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偉
語言通常被喻為一面鏡子,能折射出歷史的演進過程。某一歷史階段中經濟的騰飛或衰退,當然也能通過語言的記載功能反映出來。
1929~1933年之間發(fā)生的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雖然給美莢等國的民眾帶來了苦難,但同時卻豐富了英語的詞匯。像blackmarket(黑市)、bulldozer(推土機),Hooverville(胡佛村),hyperinflation(極度通貨膨脹)、NewDeal(新政)、skid row(貧民區(qū))、supermarket(超市)等詞都是在此期間誕生的。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的經濟開始崛起,并逐漸贏得了“亞洲四小龍”的稱號。在英語中最初將四地稱為“Asia's FourLittle Dragons”,后來其中的“dragon”一詞逐漸為“tiger”所代替,旋成“Asia'sFour Little Tigers”。從1981年開始,英語中tiger一詞便有了新的意義,即“(飛速發(fā)展的)小龍經濟”。于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愛爾蘭快速發(fā)展的經濟在英語中即以Celtic tiger(凱爾特虎)相稱。可是,好景不長,由于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到2008年時這個稱號的使用頻率已明顯下降,按2009年1月《愛爾蘭時報》一篇社論的說法:“我們已從凱爾特虎時代轉入金融恐慌的時代,這種恐慌來得如同泰坦尼克號沉船那么突然……”
這次經濟衰退始于2007年12月,起因應該是由次貸危機引發(fā)的金融風暴。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英語中金融和經濟方面的新詞激增,甚至有的還獲得了“年度新詞”的殊榮。美國方言學會每年年初都會評選出前一年在社會上產生深遠影響的詞語,2007年和2008年的年度詞語均與經濟衰退有關,分別是subprime和bailout。
《新英漢詞典》第四版記載了subprime的兩個義項:一是“(貸款)次級的”,二是“提供(或獲得)次級貸款的”。其實,subprime并非絕對的新詞,首現(xiàn)例證可追溯到1976年。但在2007年之前,它一直作為銀行業(yè)的術語,只為業(yè)內人士所知,并未進入大眾的視線。2007年之后,這個詞在大眾媒體的出現(xiàn)頻率驟然上升。《牛津英語詞典》2008年6月將其收錄,便是這個詞流行頻度的最佳佐證。
同樣,根據(jù)《韋氏大學詞典》的詞源信息,bailout首現(xiàn)于1951年;而在《牛津英語詞典》中,這個詞的最早例證采擷自1939年的某期《時代》周刊。令人詫異的是,這部收詞最多的英語詞典在今年6月才將這個源出美語的詞收錄。我國的《新英漢詞典》早在2000年的世紀版中就收錄了該詞,并將其解釋為“緊急財政援助”。這個釋文時下已為簡潔得多的“救市”二字取代。
金融和經濟領域的其他新詞多與金融危機及隨后的救市計劃有關。較有代表性的如bankster(黑幫銀行家)、liar loan(騙子貸款)、recessloRista(衰退達人),shovel-ready(可立即開工的),toxic debt(毒債)、zombie bank(僵尸銀行)等。
liar loan指的是貸款人無須提供任何證明或擔保文件便可獲取的貸款。既然包含了liar(說謊者)一詞,這個詞的言外之意就是這樣的貸款人通常不具備任何貸款資格。據(jù)現(xiàn)有的語料顯示,liar loan最早的例證出現(xiàn)在1992年。自2007年開始,它的出現(xiàn)頻率因次貸危機而急遽增加。
shovel-ready的最早使用時間是1995年。它隨著救市計劃的出臺而頻見于各大媒體。2009年年初,shovel-ready被美國方言學會評為“最有可能被沿用下去的新詞”,其生命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英語中以前很少有包含toxic的復合詞。即使有也只是像toxic shock syndrome(中毒性休克綜合征)之類的科技詞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紐約觀察家》上曾出現(xiàn)過toxic bachelor一詞。該詞由《欲望都市》專欄作家坎達絲·布什內爾所首創(chuàng),指代自私、冷漠、不愿作出承諾的單身漢,其典型代表便是這部美劇中薄情的MrBig??墒沁@個詞并沒有隨著這部美劇流行開來,因而尚未被紙質詞典收錄,用于金融領域的toxic復合詞卻在同時冒了出來,且使用面甚廣,除toxicdebt之外,還出現(xiàn)了toxic asset(不良資產),toxic loan(不良貸款)等詞。
zombie在英語中表示“僵尸”的意思,因而zombie bank直譯作“僵尸銀行”也在情理之中?!敖┦y行”,顧名思義,是指原本可能破產但因得到政府救助而起死回生的銀行?!毒S基詞典》中的詞源顯示,這個詞最初出現(xiàn)于190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時,首創(chuàng)者有可能是經濟學家愛德華·凱恩。但事實上,凱恩早在1987年就創(chuàng)造了這個詞。
經濟衰退同時也帶來了無數(shù)臨時用語,它們中大多只是曇花一現(xiàn),如crecession(由credit和recession拼合而成,表示“由信貸問題引起的經濟衰退”),homedulgence(為home和indulgence的拼合,表示“居家娛樂”),reaession beard(遭解雇后因不修邊幅而留起的胡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