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林
朗朗星夜,瑩瑩白光。渺小的我棲身在狹窄的小屋,獨對悠悠天地。
黯然銷魂,又幽愴泣下。
一顆遙遠(yuǎn)而模糊的小星輕悠悠地從我視野飄過。我一驚,待細(xì)看,才發(fā)現(xiàn)那是一只晶亮的螢火蟲。我注視著它,似乎它也正在注視著我。
伸手一抓,那小蟲便被我控制在手心。一閃一閃的白光仍在繼續(xù),仿佛是在眨巴著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著它身旁這個巨人。
好弱小的生命,只要我輕輕一捏,從此生命將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悄無聲息地,什么也不會留下。
但閃閃的白光仍舊在我眼前明滅,我的心柔軟了。我仿佛感受到它的思想,它的意志:從它那顆有節(jié)奏的心臟正散播出的生命的芳香。于是我輕輕一揮,那只可愛的螢火蟲便再次飛舞起來,姿態(tài)還是那么輕悠,仿佛不曾意識到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攸關(guān)生死的大事。
多么幸運的小蟲子!它只是用那閃閃的白光,用它那可愛的律動,就使一場災(zāi)難化險為夷,沉靜的韻律自始至終都沒有改變過。它還在飛舞著,眨著那張明亮的眼睛,它勝利了。
也許,它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次重生的幸運。
也許,它根本就沒有思想。
我竭力地思考生命,卻發(fā)現(xiàn)思考費力無功,卻如這螢火蟲,當(dāng)一切思想都被舍棄時,生命原本的芳香才彌散開來。不如用生命的觸角去感悟,正如那怡然自樂的螢火蟲在星夜獨自漫游,處險不驚,——生命就會是在鳥語花香的小徑中散步,一路上都是花香襲人,禽鳥啾唧。只是很多人或低頭沉思,跚跚而行,或追名逐利,焦頭爛額,或拔劍四顧,茫然一片:他們都忽略了生命最原始、最可靠、最貼近的芳香。只有悠閑地漫步,從容在小園香徑上留下輕微而不散亂的腳步聲,這樣,當(dāng)走到小路的盡頭時,才能夠嫣然一笑,然后寂靜無聲地回歸,這才是生命的本來面目。
唯有拋棄沉疴,才能走進(jìn)永恒的伊甸園。
簡評
語言頗有感覺化的傾向,描摹細(xì)致,追求某種意味。但我更為看好的是對生命的思考,它的深刻和高度使得作文有了一種凝重的味道,讓人想起《紫藤蘿瀑布》,頗為難得的是這種抽象化的思考用“花徑芬芳”來具像化,最后得出的憬悟如悠遠(yuǎn)的鐘聲一般不斷在耳邊旋響——“唯有拋棄沉疴,才能走進(jìn)永恒的伊甸園”。
(指導(dǎo)老師:盧應(yīng)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