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情緒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更是協(xié)調人際關系不可或缺的因素。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研究生作為—個特殊群體,在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下,有些研究生會產生一些不良的認知反應,如:降低自信自尊、常感不如別人、無力感以及無助感等,較嚴重者甚至會失望及產生自殺傾向。某學者采用焦慮狀態(tài),特性詢問量表(STAI)對100多名碩士研究生進行焦慮情緒問卷調查。結果表明,有34%的學生的得分處在焦慮水平。因此,如何來分析研究生消極情緒的成因和對策便成為教育和心理學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
一、研究生消極情緒的原因分析
在探討研究生消極情緒狀況及其與負性生活事件的關系中,有人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抑郁量表(CES-D)對5所高校700多名研究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研究生抑郁癥狀檢出率為21.2%。學習負擔重、就業(yè)(升學)壓力大、長期遠離家人不能團聚、戀愛不順利或失戀、考試失敗、與同學或好友發(fā)生糾紛、被人誤會或錯怪等是研究生承受的主要負性生活事件。證明了研究生抑郁情緒與負性生活事件密切相關。本文將從研究生的負性生活事件人手對消極情緒的原因進行分析:
(一)學習方面的壓力
1,學習目標的游離狀態(tài)
研究生的學習與本科生相比目標指向性較弱。在本科生的教育階段中,以班級授課制為主,學生的班級意識比較強烈,課程安排的相對較多,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靠外界的力量做指引而進行的;而研究生的教育模式較本科階段大不相同,研究生的教育主要實行導師制,課程的數量較本科階段明顯的大幅度減少,大部分研究生有大量的業(yè)余時間。所以,他們的學習大部分以自學為主,在這種狀態(tài)下,大多數研究生,尤其是研一的新生,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他們的學習處于一種目標的離散狀態(tài)中,常常因為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而煩惱,從而產生一系列的不良情緒。
2,學績任務過重
在研究生的教育中,許多高校把論文的發(fā)表作為硬性指標,要求學生能夠獨立進行科研,懂得尖端的科學和技術,拿到盡可能多的“硬件”,如:各種外語、計算機等證書。許多研究生為了這些終日忙碌于考試、研究和寫作,使他們的精神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tài)下,以至于產生對學業(yè)任務的一種焦慮心態(tài)。
(二)生活方面的壓力
1,經濟壓力過大
一方面,攻讀碩士學位是以放棄工作機會為代價成本的,這就等于每個研究生做了一次“風險投資”。在這場教育投資中,他們放棄了一次經濟來源的機會,而國家對研究生的經濟補助根本滿足不了他們的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從1999年教育部允許部分高校實行研究生收費政策起,每年約有一半的研究生(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是自費的,每年不菲的學費給研究生壓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
此外,大部分研究生的獨立意識較強,他們不愿再依靠家里。于是,許多研究生抽出一定的時間去做兼職,但由于學習的壓力,他們打工的時間很緊,而且,有些學校建立的研究生城距離市區(qū)比較遠,對許多打工的研究生產生了諸多的不便。
2,戀愛方面的壓力
一方面是輿論所帶來的壓力。在研究生群體中,戀愛甚至婚姻已成為大家時常討論的一個首要話題。大部分人在這一階段已經脫離了“單身貴族”的行列。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把單身者當作異己來看待,不論是出于關心還是冷眼旁觀,這種狀態(tài)都會給這部分群體以無形的壓力,從而促使他們產生更強烈的擇偶需求。
另一方面,研究生由于年齡、經歷等各方面的原因,對感情考慮的比較實際,對擇偶的要求也趨于現實。他們在選擇戀愛對象的時候往往考慮的更加長遠,甚至考慮到婚姻的層面。所以,這種慎重的態(tài)度往往使他們面對選擇的時候出現迷茫和焦慮。與此同時,研究生的人際關系網較窄,社交面也相對狹小,這就使許多研究生的感情需要長時間得不到滿足。
3,人際關系帶來的壓力
與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交往更加復雜。他們一般都有獨立的人際交往,也往往把交往能力作為衡量自己個人能力的重要指標。與此同時,他們要同時處理與老師、同系和同班同學的關系,這對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廣大研究生來說有些吃力。如果他們對某方面的關系處理的不好,往往進行內部歸因,把矛盾產生的源頭指向自己,從而產生內疚、自責等消極情緒。
(三)就業(yè)方面的壓力
當代的研究生由于社會、家庭和個人等方面的原因所承受的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從社會角度來看,高校的不斷擴招也帶來了研究生隊伍的不斷擴大,但這種人數的增加并沒有帶來就業(yè)崗位的正比例增長,反而導致了就業(yè)矛盾日益尖銳;從個人和家庭的角度考慮,大部分研究生及其家人對高學歷有著不良的期待,認為學歷的高低同工作的理想度應該成正比,但事實并非如此。在這種情形下,許多研究生為了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最后一年已經無心學習,終日忙于參加各種招聘會和面試,所面臨的消極性情緒事件也隨之增多。
二、研究生消極情緒的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研究生不良情緒的成因的分析,我們提出了一系列對策,為廣大教育者和研究生提供參考:
(一)研究生教育模式的重新思考
1,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加強“人文關懷”的建設
高校在研究生的教育中大多把科研擺在第一位,但是,在重視科研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了學生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在研究生階段,可能由于種種原因會導致他們負面情緒的產生,這就需要教育者給他們個人問題以足夠的重視和關心。同時,學校對于研究生存在的困難要給予及時的幫助,比如:對于經濟困難的研究生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開展活動以豐富研究生的生活等等。
