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珠
所謂連環(huán)跟進式教研,即反思性課例研究,教研組成員先一起研究預設活動方案。然后將預設的活動進行實踐,再把實踐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滲透到活動方案中再次進行調(diào)整、優(yōu)化。下面是我們對小班創(chuàng)意制作活動“小小餅干師”的連環(huán)跟進式教研。
活動前教研采擷
●關于活動的背景(關鍵詞:興趣點)
每天早晨喝豆?jié){時,我園給幼兒準備的餅干花樣都不一樣,長方形的椒鹽餅干、圓形的奶油餅干、正方形的芝麻餅干、形象各異的動物餅干……孩子們對這些餅干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我們追隨孩子的這一興趣點,準備讓他們來有創(chuàng)意地制作餅干。
●關于材料的選擇(關鍵詞:彩色面粉、自制模具)
教師A:我覺得上次我們在《顏色碰碰碰》活動中選擇的面粉比較好,加上面包房的食用色素,可以變出許多種鮮艷的顏色,還可以根據(jù)喜好自由進行變色,幼兒肯定喜歡。
教師B:餅干可以做成很多形狀,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的,還可做動物餅干。小動物模具泥工盒里都有配套的,圓形的模具也比較好找,泥工盒本身就是一個圓形的盒子,用這種盒子刻印的圓大小比較合適。
教師C: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模具,我們可以選擇用牙膏盒和撲克牌來制作,把牙膏盒從中間一剪為二,就成了兩個方形的模具;把撲克牌折成三棱柱的形狀,用透明膠帶粘好,就成了三角形模具。這樣刻印的效果非常好,也非常適合幼兒使用。
●關于組織形式的選擇(關鍵詞:《智慧樹》《寶貝廚房》)
教師A:《智慧樹》節(jié)目中,有一首歌曲叫《餅干歌》,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每次播放的時候。孩子們都會跟著邊唱邊跳,很適合我們的這次活動。
教師B:有很多小朋友對《寶貝廚房》里毛毛蟲教的小點心很感興趣,我想我們的整個活動可以用“寶貝廚房”的形式串連起來,教師扮演里面的毛毛蟲教幼兒學習制作餅干,這樣更容易引起幼兒的共鳴。
教師C:《餅干歌》的歌詞:“揉一揉,團一團,啪——啪——啪——”,正好體現(xiàn)了做餅干的技能:先揉好橡皮泥,再團成泥團,最后壓扁。我們在示范的時候可以利用兒歌的形式來講述制作的步驟、要領,從語言感知到形象思維再到具體行動,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修改后的活動方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利用模具刻印的技能,嘗試創(chuàng)意地裝飾各種“餅干”。
2.能按形狀標記(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將制作的餅干進行分類。
3.體驗活動的快樂與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彩色面粉、泥工板、各種刻印模具(放泥工的圓形盒子、牙膏盒剪成的方形小框、撲克牌折成的小三角形等)。
2.牙簽、粗細不同的吸管、一次性筷子等輔助材料。
3.教師裝飾好的“餅干”范例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跟隨錄像《智慧樹》里的《餅干歌》邊唱邊跳
餅干餅干圓圓,我最喜歡吃餅干。
餅干餅干甜甜,我會自己做餅干。
揉一揉,團一團,啪——啪——啪——
餅干餅干,圓又圓,
餅干餅干圓圓,放進熱熱的烤箱。
餅干餅干甜甜。滴答滴答轉(zhuǎn)轉(zhuǎn)轉(zhuǎn)。
搓一搓,捏一捏,啪——啪——啪——
餅干餅干,扁又扁,扁又扁。
二、學習利用模具刻印的技能,有創(chuàng)意地制作餅干
1.進入“寶貝廚房”環(huán)節(jié),引起幼兒制作餅干的興趣。
(教師扮毛毛蟲和幼兒打招呼):小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寶貝廚房”。你們喜歡吃餅干嗎?你們吃過一些什么形狀的餅干呢?今天的“寶貝廚房”就請大家當“小小餅干師”,來做好吃的餅干。
2.教師借助兒歌示范用模具刻印“餅干”的技能。
教師示范:先把彩色面粉“揉一揉,團一團”。團成面團形。然后把面團放在泥工板上“壓一壓”。壓得扁扁的。想做一塊圓形的餅干,就選圓形的模具在面團上刻印,再將邊上多余的面去掉,這樣一塊圓形的餅干就做好了。
3.欣賞用多種裝飾手法裝飾的“餅干”,拓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路。
(1)引導幼兒觀察范例:老師做的餅干漂亮嗎?漂亮在什么地方呢?
(2)拓展幼兒的思路:除了在“餅干”上畫太陽還可以畫什么?除了在“餅干”上裝飾小圓點還可以做些什么來裝飾呢?
三、幼兒有創(chuàng)意地制作各種餅干,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嘗試用各種顏色的面粉、各種模具來制作。
2.引導幼兒開動小腦筋,做和別人不一樣的“餅干”。
四、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請幼兒向老師、同伴介紹自己制作的餅干,說一說漂亮在哪里。
五、將做好的餅干按形狀標記分類擺放
第一次試教后的研討
(第一次試教提供的材料中有小動物的模具,沒有裝飾餅干活動環(huán)節(jié)。)
執(zhí)教者自述
問題:材料的提供限制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嗎?
