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永寧
本刊訊 2月11日上午,北京市檔案局(館)主辦的“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展覽隆重開幕。北京市檔案局(館)局(館)長陳樂人、副局(館)長姜之茂為展覽揭幕,陳樂人局(館)長為開幕式致辭,副局(館)長羅云鶴主持開幕式。
陳樂人在致辭中指出,“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展覽是北京市檔案局(館)利用館藏檔案資源,反映百年來北京發(fā)展變化過程舉辦的展覽,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服務首都科學發(fā)展推出的一項服務措施,是檔案工作者為迎接建國60周年獻上的一份深情厚禮。北京市檔案館以館藏檔案為依托,舉辦展覽,弘揚北京歷史文化,傳播檔案知識,為科學發(fā)展服務,這是檔案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希望有更多的公眾走進檔案館,參觀展覽,深入了解北京的發(fā)展歷程,了解檔案工作,激發(fā)愛國熱情,使檔案館真正成為廣大市民豐富文化生活、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長知識的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檔案展覽,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檔案展覽的舉辦方式,可以為檔案展覽的生動活潑、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深入有效以及更好發(fā)揮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提供依托,不斷滿足檔案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需要,進而為首都的科學發(fā)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見證北京——檔案的記憶”展覽,從館藏180多萬卷檔案中選取了400多件檔案、資料和圖片,其中《八國聯(lián)軍炮擊正陽門和前門外景》、《京杭大運河北京末端》、《老北京鼓樓》等都是近年來北京市檔案館從社會及國外征集入館后的第一次亮相。此次展覽按照時代脈絡分為了京華風云、市政回眸、工商掠影、文教薈萃、古都新生、城市建設、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等9個部分,并配以錄音、錄像、觸摸屏、電子翻書等輔助設備,展現(xiàn)了北京一百多年來的發(fā)展歷程和時代變遷,記述了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在城市建設、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展覽中不僅有創(chuàng)建于光緒二十八年的東興樓圖片、東交民巷的北京使館區(qū)藍圖、20世紀50年代10大建筑、1973年西二環(huán)設計請示報告等珍貴檔案資料,還有北京市原市長彭真在北京市第二次黨代會上的講話錄音等,立體生動地展示了北京的歷史文化,激勵人們鑒往知來,為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做出更大貢獻。
京城各大媒體對此次展覽進行了重點報道,檔案社會宣傳氛圍漸濃,成果顯著。北京電視臺的《北京您早》和《北京新聞》對展覽作了重點報道;《生活頻道》記者也到展覽現(xiàn)場進行了深入的采訪報道。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晨報、新京報、京華時報、中國檔案報等都在第一時間、以較大篇幅、配以展覽大幅照片進行了報道。新華網(wǎng)、新浪網(wǎng)、千龍網(wǎng)、中國檔案網(wǎng)等網(wǎng)絡媒體也競相轉載了展覽信息。
通過電視、報紙、網(wǎng)絡等媒體全方位的宣傳與報道,此次展覽內容吸引了眾多社會參觀者。開展一周,展覽已接待參觀者1200人次。其中,中老年參觀者居多,也不乏青少年,還有許多家長帶著孩子前來觀展,讓孩子接受一次生動的北京歷史文化傳統(tǒng)教育。還有一位來自山西的參觀者寫下了“展覽很好,不虛此行”的真摯留言。有的市民在看完展覽后還為檔案館提供了征集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