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美季
老年人的藥效變化特點
所謂“藥效學”,實際上就是藥物對人的作用。藥物對老年患者的作用強或弱,不良反應多或少,還與藥效反應變化有關。如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變化,常使老年人有睡眠障礙(睡眠變少、不規(guī)則、易醒),對于巴比妥類或安定類藥物,雖謹慎地采用老年人劑量,仍可能出現(xiàn)運動失調、眩暈或意識模糊等不良反應,如硝西泮(硝基安定)引起尿失禁的不良反應僅見于老年人。
老年人的藥物效應特點如下:
反應減弱如抗感染藥物對老年人療效較差,較易引起耐藥菌株出現(xiàn),感染引起的死亡隨衰老而增加。老年人血漿中去甲腎上腺素濃度增高,但對腎上腺素能激動劑的敏感性卻降低。老年人中盧腎上腺素能受體數目減少,異丙。腎上腺素的作用隨年齡增加而降低。70歲老年人的心率對異丙腎上腺素的反應比20歲的年輕人小4倍。老年人的膽堿能受體的反應性也降低,阿托品在老年人中加速心率的反應減弱。老年人呼吸功能減退,呼吸常較淺,吸入性用藥效果常不理想。
反應增強如阿片類藥物對老年人的中樞抑制作用增強;老年人的壓力感受器功能變化,易發(fā)生體位性低血壓。氯丙嗪等吩噻嗪類藥、抗組胺藥、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可致老年人體位性低血壓。對血管擴張藥的反應加大,尤其在降壓藥治療中,a受體阻滯劑和強效利尿藥易致低血壓甚至發(fā)生危險。在體溫和體位調節(jié)系統(tǒng)方面也有變化,易發(fā)生低溫或體溫不穩(wěn),在使用與體溫或體位調節(jié)有關的藥物時,尤易發(fā)生問題。老年人對腎上腺素、胰島素、麻黃堿、阿托品、顛茄、糖皮質激素、甲磺丁脲(甲糖寧)、地西泮(安定)、三唑侖、替嗎西泮、肝素或華法令、地爾硫、依那普利、維拉帕米等比較敏感,使用時應酌情減量。同時,老年患者比年輕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藥物與藥物相互作用和藥物與疾病相互作用更為敏感,藥物耐受性較差,診斷和治療更加復雜。
個體差異性較大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對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增大。如不注意用藥個體化問題,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必然增加,或者達不到治療目標。老年人用藥劑量常無統(tǒng)一標準,有的老年患者每晚需服3~4片安眠藥才能入睡,曾有一老年患者因誤服3片安定(每片25 mg)竟熟睡48小時,以“昏迷待觀察”入院。病因、病種、病情、年齡、遺傳因素、體質狀況和精神狀況等都可造成個體差異。選用藥物時應注意藥物反應的個體差異,尤其是考慮老年人的個體特點至關重要。例如,對于老年人哮喘,其治療必須區(qū)別于青少年,更應強調其個體差異,細察誘因,合理用藥。
老年疾病對藥物作用的影響
藥物治療是人類防治疾病的一種重要武器。它與人體相互作用,導致機體生理、生化的改變。藥物可抑制或殺滅病原體,而病原體也可產生耐藥性;藥物有防治疾病的作用,又有損害人體的作用。因此,藥物、致病因素及機體之間構成了復雜的關系,重要的藥物一疾病的相互作用見表1。
藥物-疾病相互作用能發(fā)生在任何年齡組,但特別嚴重的是老年人。這是由于老年人疾病較多,難以精細區(qū)分是來自藥物不良反應還是來自疾病。
多種藥物治療反映了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種疾病,藥物不良相互作用危險的增加主要是因為老年人疾病較重和服藥較多。從表1可以看出,如果患者藥物使用不當,可使疾病惡化。醫(yī)師對于患者病情的惡化,往往先考慮到疾病本身變化,容易忽視藥物的不良反應,這些都增加診斷和治療的難度,甚至導致誤診和治療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