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華
一、作文題目
中國古代的詩人們面對自然總是敏感而多思,他們見月懷遠,折柳送別,紅豆寄相思,楓葉賦別情……人的情感與自然景物融為一體,給人以無窮美感、無限遐思。當你讀到這些意象時,你能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你有什么樣的感觸?請你從明月、流水、夕陽、芳草、青松、翠竹等意象中任選一個,結合自己所學過的詩歌和生活經(jīng)歷、情感體驗,自選文體,自擬文題,自定立意,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二、思路導引
結合中國古代詩歌命制作文題目是近年作文題命制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如2007年北京卷要求考生根據(jù)自己讀“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2008湖南卷要求考生根據(jù)從“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中讀出的意境和哲理寫一篇議論文或記敘文。2008年山東卷要求考生以“春來草自青”為話題,完成一篇自命題作文。由此可見,在平時作文訓練中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是有必要的,而意象是詩歌重要的表情達意的元素,我們在日常學習中積累了大量的詩歌,也積累了許多與意象相關的知識,這些都是寫作的寶貴財富,從這個角度進行訓練,既可以引導學生積累有關材料,又能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具體到這類文章可以怎么寫呢?
1、選擇一個意象,以詩句為依托,串聯(lián)相關人事景物,再現(xiàn)情境,結構文章,比如以“月”為核心意象,用代入法,將自己幻化為李白、蘇軾、李煜,以他們與“月”有關的詩歌為依據(jù),化境悟情,貼近想象,寫出了“月”給人帶來的情思與感悟。
2、選擇一句富有哲理性的詩句,進行議論闡發(fā),揭示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比如借用“落花流水春去也”這句詞來進行議論,可抓住“落花”與“磐石”的特點,用落英繽紛,隨波逐流與磐石峻嶼,遏浪而立對比,落花因不知拒絕而注定要漂泊,磐石因大聲說不而得到了永生進行寫作。
3、選擇一個或一組意象,以之喻人,借助相關詩句,結合人物的具體生平事跡,寫出這些意象與具體人物之間的相似點,揭示人物的美好品質和高貴情操。比如以“梅蘭竹菊”四個意象為中心,可以分別寫四個人物:林逋、屈原、鄭板橋、陶淵明,通過對其生平事跡的敘寫,揭示他們內在的共性都是品行高潔,具有君子風范。
三、作文示范
月的情結
黃 頌
我喜歡夜,因為它放縱了我的想象。我更喜歡有月的夜,因為它讓我在想象的同時保持冷徹心扉的清醒,讓我不至于迷失在無邊夜色中。
月是很會煽情的。豈只是對月流珠的鮫人,自古多少離人都因你而泣下。夜色中,一個青衣男子拎著酒壺獨坐在花園中,時而仰頭問月,時而低首深思,是在回味與家人一起度過的天倫之樂嗎?舊時的歡聲笑語還回蕩在耳際,此時卻只有空靈的明月投下孤影與他相依?!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痹率怯徐`性的,人的情緒往往能將其感染?!拔幢厮囟鸩粣澓?,玉蟾清冷桂花孤?!憋嫀妆瓭峋茖⒆约汗嘧?,借著清夢,乘著月輪飛往親人身旁……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渴望,因為我也曾被月色緊緊地擁抱過。行走在月光中,寂寞被籠罩得更加清明可見。那是一種由心底滋生的寒意,想掙脫卻愈糾結。
無邊的月色繼續(xù)向四周彌漫,我收拾好心情,重又投入它的懷抱。眼前一座陰森的樓閣已初見輪廓,但門卻是鎖著的。一抹月光從窗帷中瀉入,撩動了愁人微閉的雙眸,也撩動了塵封的回憶。也是這樣一個有著淡淡月光的夜晚,拋開白日堆疊如山的奏折諫書,你竟踏著綢襪,躡行在青石鋪蓋的皇宮深院內,什么事情令你如此謹慎小心?原來是與佳人有約,而又怕驚動旁人。這時的月是最善解人意的,它極其輕柔地照耀著大地,為約會更添了幾分醉人的色彩。“夜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庇谑牵粚τ星槿嗽谔炷幌旅髑靶?。近了,近了!兩只手在月色中緊緊地握在一起,你擁伊人入懷,共訴相思之苦。
多少廝守有月見證,如今想必那雕樓中的朱顏也已經(jīng)褪去了吧!你是不該生在帝王家的,你應當是游走在江南的才子,一個追月逐夢的情人。因為你有月的孤寂和柔情,所以你的月也浸滿了愁,乃至死前也要命人舞一曲哀轉久絕的愁之歌。我無法阻擋這泛濫的愁,正如不能逃避這恣睢的月光一樣。因此,我選擇離你而去。
我喜歡月,即使有時候它是冷漠無情的,月本無情人卻有情,人的悲歡離合總能被月捕捉并以陰晴圓缺來體現(xiàn)。它憂離人之愁,感情人之傷。每個人的心境不同,所覽之月亦有別。有人選擇理想,有人選擇感情,而我選擇快樂,所以我的月簡單,清晰,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