由于活動的內(nèi)容和形式都迎合幼兒的興趣,因此,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在活動的過程中,很多幼兒能迅速掌握刻印的技能,特別是一些能力強的幼兒,他們刻印的速度非???,以至于刻到最后連彩色面粉都不夠用了。對于這些幼兒,我們是否能再提供一些深層次的材料。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呢?另外,幼兒在選擇模具的時候,都喜歡去搶小動物模具,而這種模具并不能讓幼兒真正掌握刻印的技能,只不過是用模具印了一下,在面粉表面形成一個動物的形象。
我們把活動重點放在用模具刻印上,雖然幼兒制作出來的餅干也有著各種形狀,但都是因為事先準備好各種的模具才有了這樣的效果,幼兒的思維能力還是受到了材料的制約,創(chuàng)造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
分析與討論
教師A:如果用模具刻印的技能幼兒能迅速掌握,我們在活動中可以增加裝飾餅干這一環(huán)節(jié),這樣就給幼兒的創(chuàng)新留有空間。各種幾何體形狀的餅干比較容易裝飾,因此,可以把動物模具去掉。
教師B:在餅干上進行裝飾,可以增加一些輔助材料,如牙簽、粗細不同的吸管、一次性筷子等,幼兒可以利用這些材料,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出各種裝飾手法,以此來有效增進幼兒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第二次試教后的研討
(第二次試教的活動方案中增加了教師示范裝飾餅干和幼兒自己裝飾餅干的環(huán)節(jié)。)
執(zhí)教者自述
亮點:提供多種輔助材料。促進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行為。
根據(jù)上一次活動提出的質(zhì)疑,我在本次活動中增加了一些輔助材料。由于材料充足,許多幼兒都能有創(chuàng)意地在“餅干”上裝飾,如元元小朋友在他的餅干周圍戳了許多圓,說是美麗的花邊;玲玲用牙簽戳了許多的小洞,代表芝麻餅干:個別能力強的幼兒還
能結合多種方法進行裝飾,如洋洋小朋友先用粗的吸管在“圓餅干”的周圍印了一圈大圓,中間用牙簽戳了許多的小洞,說是花生芝麻餅干……
問題:范例的使用影響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嗎?
活動中我出示了一個范例,就是用牙簽在“餅干”上戳洞,結果孩子的跟風現(xiàn)象比較嚴重,他們的作品也只是局限在“戳”這個裝飾手法上,其實用這些材料還有很多的裝飾手法,如牙簽可以畫線條、畫各種圖案等。是不是范例扼殺了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呢?我也一直困惑:老師到底是要示范好,還是不要示范好?如果示范的話,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幼兒的作品如出一轍,沒有個性,但如果不示范的話,小班的孩子畢竟年齡小,他們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分析與討論
教師A: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chuàng)新能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jīng)驗。并對這些經(jīng)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作品的能力。對于小班幼兒來說,他們的表象并不豐富,如果不給他們直觀的支持,他們很難自主地進行創(chuàng)造。我認為還是需要范例支撐的,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合理、藝術地利用這些范例。
教師B:以前的活動我們只是出示一個范例,幼兒的想象也就被這個范例框住了,都認為誰的作品最像這個范例,那就是好的作品。其實在范例的選擇上,我們可以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出示多個不同的范例,針對能力不同的幼兒,有的范例制作難度可以提高一點,有的相對低一些。使每位幼兒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在提供范例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啟發(fā)幼兒勤思考,多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新的作品。
教師C:我覺得范例出示的時機也很關鍵,出示過早會限制幼兒的想象,出示過晚就不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因此,范例的出示要把握好適當時機,這次活動出示范例的時間,就應該放在示范完刻印技能后,孩子們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接著又在范例中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經(jīng)過老師的啟發(fā)和指導,他們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
第三次試教后的研討
執(zhí)教者自述
亮點:合理地利用范例,拓展幼兒的思路,支撐幼兒的創(chuàng)新行為。
在示范完刻印的方法后。我出示了較多的餅干造型,如范例一:我用牙簽在一塊三角形的餅干上畫了一個太陽,接著我就問小朋友:“除了太陽,我們還可以畫什么呢?”“還可以畫小花”“畫面條(指波浪線)”“畫螃蟹”……這樣一來,幼兒裝飾的內(nèi)容就豐富了許多。又如范例二:我在一塊黃色的餅干上裝飾了一些用紅色面粉搓的小圓點,這種強烈的顏色沖擊和新鮮的裝飾手法,幼兒看到后非常喜歡,我就問他們:“除了在餅干上裝飾小圓點,你們還會做什么放上去,讓餅干變得更漂亮呢?”“我會搓長面條”“我會做小芝麻”“我會做彎彎的小河”……幼兒回憶起了以前學過的技能。這些范例的使用及教師的引導,促進了幼兒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支撐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行為。
共同的感悟
1.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關鍵在于老師是否能給予孩子創(chuàng)造的空間,是否能為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于他們開啟創(chuàng)造潛能的環(huán)境。
2.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需要憑借感性材料進行的,新的東西不會憑空而來,是通過對已有事物的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材料是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基礎,教師要為幼兒的創(chuàng)造提供支撐性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3.豐富多彩的范例使幼兒充分感受到了美,也為他們進行創(chuàng)造和表現(xiàn)提供了信息資源,積累了感性經(jīng)驗,為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打好了基礎。此外,難易程度各不相同的范例,也有助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進行選擇,完成各具特色的作品,共同體驗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