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靜
過年回家是中國人期盼團(tuán)圓,期盼相聚的美好傳統(tǒng)。
2008年,冰雪阻礙了人們回家的腳步。2009年,再沒有什么能擋得了人們那顆歸心似箭的心。為此,胡錦濤總書記對今年春運“一票難求”的情況特別做出了重要指示。
每到這個時候,忙碌的不僅有交通部門的工作人員、回家返鄉(xiāng)的旅人,還有各地的攝影人。排隊購票的擁堵焦慮,買到票的欣喜快樂,買不到票的失望懊惱……這些鏡頭成為春運圖注的必備畫面。
以2006年表現(xiàn)春運的由《新京報》薛珺拍攝的作品《春運中的母子》為例。像獵犬一樣“蹲點”,仔細(xì)觀察場景里每一個變化的細(xì)節(jié),揣摩接下來可能發(fā)生的故事。注意結(jié)合環(huán)境特征等,成為春運攝影的背誦“寶典”。
另外還要熟悉拍攝地點,比如北京西站外部二層、出租車上客點附近的進(jìn)站口可以拍攝到整個西客站廣場的大全景。比如西客站內(nèi)的辦公室,可以看到整個候車室的走廊、候車室標(biāo)牌等。
除此之外,器材的選擇也別有門道,長焦、廣角必不可少。如果想使畫面變得更加自然,要么有“攻心”之道的聊天技能,要么遠(yuǎn)遠(yuǎn)觀察,發(fā)揮用長焦抓拍的攝影功底。
雖說春運是最“出活兒”的題材,但隨著拍攝春運的人越來越多,想要拍出新穎的畫面還真是不容易,人多、素材多,如何選取拍到理想的畫面呢?就要看攝影人自己的心思和功力了。
春運第二天,深圳西-信陽的普快綠皮車停在惠州火車站,民工們不顧一切得爬上火車趕著回家。田飛 攝
1.春運途中 2002年邱焰 攝
2.春運中的母子2006年薛攝
3.廣州火車站一乘客暈倒,人們
將其抬高送出。
2008年方謙華攝
2009年春運首日,北京站采取分流進(jìn)售票廳購票的方式,廣場上人們排成蛇形長隊。周民 攝
車廂里的孩子陳更生 攝
讓我靠靠趙靜 攝
北京西客站購票的人群。付丁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