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名
李名你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電影的?請你談談自己曾經作為影迷的那段時光。
衛(wèi)鐵小學。高中的空閑時間主要是在錄像廳和電影院里度過的,慢慢就想知道更多的電影秘密,然后決定去考電影學院,和父親談了想法,父親非常支持,提供了我去北京的路費和考試的費用。
李名在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習帶給你最多的是哪方面的幫助?你先是學攝影,后又在文學系學文學(電影史),最后為何選擇做導演?
衛(wèi)鐵自由,電影學院有自由的氣氛。我在電影學院學習攝影和電影史也都是為了做導演。
李名你的好幾部電影作品都是在湖北黃石家鄉(xiāng)拍攝的,你是不是對家鄉(xiāng)特別迷戀?請你大概介紹一下現(xiàn)在的黃石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
衛(wèi)鐵黃石建市于解放后,中國目前最早的開采銅礦和冶煉的遺址都在黃石,我很愛我的故鄉(xiāng),我也愛長江
我最初的作品都是講這樣的感情。
李名請你介紹一下《黃石大道》這部短片。
衛(wèi)鐵《黃石大道》主要是講一個普通警察的生活,他的愛恨以及我對黃石的認識。我的朋友吳幼民是男主角,他氣質很獨特,為影片增色不少。人物的憂郁,痛苦和快樂,他演繹的很好。他的表演風格是我所喜愛的。
李名你于2006年完成長片處女作《遠離》,請你講述一下整個影片從構思、劇本,資金及后期這些過程。
衛(wèi)鐵2004年的冬天,在故鄉(xiāng)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感覺到可以拍攝一部新的作品,來講述我對故鄉(xiāng)新的認識和感受。日新月異的城市建設對應著不變的匆匆的面孔。我感受到城市有自己的次序。我自己也是“進城”的人,從黃石到北京,再從北京返回黃石,兩地的生活使得我的眼光漸漸陌生了,去哪里都是進城,都是陌生。我有一個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朋友叫李云雷,他的短篇小說《我們去看天安門》很獨特,云雷和我決定改編這部小說。2005年冬天,北京電影學院及青年電影制片廠領導決定拍攝這部影片,解決了資金及后期的費用。
李名《遠離》的劇本曾經獲得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長片扶植計劃,這也是北京電影學院自78班畢業(yè)之后首次扶植長片,請你談談這個扶持計劃的經過。
衛(wèi)鐵北京電影學院有很好的傳統(tǒng),大量鼓勵年輕學生拍攝作品,我和另外兩位同學比較幸運,有機會拍攝了畢業(yè)長片作業(yè)。這是多方面努力的結果。學院各系都有老師投入,鼓勵和指導學生完成創(chuàng)作。
李名《遠離》的主題是鄉(xiāng)村年輕人對城市的一種向往和期待,但最終還是回到起點,透出一種淡淡無奈和來自城市的傷害。這種體會來自于你個體經驗還是一個假想?
衛(wèi)鐵生活中有愛也有傷害,
李名《遠離》完成之后你自己如何評價這部影片?達到你預期的目的或效果了嗎?
衛(wèi)鐵有些遺憾,但很痛快。拍攝的時候就是盡量把所想的都實現(xiàn),制作完成后期待的是更多的交流。
李名影片的攝影鏡頭很優(yōu)美,應該和你的專業(yè)有關。我認為在一部影片中,攝影占有極其重要的分量,而在國內很多獨立電影的攝影都不是專業(yè)出身,呈現(xiàn)在影片里的效果很差。你怎么認為呢?
衛(wèi)鐵攝影很優(yōu)美主要是攝影師和美術師的功勞。攝影師關樂觀是我學攝影的同班同學,我目前的習作都是他拍攝的,他在鏡頭畫面上做了很多設計。美術師宋小虎也是我的朋友,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他們的經驗非常豐富,所以效果讓大家還滿意。是不是專業(yè)出身不決定攝影品質。
李名你自己本身學過攝影,為何不自己來擔任攝影呢?
衛(wèi)鐵我的目標是做導演,攝影是我的愛好。
李名很多獨立電影導演的第一部影片都選擇在自己的家鄉(xiāng)拍攝,一方面因為對環(huán)境,人物的熟悉,另一方面在資金和調控方面或許也比較得心應手。你當時的情況是怎么樣?
衛(wèi)鐵關鍵的是感情。我是回顧自己的軌跡尋找自己。
李名2007年5月你曾經入圍了賈樟柯的青年導演訓練營,請你談談那次活動的主要經歷及感受。
衛(wèi)鐵青年導演訓練營的主旨是為年輕的導演提供更多的拍攝機會。那個夏天在汾陽住了好幾天,在破敗的劇場里看走江湖的藝人表演,讓人熱血沸騰。汾陽街道很簡潔但是沸騰的,有力量。在縣城里走走,看見的房子可能就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汾陽人很淳樸。我和朋友隨意走進一座小院,主人熱情招待。院子里住著好幾戶,大家正生火做飯。聊天之后才知道,主人竟然和賈樟柯導演是同班同學。
李名據(jù)說你正在拍攝一部名叫《學校》的紀錄片,現(xiàn)在完成的怎樣了?是一部關于什么的紀錄片?
衛(wèi)鐵紀錄片名正式叫做《人間童話》,目前在后期制作中。2003年的夏季,我去廣場路探望我的朋友。朋友家住一樓,寬闊的陽臺窗戶正對著廣場路小學的操場。數(shù)以百計的孩子在操場上奔跑嬉戲,我被那些青春的面孔吸引。所以決定拍攝一個關于孩子的紀錄片。
李名那這個紀錄片是不是拍攝了好幾年?
衛(wèi)鐵這個紀錄片前后制作了兩年時間,獲得了很多人的幫助,包括張鐵林先生,從創(chuàng)作初期,他無私的提供了很多支持。拍攝地所在學校的老師們也很熱情幫助了影片的攝制。
李名你的下一個電影計劃是什么?
衛(wèi)鐵有兩個劇情片的工作計劃。其中一個是喜劇,想在上海和黃石拍攝,哪個進展快就先拍哪個。
李名你認為應該怎樣堅持自己的電影觀點和立場?
衛(wèi)鐵不斷拍下去。
李名你認為目前的中國電影審查制度有什么不完善的地方?你希望中國電影有分級制度嗎?
衛(wèi)鐵分級制度可能會使中國電影更和諧的發(fā)展。
李名中國電影經歷過第五代,第六代,目前第五代導演已經進入商業(yè)大片的探索和嘗試,第六代正活躍于國際大舞臺上。而正在地下地上的“第六代后”也開始躍躍欲試,你怎樣看待第六代之后的新銳導演以及他們的作品?
衛(wèi)鐵誰是“第六代后”?我看很多電影,我尊重他們的思索和情感,都付出了很多。
李名中國很多電影都改編自文學作品,包括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和張藝謀的《活著》,中國電影對文學(小說)的依賴性很大,而導致在電影語言上缺少突破和創(chuàng)新。你怎樣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系?
衛(wèi)鐵有改編的,也有不改編的,也有在努力創(chuàng)新的作者出現(xiàn)。
李名2008年有哪些國產影片(包括港臺電影)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衛(wèi)鐵留下深刻印象的比較多,感覺大家還是都很愛電影的。
李名你現(xiàn)在的生活狀態(tài)是怎樣?
衛(wèi)鐵旅行和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