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慶法
摘要:李清照是我國宋代杰出的文學家,婉約詞派之宗,也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特殊貢獻的女詞人。她把女性的柔婉美和男子的陽剛美融為一體,創(chuàng)立的“易安體”,獨樹一幟。她“才力華贍”,倜儻豪邁,詞風雋永委婉,清新明麗,別有風致。她身上的倜儻丈夫之氣,使她永遠閃爍著奇異光彩。本文通過對李清照的個性特征,詩酒情緣和愛國情懷的觀照,讓人們對她身上流露出的丈夫之氣,有更加精深的理解。
關鍵詞:李清照個性飲酒愛國丈夫氣
李清照是北宋婉約詞派之宗。文學史上卓然于各詩詞大家之上的著名女詞人。她“才力華贍”,倜儻豪邁,詞風雋永委婉,清新明麗,別有風致,巾幗不讓須眉,為歷代名家所推崇。理論上她從詞的本體論出發(fā)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創(chuàng)作上以自己生命的華光譜寫了無數(shù)首動人心魂的文章。人們或是驚嘆于她高超的遣詞用語,或是折服于她瑯瑯上口的詩詞韻律,或是羨慕她和丈夫的伉儷情深。其實,她身上的倜儻丈夫之氣,才是她成為公眾心目中永遠閃爍奇異光彩的根源。陳廷焯曾說“李易安詞能脫盡閨閣氣”。沈曾植說得更直接明了:“易安倜儻有丈夫氣,乃閨閣中蘇辛,非秦、柳也”。李詞元在《雨村詞人》中稱贊李清照“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須眉”??梢哉f,沒有了倜儻丈夫氣,李清照就不能成為“古今才婦第一”,也決不會成為“中國古典文學史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這正如沒有梗直、正義的秉性就沒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沒有豪放、飄逸的個性就沒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睦畎?。倜儻丈夫氣使她區(qū)別與同朝的朱淑真、魏夫人,有別于秦少游、黃庭堅,甚至直逼蘇軾、幸棄疾。
李清照的倜儻丈夫之氣,我們完全可以從李清照的個性特征、詩酒情緣和留存作品中的愛國情懷中可窺一斑。
一、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只要對李清照的人生經(jīng)歷或是詩詞作品稍作了解、品讀,就會欽佩于李清照超邁塵俗、卓爾不群、孤高倔強、爽朗真率、自信樂觀的個性?!八m是文弱不禁的小女子,但是她又確是真情坦蕩的真丈夫;她雖身處閨閣,但是她敢說敢為,敢愛敢恨;她雖命運多舛,但是她堅韌剛烈,爭強好勝,自信豁達。她愛則熱烈,愁則濃重,思則刻骨,怨則斷腸,形諸筆墨,抒情大膽、強烈、真率?!闭沁@種真性情,才使得她的作品婉中見直,柔中有剛,脫盡閨閣,洗盡鉛粉。她所生活的年代是不允許女子有如此的個性、作為,當時的女子奉行“三綱五?!?、“三從四德”的封建倫理思想,“女子無才便是德”,“才藻非女子事也”。朱熹曾經(jīng)說:“蓋聞人之大倫,夫婦居一,三綱之首,理不可廢。”儒家的男尊女卑思想不知吞噬了多少才華橫溢的纖弱女子?;谶@一點,李清照那真率坦蕩的丈夫之氣是多么的可貴,可敬,可嘆,可贊。
她的《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最能體現(xiàn)其強烈的追求和不屈的抗爭: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詞家分析這首詞時,指出這應該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南渡之后的李清照受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打擊:國破夫亡,錯嫁小人,藏品散失,身體孱弱,孤苦無依,“飄流遂與流人伍”。但是她不甘,她抗爭,她追求。這里她幻想踏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于是她穿越云霧,夢游太虛,飛渡天河,魂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
下闋“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旬。”“路長嗟日暮”,出自屈原《離騷》:“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這里可見李清照似在彷徨又似在求索,似在嗟嘆又似在渴望。“謾有”,是“空有”、“徒有”的意思。這里似乎包含社會動亂、文章無用之意,有李賀《南園十三首》中的“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的意思。
“九萬里風鵬正舉”,讓人聯(lián)想到《莊子·逍遙游》的“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說“鵬正舉”,是進一步對大風的烘托。“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風可別停下來,你使勁的吹吧。這里有悲愴,又似哭號,有吶喊,又似哀怨。她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痛苦慘淡的現(xiàn)實,把她那輕快的小船吹到仙山,使她過上自由美滿的生活。那里也許溫馨幸福,無拘無束。她的夢想仙境,是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的表現(xiàn)。個性倔強的李清照不甘心寂苦無助的現(xiàn)實,她是多么希望借助仙風的勁吹,像鯤鵬那樣遠舉,奔向理想的“三山”仙境。
梁啟超就該詞評價:“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边@正是李清照倜儻豪邁的丈夫氣的表現(xiàn)。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堅韌率直、真摯,又倔強。愛時她敢對夫君說“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怒時她敢對公公說“炙手可熱心可寒,何況人間父子情”。她錯嫁小人,識其“駔儈”面目后訴之以公堂,堅決離異;她中年喪夫,秉承丈夫遺愿,收集金石、字畫,完成《金石錄》:她雖為女流,卻借《打馬賦》吐露自己殺敵立功,報效國家的宏偉心愿。她以深婉細膩的詞風使人折服,她更以倜儻真率的個性使人欽佩。
