此時根系的吸收和葉片的光合效率仍高,如果結合施入部分速效性化肥,則效果更為理想,施肥量應根據(jù)板栗樹的大小而定,正常情況下投影面積在10m2/株,需施腐熟稀釋人畜糞或優(yōu)質餅肥15kg。
2.2追肥
追肥又叫補肥。在生長季節(jié)內需肥時,及時施入速效性肥料,對新梢生長、果實膨大、花芽分化、提高產量和增進品質都有良好作用。根據(jù)我國板栗產區(qū)的土壤管理制度(清耕法、栗糧間作或間種綠肥),以及土壤和樹體營養(yǎng)狀況等,追肥有以下幾個關鍵時期:若1次追肥,可于7月下旬或8月上中旬果實膨大期進行;如管理精細,肥料較足,或行間作的栗園,可進行2次追肥,即于新梢迅速生長期施氮肥,果實膨大期施復合肥;高產或基肥不足的栗園,還應于萌動期補追1次氮肥。
3利用適宜的施肥方法
3.1根部施肥
根部施肥方法主要有放射狀溝施、環(huán)狀溝施、條狀溝施和全園撒施等4種。
3.1.1放射狀溝施。以樹干為中心,在樹冠邊緣部位等距離地挖4~6條放射溝,溝寬30~40cm,溝長視樹冠大小而定,一般溝長的1/2在冠內,1/2在冠外;溝深30cm左右。溝深要由內向外逐漸加深。把腐熟的有機肥料施入溝內,將肥料和土混合均勻后,覆土封溝。如壓施綠肥,可在綠肥上撒施氮肥或灌入糞尿后再覆土封溝。翌年施肥時,應調換開溝位置。
3.1.2 環(huán)狀溝施。在冠外20~30cm處挖寬40~50cm,深50cm的環(huán)狀溝,施入肥料。環(huán)狀溝的位置,隨樹冠的擴大逐年外移。施肥順序同放射溝施肥。這種方法適用于樹冠較小的幼樹。
3.1.3條狀溝施。在樹冠稍外位置的相對兩面挖深50cm,寬40cm,長視樹冠大小而定的施肥溝,施入肥料。次年條狀溝的位置換到另外兩側,施肥順序也和放射溝施相同,并逐年往外擴展。
3.1.4全面撒施。把肥料均勻地撒在樹冠內外的地面上,結合其他田間管理翻入土中。
以上4種施肥方法中,放射狀溝施、環(huán)狀溝施和條狀溝施具有施肥集中、有利于根系向深處生長的特點,常在幼樹期間應用。全面撒施具有肥料分布均勻、有利于根系吸收的優(yōu)點,常用于盛果期的栗園,但因為施肥淺,易引起根系分布上移。因此,最好按照樹體的生長、結果狀況,把集中施肥和全面撒施的幾種方法結合交替使用。
在生長期追肥,其方法和上述施基肥相同,但追肥深度較淺,開溝較窄。
3.2根外追肥
許多研究者認為,葉面噴肥,可提高光合作用0.5倍以上,并有促進花芽分化、防止落果、提高堅果單粒重、延長秋季葉片的光合作用時間,以及促進植株代謝過程正常運行等作用。要使光合作用長時間保持在高水平上,只有每隔10~15天進行根外追肥才能達到,尤以在缺水地區(qū),缺水季節(jié),不便施肥的山丘薄地、密植栗園和營養(yǎng)水平低的栗園以及間作栗園,采用根外追肥效果較好。根據(jù)我國大面積的栗園肥水不足,管理頗為粗放的實際情況,根外追肥并結合樹上噴藥的綜合方法更應大力提倡。這種方法既可達到經濟用肥的目的,又可防治病蟲。
用于葉面噴施的氮素肥料中以尿素為好。一般濃度為0.2%~0.3%,最高不宜超過0.5%。磷鉀素肥料有磷酸銨、過磷酸鈣、硝酸鉀、磷酸二氫鉀等,以磷酸銨和磷酸二氫鉀效果最好,其噴施濃度為0.1%~0.4%。磷鉀肥多在果實膨大期和采前半月,可以增大單粒重15.7%。
葉面噴肥若以三要素混合噴布的效果更好。但微量元素缺乏的產區(qū),只噴氮、磷、鉀三要素是不能滿足生長發(fā)育的需要,必須適當?shù)嘏浜衔⒘吭氐氖┯谩?/p>
4選擇適宜的肥料種類
在板栗生長發(fā)育中需要多種元素成分,其中氮、磷、鉀是最重要的三種元素成分,另外板栗為高錳植物,需錳量比其他果樹大而且重要,鈣也是板栗需要量較大的元素之一。所以施肥前,在確定氮、磷、鉀含量適當比例的同時,還應根據(jù)地區(qū)特點配入適量鈣、錳、鎂等微量元素,才能收到最好的施肥效果。栗產區(qū)土壤大部分營養(yǎng)元素含量不足,必須注意完全肥料的施用。
目前,生產中的肥料可以分為化學肥料和有機肥料兩大類?;瘜W肥料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銨、硝酸銨、碳酸氫銨、氨水、過磷酸鈣、磷鉀復合肥、磷酸二氫鉀、鈣鎂磷肥、磷酸二銨等,這類肥料的肥效快,一般都在生長季節(jié)施用。磷肥也可作基肥施用。有機肥包括人糞尿、豆餅、菜籽餅、棉籽餅等各種餅肥,以及垃圾、堆肥、廄肥和草炭土等。有機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及多種微量元素,多數(shù)肥效較長。施用有機肥料不僅提高肥力,而且可以改善土壤結構,尤其薄地、河灘沙地,更應大力提倡施用有機肥。
綠肥含有豐富的氮、磷、鉀和其他各種植物所需要的營養(yǎng)元素,不僅肥效高,還能改善土壤結構,調節(jié)土壤溫度,減輕土壤沖刷,保蓄土壤水分。豆類綠肥還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使其轉化為植物所需的氮肥。種植綠肥用工少,就地種植,就地漚制,就地施用,減少肥料的運輸,是目前解決栗園肥料不足的一種有效措施。
5確定適宜的施肥量及比例
健壯的樹勢,是板栗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因此,施肥必須適量。但因品種、環(huán)境條件以及栽培管理制度等不同,適宜施肥量也不一樣。決定施肥量時可根據(jù)板栗園對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量和利用率等具體情況來推算。確定施肥量時還應考慮樹體的生長結果情況、土壤理化性質、地勢、氣候以及農業(yè)技術等。例如,在良好的土壤管理制度下,土壤團粒結構良好,微生物活動活躍,肥料易于分解,有利于根系吸收,肥料利用率高,則施肥量可適當減少,反之,施肥量適當增加。結果量大的成齡樹應多施肥,幼樹或徒長樹應少施肥。目前提倡的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可以在生產上大力推廣。
(收稿:2008-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