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承烈
現(xiàn)今公開出版的《中國文學史》,對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1132—1170)的籍貫問題,所標邑里,言人人殊。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六章“陳與義及其他愛國作者”一節(jié),稱“張孝祥字安國,號于湖居士,蜀中簡州(今四川簡陽)人”。游國恩、王起等主編的《中國文學史》第四章“張孝祥及其他愛國詞人”,稱“張孝祥字安國,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一說簡州,一說歷陽。茲對這個問題,談一點個人意見。
一
稱孝祥為蜀中簡州人者,除中科院版《中國文學史》外,清嘉慶《四川通志》、咸豐《簡州志》、民國《簡陽縣志》皆力主此說??计湟罁?jù),均有下列數(shù)點:1.宋井研人李心傳所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第十六卷官制二《四川類省試恩數(shù)差降事始》一文中有“甲戌歲張舍人安國答策,遂有一德大臣之言,乃擢為第一”的記載。2.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五成都府路,簡州風俗形勝一節(jié),中有簡州四出狀元,并引《圖經(jīng)》所說“王歸樸偽蜀時狀元,許將、張孝祥先世皆此邦之人,以及今之許奕合為四狀元”。3.楊慎《升庵外集》卷八十五《詞品》說“張孝祥字安國,蜀之簡州人,四狀元之一也,后卜居歷陽”。根據(jù)李心傳、王象之、楊慎三家所說,足以說明孝祥考取類省試榜首是在四川簡州。后來清嘉慶《四川通志》、清《簡州志》、民國《簡陽縣志》亦據(jù)上述,認定孝祥為簡州人。中國科學院文學所編的《中國文學史》稱孝祥為簡州人,我想,其根據(jù)即本于此。
稱孝祥為歷陽烏江人者,其依據(jù)早見于《宋史》張孝祥傳,傳稱:“張孝祥字安國,學者稱于湖先生,本貫和州烏江縣,唐司業(yè)張籍之七世孫”。近人唐圭璋所著之《宋詞四考》亦稱孝祥為歷陽烏江人。游國恩、王起等所著《中國文學史》稱孝祥籍貫為歷陽烏江人,其主要根據(jù),吾意即本于此。
二
稱孝祥為歷陽烏江人,主要根據(jù)來自《宋史》,再從孝祥所著書《于湖居士文集》及附錄的《張安國傳》、《宣城張氏信譜傳》亦稱孝祥為歷陽烏江人,唐張籍的七世孫?!缎绿茣肪硪话倨呤读袀鳌返谝话僖环Q“張籍字文昌,和州烏江人?!绷硗狻队诤邮课募肪砣摺洞偟镁邮炕貜埻乒贂罚偟镁邮?,孝祥父張祁別號)一文說:“某家世歷陽之東鄙,自先祖始易農(nóng)好儒,或云唐末遠祖自若湖徙家,蓋文昌之后,文昌諱籍,見于《唐書》烏江人也?!睋?jù)此可進一步確認,孝祥為張籍的后裔,籍烏江人,孝祥祖籍應(yīng)屬烏江。但清嘉慶《四川通志》說孝祥為“歷陽烏江人,是從其遷也”,從而確指孝祥為簡州人,這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稱孝祥為歷陽人,則符合歷史事實;說從其遷,卻違背歷史事實。何況孝祥是土生土長的歷陽人。其所為詩,如《送張司戶還蜀》開口便說“似與川人有夙緣,交游存沒最多賢”。這種口氣自非身為川人的口吻,只透露出與川人有較深的關(guān)系而已。再有與孝祥往還的朋友,亦稱之為歷陽人。如張栻籍漢州綿竹,在其《贈學士安國公敬簡堂記》一文稱“歷陽張侯安國”。從上所述,都清楚地說明孝祥祖籍歷陽烏江,而且生于斯,長于斯,毫無疑問,應(yīng)是歷陽烏江人。
稱孝祥籍簡州,始自《輿地紀勝》。《紀勝》成書于嘉定辛巳,距孝祥登第六十七年?!都o勝》記孝祥事出自《圖經(jīng)》。張國淦《古方志考》序例言:“《圖經(jīng)》之名仿自后漢,至唐宋遂為地方志之通稱……《輿地紀勝》所引只泛稱《圖經(jīng)》,冠以地名者甚少,而能別其為州為府為縣者則尤少。今就其泛稱《圖經(jīng)》者,則以州府《圖經(jīng)》當之”。據(jù)此可知《圖經(jīng)》即古方志,所記為一鄉(xiāng)一土之事。其所記孝祥事,稱孝祥先世此邦之人。事實本身就說明孝祥不是生長于斯,只是祖籍在簡州耳。說到祖籍問題,前已承認其祖籍在歷陽,這里又說祖籍在簡州,是否前后矛盾?但問題的實質(zhì)是,承認孝祥的祖籍在歷陽,并不排斥孝祥遠祖張籍之后若干代,有人曾入籍簡州。因而祖籍遂涉及簡州。同時《朝野雜記乙集》所載《四川類省試榜首恩數(shù)差降事始》一文,記張舍人安國事,已證明孝祥入籍簡州。特別是該書作者李心傳以四川人記川事,既非游談亦非臆說,應(yīng)該是信而有征。另從《朝野雜記甲集》查類省試的由來,當時設(shè)置是因軍興道梗,為邊遠省份而設(shè);蜀處西陲屬于邊省,因此舉人應(yīng)試者在四川參加類省試。由于上述原因,孝祥于紹興二十四年甲戌歲在四川參加類省試是事實。至于為什么在四川參試?顯然與《紀勝》所說先世“此邦之人”有關(guān)。尋根究底,淵源有自,確能令人信服。
至于籍貫問題應(yīng)如何肯定,歷史上的習慣用法,本人祖籍在此,而又生長斯土,即稱其人為該地人。另外本人祖籍在此,而在外地生長,也可稱其人為祖籍所在地人,自稱亦如此。如蘇軾四川眉州人,祖籍趙郡,曾子固《送黎安二生序》就稱“趙郡蘇軾予之同年友也”。李白祖籍隴西,隨父遷居昌?。ń袼拇ń停?,李白《與韓荊州書》即自稱“隴西布衣”。這些籍貫的由來,都隨祖籍而定。因此《輿地紀勝》稱孝祥先世“此邦之人”(指簡州)。而中國科學院文學所編的《中國文學史》稱孝祥為簡州人,與上所舉李白、蘇軾例同。由此下及《四川通志》、《簡州志》、《簡陽縣志》稱孝祥籍簡州,科舉列名,鄉(xiāng)賢入傳,亦是其來有自,非攀附名人,為地方增光者。
根據(jù)上述事實,我認為承認孝祥為歷陽烏江人,是考諸載籍,信而有征;承認孝祥為簡州人,亦考諸載籍,信而有征。因為兩者事跡俱記錄在冊,不能抹煞。其區(qū)別之點為稱孝祥為歷陽烏江人,是以孝祥的祖籍在此,而本人又生長斯地,故稱為歷陽烏江人。稱孝祥為簡州人,因其先世曾有人為此邦之人,而孝祥又以簡州籍參加四川的類省試,故稱為蜀之簡州人。這是歷史的通例,應(yīng)該說是合理的。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館(成都)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