二、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國又是酒的故里,詩酒的結合,孕育了無數(shù)才華橫益的詩人、詞人。詩助酒興,酒激發(fā)詩人的。靈感。飲酒在國人看來是真性情的流露,是偉丈夫的證明?!八抉R文章元亮酒,右軍書法少陵詩”讓無數(shù)的文人騷客頂禮膜拜。飲酒既飲它的醇、烈、綿,更是飲處世的豪氣——不為懷才不遇嘆息,不為功名利祿惆悵,不為離愁別恨嘆惱,不為生離死別悲傷。飲酒是寄托理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飲酒也是況味人生,“一杯酒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千世界”。
李清照善飲,在留下的眾多作品中彌漫著酒的醇香:“常記西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昨夜風驟雨疏,濃睡不消殘酒”。詞人對酒的青睞,讓我們看到一個飽受離愁之苦的女子繾綣的真情,也讓我們感受到一個身處亂世的弱女子無助的感傷。“李清照的酒有豐厚的意蘊,少女的歡娛,婚戀的不舍,離別的相思,喪夫的悲愴,亡國的感傷,一切都溶進淺淺酒杯,瀝入寸寸肝腸?!憋嬀齐m是男子的嗜好,但李清照的飲酒毫不遜色于須眉男兒,現(xiàn)存的四十多首作品中,大約有一半與飲酒有關,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飲酒同樣可見李清照的倜儻丈夫氣。
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詞上闋“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暮年孤
獨凄涼的李清照欲以酒暖身,借酒澆愁,可是酒的滋味卻又那么平淡,愁的感受又是那樣的深長。這讓我們想起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淡酒”無力,怎么能抵擋住陣陣的晚風,更何堪心中的愁苦?這里,酒味為何那么淡?真的是酒淡的緣故?不是!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腸愁更愁,自然就覺得酒味淡了。詞人此時的一切愁緒,通過一個“淡”字兒不言而喻。
這里的小嘬,可見詞人飽經(jīng)憂患、家破人亡、孤苦無依之痛苦。
再看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這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作者以白描的手法,記敘了一次愉快的郊游,寫得清新活潑,富有生活情趣。少女時代的李清照就愛喝酒,而且時常醉酒。這次她溪亭豪飲,酩酊大醉,以致“不知歸路”。酒不醉人人自醉?!傲钤~人陶然一醉的既有美酒,又有美景,更有少女時代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率意而為。”這里的“酒”有士大夫的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而為,更有真丈夫的卓爾不群、風流豪放、慷慨恣意。
這里的豪飲,可見詞人真率坦蕩、大膽活潑、自由歡快的天性。
飲酒是爭強好勝的李清照寄托情思、吐露真情的最習慣的生活方式。酒,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有靈有性的“真丈夫”。
三、永夜懨懨歡意少??諌糸L安,認取長安道
李清照從來就不甘心做閨閣中的纖弱女子,她一直用女性特有的敏感關注政局、關心國事,留下許多感情熾熱的愛國華章。“南游尚覺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南渡衣冠欠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佛貍定見卯年死,貴賤紛紛尚流徙?!睆倪@些詩詞中我們讀出的是李清照對故國的眷戀,對故土的依戀,對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斥責。她的愛國雄心和朝堂之上君君臣臣的對比是如此的鮮明;她的這些華章把那些茍且偷生,沒有廉恥的怯懦小人揭露的一覽無余;她的這些詩詞也感動過、激勵過無數(shù)的熱血男兒。清人俞正燮曾這樣評價:“忠憤激發(fā),意悲語明,所刺者眾?!边@也正是后人把她與辛棄疾、蘇軾相提并論的主要原因。她的愛國情懷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凜然的正氣和倜儻的丈夫之氣。
南渡之后,南宋小朝廷曾任趙明誠為江寧知府。這一天,李清照夫婦在江寧宴會親族,并寫下《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憐春似人將老。
上闋“永夜懨懨歡意少”,采用開門見山的手法,揭示南渡后詞人郁郁寡歡的心情。此時,趙構已即位,但是朝廷不思收復失地,統(tǒng)一中原,倒是奉行投降主義,一路南逃,致使北方大好河山淪落敵手。憂國憂民的詞人看到這些,內(nèi)心的憂憤之情可想而知。“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長安”即汴京。長夜漫漫,詞人輾轉反側,恍惚中遙見汴京的宮闕城池,然而只能在夢中相望,故而“空”。即使這樣,癡心的詞人仍舊依稀辨認著昔日的汴京街道。詞人內(nèi)心那國土淪喪的痛苦之情溢于言表,這和屈原《哀郢》中“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曼余目以流觀兮,冀壹返之何時”同樣沉痛。
李清照的愛國熱情讓很多七尺男兒汗顏,而正是這一品格使得她的名字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使得她的身影在讀者的心中異常高大,無法望其項背,“她的愛國情懷彰顯她的偉岸丈夫之氣?!?/p>
在李清照的詠史詩之中,最膾炙人口的莫過于《烏江》: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這里既有對項羽英雄氣概的贊頌,也有對當時茍且偷生的投降者的鞭撻,出語擲地有聲,正氣凜然,可謂巾幗不讓須眉,表達了李清照赤誠的愛國情懷??梢哉f,李清照正是我們景仰的曠世“人杰”。
豪邁的氣概,過人的天賦,坦蕩的胸襟,讓李清照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璀璨耀眼的明星。她雖為女流,但獨特的個性,飲酒的豪情,愛國的情懷,處處流露出倜儻豪俊的丈夫之氣。“閨中之李易安,別于周、秦、姜、史、蘇、辛外,獨樹一幟”可以說是對她最好的評價。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9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