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湯 瑾
熟悉日本古裝劇的人對戴著斗笠、拄著拐杖、背著方方的行李箱四處云游的日本人形象大抵不會陌生。這行李箱,多半是產(chǎn)自兵庫縣豐岡市的柳條箱,俗稱“柳行李”。
豐岡的柳條編織物是國家級工藝品,深受皇室喜愛。2002年,一張皇太子妃雅子提著柳條包的照片登在各大報刊上,無疑又令豐岡人大大自豪了一番。當然,豐岡人是有理由自豪的:人口僅9萬人的小城出產(chǎn)的箱包占據(jù)了日本全國市場的80%,能不逢人就夸自己家鄉(xiāng)好嗎?
豐岡位于日本本州島,北臨日本海,是圓山川下游長期洪水泛濫形成的一塊沖積地。久而久之,圓山川附近的濕地就長滿了野生柳樹。這種柳樹既柔軟有彈性,又堅韌結(jié)實,非常適合編織物品,用它編織的東西叫“杞柳細工”。當?shù)厝蓑湴恋亟o記者打了一個比方,說如同“紙草是尼羅河給埃及人的恩賜”一樣,杞柳細工就是圓山川給豐岡人的恩賜。
杞柳細工據(jù)說起源于公元27年。到江戶時代,地方官在全國開展營銷,確立了專賣制度,豐岡的“柳行李”才正式成為一大產(chǎn)業(yè)。那時,日本人外出參拜神社,柳條箱是必不可少的行李工具。特別是賣藥的行腳商人,柳條背簍上寫個大大的“藥”字幾乎是他們的職業(yè)裝備了。除了旅行用,講究的諸侯還會用帶蓋兒的柳條箱裝盔甲,此外還愛戴有家徽標志的柳條頭盔。
明治時代,豐岡的柳條箱也吸取了歐洲的創(chuàng)作手法,開始生產(chǎn)手提包和提籃。后來更出現(xiàn)了帶鎖的新型包。擁有一個帶蓋的手提柳條籃曾經(jīng)是大正時期時髦女性的夢想呢。
有意思的是,豐岡柳條還可以用來裝日常食用的飯菜。日本是農(nóng)耕民族,到地里勞動時有帶上盒飯的傳統(tǒng)。柳條編的飯盒可適度吸收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濕度,里面的飯不會變得粘粘糊糊也不會過于干燥,比其他材料的飯盒效果好多了。這種飯盒的名稱也十分有趣,沿用了“行李”的說法,叫做“柳飯行李”。直到今天,“柳飯行李”仍是釣魚和登山愛好者的必需品。
不要小看這看似簡單的柳條飯盒,因為是純手工制作,一個小號飯盒通常賣1.6萬日元(約合1100元人民幣)。如果是“名人出品”,價格會高到2.2萬日元(約合1500元人民幣),真是名副其實的“柳條里編出金飯碗”?!?/p>