2,拒絕盲目擴招,加強研究生素質的培養(yǎng)
研究生階段實行的是導師制,由導師輔導幾個有限的學生來進行科研學習。但由于研究生的擴招給廣大研究生帶來了困擾。一方面,這種情況使得導師帶的學生迅速增加,在導師的精力和時間都有限的情況下,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勢必會下降;另一方面,同門的增多,勢必會給一些研究生帶來壓力,這些壓力可能來自人際關系的處理,也可能來自同門之間的攀比心理(比如:導師對同門之間的態(tài)度的不同或同門科研成果之間的比較等等)。在此情況下,高校對于研究生的教育要重視“高學歷”和“高素質”的結合,重視完人的培養(yǎng)。
(二)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列
1,提倡以研究生的認知重評為中介的自我教育
根據情緒調節(jié)的原理,認知的重評對于不良情緒的改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認知重評包括兩個方面:評價忽視和
評價重視。研究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如何看待問題對于他們情緒的調節(jié)很關鍵,這就需要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教育。
學校也可以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同時,也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形式,比如:學習心理輔導和生活心理輔導可以具體到各個院系,分別由研究生分會的學術部和生活部以講座的形式開展;講座的形式可以多樣化,組織者可以邀請老師或者是有經驗的師兄師姐們參加,同時加強同學們之間的互動與交流。
2,加強研究生學習心理的教育,幫助他們學習目標的重構
學習心理包括學習動機、學習情緒、學習策略等方面。在研究生階段,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由于他們很多人處在一種目標的缺失狀態(tài),進行學習心理的教育對其良好情緒的產生將會起到一個巨大的推動作用。
3,加強以提高生活適應能力為目標的生活心理輔導
針對許多研究生對生活的不適應的現狀,我們在新生入學的時候可以開展生活心理輔導。生活心理輔導可以包括個性、人際交往、自我意識和職業(yè)生涯心理輔導等各個方面,目的就是讓廣大研究生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提高生活的適應性和趣味性。
(三)研究生團體的輔助作用
研究生的團體包括正式團體和非正式團體。正式的團體一般是由學校發(fā)起組織的,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范性,如:校研究生會、各個院的研究生分會、科協(xié)等等。這類組織在大部分研究生心目中是具有一定的地位和號召力的,我們可以利用同學們的積極性和興趣,一方面,鼓勵他們成為組織的一分子,讓他們在為同學們服務的過程中拓展人際交往面并且增加自我效能感,從而體驗到滿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這部分正式團體可以組織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活動,讓他們的業(yè)余生活豐富起來。比如:英語沙龍、學術沙龍、學術講座等等。這些活動的形式應該多樣化,有的采用定期開展的形式,有的則可以依同學們的需要和當時的情況而定。除了正式團體以外,還有一種研究生們自發(fā)組織形成的非正式團體。這些團體一般是針對某個感興趣的事件,由一個或幾個人自發(fā)的組織而成的。比如:慈善團體、情緒支持關懷團體、旅游俱樂部、單身俱樂部等等。目前,這部分非正式團體在研究生群體中的發(fā)展空間還不是很理想,這可能主要是由于缺乏組織者和號召者的緣故。但這些組織對于豐富研究生的課余生活,緩解當前存在的壓力還是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的。
(四)增加社會支持,重視和諧環(huán)境的構建
就業(yè)壓力大,經濟負擔重,對高學歷的不良期待等社會因素都導致了研究生不良情緒的產生,從而產生了諸如憂郁、憤怒、挫折、敏感等不良的情緒反應。社會支持作為壓力事件與壓力反應之間的中介系統(tǒng)之一,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客觀的、實際的、可見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和社會網絡的直接援助,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或組織、團體的交際等所獲得的程度。二是主觀的、體驗到的或情緒上的支持。指個體受到社會的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緒體驗和滿意程度。在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中,自尊心較強、自我效能感較高、內部歸因的趨向較凸顯,所以,無形支持應該起主要方面。我們作為社會的成員之一,應該以寬容的心態(tài)來評價研究生這一特殊群體,給予他們無形的支持和關心,積極的構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
(五)運用情緒調節(jié)的小技巧,做情緒的主人
在情緒調節(jié)的過程中,一些常用的方法對于處在過高壓力中的研究生也是十分有效的。如:轉移法、忽略法、宣泄法和換位思考法等等。研究生的自我意識較強,在不良情緒產生的過程中,更應該自覺主動地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同時,要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遇到困難時要學會求助。
總之,研究生的情緒問題是我國高校教育所必須關注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何更好的消除不良情緒,使之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狀態(tài)對研究生的學習和生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研究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怎樣突破這個關鍵點,還有待于廣大研究生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和不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