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振
青島人杰地靈,名人輩出。翻開青島市地圖,青島的名人故居歷歷在目:康有為、沈從文、聞一多、老舍、洪深、梁實秋、王統(tǒng)照、蕭軍、蕭紅、舒群、吳伯簫等這些在中國近代歷史上擁有一定聲譽的名人都在青島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令人欣慰的是,青島把這些名人故居很好地保護下來,讓青島別有韻致的人文景觀與美麗多彩的自然景觀渾然一體。
文化名人的舊居,全都在海濱風景區(qū)里,旅游者只需在游覽匯泉灣、小魚山、小青島、棧橋等景點的空當,留個心眼,便可造訪這些昔日名震天下的文化巨子們的別墅幽宅。
被譽為“康圣人”的大學問家康有為的故居就坐落在小魚山東麓福山路5號。他旅居青島期間,留下了許多詩文。“青島之紅瓦綠樹、青山碧海,為中國第一……恐昔人之仙山樓閣亦比不及,詩文不足形容之?!彼脑挸蔀榍鄭u標志性的評語??涤袨?917年、1922年、1927年三度到青島,一次比一次住得長,最后在青島仙逝,墓就修在嶗山??涤袨榈墓示邮乔暗聡偠礁晃桓吖俚恼?,是他1922年來青島的時候租住的,他將遜帝溥儀賜題的“天游堂”的御匾懸于宅內(nèi),并把宅院題為“天游園”。
離開康有為故居,沿著一條凹凸不平的方石塊鋪就的小徑,步步登高便是福山路,福山路3號上便是沈從文的故居。沈從文故居與上世紀30年代著名的劇作家洪深故居相鄰,是一棟二層依山面海的西式小樓建筑。前有一庭院,植滿了花草。1931年至1933年沈從文在青島大學中國文學系執(zhí)教期間在此居住。1932年巴金來青島時亦居于沈從文寓所。
沈從文先生在青島的短短兩年間共完成傳記、中篇小說、短篇小說數(shù)十篇。初來青島的第一個月就完成了《胡也頻傳》《從文自傳》兩部重要作品共約20萬字。后又陸續(xù)完成了《記丁玲》《月下小景》《八駿圖》等名著。也許是青島的碧水青山讓沈從文先生憶起了自己的故鄉(xiāng)湘西,在青島,他的代表作《邊城》醞釀完成。
位于黃縣路12號一個幽靜的小院便是老舍故居,二層小樓,坐北朝南。1934年秋,懷揣著國立山東大學聘書的老舍來到了青島,老舍一家在一樓居住。30年代中期老舍在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任教期間曾在此居住,
1934年秋至1936年7月,他在教書之余完成了短篇小說集《櫻海集》。1936年夏天,老舍辭去了國立山東大學的教職,但是依然居住在青島專事創(chuàng)作,此完成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是不朽的巨著。中篇小說《文博士》等一批優(yōu)秀作品也是在青島生活期間創(chuàng)作的。
住在青島期間是老舍寫作生涯最閃光的時期。離開青島后,他不止一次地沉溺在對青島的回憶中,最讓他牽魂的是青島的寧靜。他在自傳中自語:“青島安靜,所以適于寫作,這就是我舍不得離開此地的原因!”住在二樓的是作家黃宗江、黃宗洛、黃宗英三兄妹。
文壇“二蕭”與舒群都是東北的熱血青年,他們不甘為“滿洲國”的“良民”,于1934年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乘船來到尚顯安寧的青島?!拔覀冊谟^象一路一號一所石塊壘成的二層小樓的下部租了兩間房子,一間由舒群夫婦居住,一間就由我們居住……后來,我由樓下面又搬到樓上有‘太極圖那間突出的單間居住了。”晚年的蕭軍曾作如是描寫。在青島的這座小樓里,蕭軍寫完《八月的鄉(xiāng)村》,蕭紅寫完了《生死場》。在愛情的烈焰中,“二蕭”各自奉獻出自己的代表作,也為青島奉獻了這一處人文景觀。
在青島海洋大學校園西北角有一座土黃色小樓,墻壁上纏滿了樹藤。在樓前建有一座花壇,正中豎立著聞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是他的學生、著名詩人臧克家撰寫的。在花壇兩側(cè)還有兩棵雪松,這便是聞一多故居,又稱“一多樓”。1930年6月,聞一多應(yīng)聘來到青島大學,任教授、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他在寓居的這座德式二層小樓里,授課之余,開始深入研究《詩經(jīng)》《楚辭》,還完成了《杜少陵年譜會箋》《離騷解詁》《詩經(jīng)新義》等著述及長詩《奇跡》。1932年夏,聞一多離開青島。
在八大關(guān)別墅區(qū),很多人會在一幢歐洲古堡式建筑前停駐,其正面造型由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樓內(nèi)由花崗巖貼面,樓外又砌有鵝卵石,為典型的歐洲古堡式建筑風格,又融入了希臘式、羅馬式以及哥特式的建筑特色。這就是八大關(guān)中最著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棟別墅—位于黃海路18號的蔣介石舊居花石樓。以各種顏色不同的花崗巖石筑成,這也許就是她名稱的由來。蔣介石夫婦、陳毅……數(shù)不盡的近代風云人物都曾入住過這里。
在八大關(guān)如果幸運的話,說不定會遇到沉睡的異國公主,當然,你得帶上些童話的想象力。在居庸關(guān)路16號,有一座典型的丹麥建筑風格的別墅,綠色墻面,建筑造型由尖塔與不規(guī)則斜頂屋面構(gòu)造,南部為寬敞的方形平臺。原來這就是著名的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公主樓,傳說1929年丹麥王子來青島度假,被青島風光迷倒后,欲請丹麥公主來此避夏消暑,令丹麥駐青島領(lǐng)事購地建造,但公主沒有來到青島、公主樓的名字卻伴隨著建筑流傳了下來。靜靜懷念著安徒生在我童年時光中播種下的童話,想象著溫文爾雅的美麗公主,是否也在小樓的窗前做著美麗的夢呢?
名人故居如同一顆顆鑲嵌在青島的文化明珠,記載了名人重要的的生命歷程,也給青島墊上了華美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